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目标和使命,也是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重要任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充分考虑话语概念的历史情境和国别语境,认真辨识国外已有“中国故事”中的刻板印象,为中国故事提供新的语境,构建新的符码,注入新的内涵。当前,要从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故事这三个层面进行,紧扣全球议题,在叙事符码建构和内涵转换方面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向世界传播发展经验的开放姿态。新时代的国际传播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基本线索,需要明确甄别国际话语环境的变化以及适时调整传统对外叙事思路。总体来说,需要独立自主的对外传播理论架构以及国家战略和企业、人民等不同主体联动的体系搭建,从叙事思路、叙事策略、符号系统等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进行全面建设,以介入世界议程传播中国经验,彰显中国态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场域中,美西方捏造和散播各类“中国威胁论”,为其战略遏制和打压中国进行造势。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传播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国际传播的叙事策略,在内容和主题方面注重叙事的均衡性、切近性和战略性,在方法和方式方面注重叙事的易知易懂性、柔软性和趣味性,对外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兴媒介,社交媒体短视频不仅打破了跨越国界的地理空间界限,而且其碎片化、流动性、沉浸性等叙事特征使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具有更强的传播效果。近年来,从“公众到公众”的交流、对话、交往模式成为新公共外交的最新发展形态,多元化的主体参与、非制度化的行为主体、非官方化的宣传表达,更符合当下全球交往中的对话需求与连接想象。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对外传播正在朝向更注重身份认同、情感共鸣与价值共振迈进。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搭建的中国故事讲述空间中,用户参与不仅促成了信息的共通空间,用户的主体性认知也构成了有“共通价值”的媒介空间,从而更利于达到“不失语”“能对话”“可共情”的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对外传播工作的新要求和新理念,是战略传播思维的体现。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本文尝试从叙事范式理论出发,就如何构建"好故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在国际传播语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有关中国的权威真实信息,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随着当前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普及,我国新闻发布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技术挑战、素质挑战和国际关系的挑战等。本文回顾我国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过程,分析当前新闻发布制度面临的新形势,为新形势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提供路径方向,旨在推动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更加规范化、社会化和法治化,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环境故事的国际关注度整体偏低、环境对外传播议程设置能力较弱、海外受众对中国环境的认知相对片面和消极等问题,我国需面向他国政府与国际组织、海外媒体、海外公众这三类核心受众,分别以传递中国环境主张、开展话语竞争与改善中国环境感知为重点规划对外传播体系,并基于主题设计、叙事方式和传播手段三个层面设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对于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共产党,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有重大意义。做好党的二十大的国际传播、向国际社会积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国际传播工作贯穿2022年全年的主线。在融媒体时代,蓬勃发展的视频传播平台和层出不穷的视频产品为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路径。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应从信息触达环节出发,通过畅通有效的视频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让中国共产党的好故事、真故事产生更大传播影响力;应从认知解码环节出发,不断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用直观的视听语言减少文化折扣;应从态度认同环节出发,以求同存异的态度,找到双方文化中共通的文化情感,运用“他者”视角巧妙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相似文献   

9.
当前,西方社会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大都是“事件下的中国”,而不是“故事中的中国”。如何通过更有表现力和传播力的方式将有故事、有温度的真实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成为广大媒体人面临的新课题。近来,微纪录片作为讲述小而美故事的良好载体常被国内外媒体在网络中传播,在各大流媒体平台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微纪录片是通过对真实生活的艺术重构,在有限时间内向受众展示创作者所观察到的世界,以期获得受众的理解和认同。它以微视角展现大主题,其“无冲突”叙事可以展现更丰富的内涵,创新表现手法能够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微纪录片的出现顺应了当下海内外网络受众对于高质量、多样化视频产品的需求,也是使纪录片真正走向大众化、平民化的重要尝试。中国可以通过微纪录片这个小窗口,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有血有肉充满故事的新时代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外宣工作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2015年5月他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希望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和新媒介的发展,传播逐渐从新闻宣传向公众外交转型,公众外交也日益从新闻报道向讲述故事倾斜。公众外交的主体可以多种多样,多部和声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由政府、媒体、企业、民间社团以及公民个体等组成的多元传播主体是当前国际传播中最主要、最有效的理念与实践。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可调动多元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复调传播"的多元格局。对外传播必须依靠多元传播主体共同努力,尊重多元主体所代表的利益阶层和价值取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之间的能动性。同时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四项原则,凝聚政府、媒体、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五方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协同的合力,共同开创中国对外传播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传播媒体是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排头兵”,新媒体则为中国媒体创新讲好党的故事提供了重要平台。近年来,《中国日报》面向国际、守正创新,精心设置议题,基于新媒体渠道传播特点及年轻一代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通过选好典型故事、创新呈现手段、丰富发声主体、拓展发布路径等方式,不断优化中国共产党故事在海外社交平台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推出了一系列品牌栏目,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重要作用,持续推出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走得远的国际传播佳作,推动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取得新成绩、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让世界读懂。《经济日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贺信精神,积极落实中央指示要求,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职责,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统筹内宣外宣,着力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提高经济报道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努力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相似文献   

14.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需要引入文明传播的视野。这是由人类历史的特征、当代世界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奋斗的特定背景决定的。从文明传播视野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就主题而言,一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学习借鉴西方文明的贡献,二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贡献;就方法而言,关键是要突破西方主导的旧历史观及建于其上的话语体系,在文明对话的新历史观的基础上创新话语体系。这种创新既要体现中国文明基因,又要体现文明借鉴色彩,还要体现时代实践特色。从文明传播视角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从更深层次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日报,肩负着“传播中国,影响世界”的责任。其2018年以来持续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丰富内涵。在文字与影像的交织中,空间的单位信息量增加、表现力增强,空间成为提升叙事效果的重要手段。《中国日报》系列纪录片通过引入外籍主持人、平衡细节与宏大场景、自然呈现摄制后台等方式,丰富了空间的叙事层次与内涵,不断加深海外观众对中国的认知与认同。这揭示了国际传播的空间建构是一个多方参与建构和阐释的动态过程,应鼓励多元文本、多重参与、多媒联动,从而进一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6.
借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成功举办,我国外宣媒体乘势而上,积极主动设置议题,有力引导国际舆论基调,有效对冲负面论调,在讲述奥运健儿拼搏故事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宣介施展中华文化魅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温暖了受众的情感。如何主动构建正面叙事,值得深入思考:一是“做得好”是“说得好”的底气所在和信心之源;二是及时回应、权威发布并加大二次传播,是推动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三是强化与世界共情的中国叙事,是有效对冲国际负面舆论、把握舆论主动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总体概念。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应根据客观情况有的放矢地建构叙事框架。从中国内部发展进程和世界历史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世界价值。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依然面临地缘政治动荡威胁周边稳定、高新科技封锁迟滞技术创新和国际舆论摇摆干扰海外战略等外部限制条件。为与国家对外战略相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可以从和平、共享、创新、绿色、公平等五个维度建构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18.
回顾梳理2021年我国对外传播策略创新,“平台社会”视域下平台化传播突围、分区块精准传播、技术驱动叙事创新,“全球中国”理念下的由“跨文化”到“转文化”、由“自塑”到“他塑”、由“硬性”到“柔软”的传播策略升级值得关注。2021年对外传播的创新策略有效地改善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错位”。未来,要进一步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跨越、从“策略”到“理论”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正>讲故事或者讲好中国故事,既是一种话语技巧、话语能力,也(更)是一种战略擘画能力。当一个国家处于开创期或者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时,后一种能力尤显重要。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所指的就是这种能力。基于这一思考,我与大家分享以下四个问题。一、讲故事是一种国家战略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无论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如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个侨务大国,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分布广泛而且实力强大。据统计,海外华侨华人总数有6000多万,分布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仅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走出去的新移民就接近1000万人。新时代下,如何充分运用这一独特资源,在我国国际传播机制建设、传播内容方面积极谋划,借助这一群体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以保障和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舆论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华侨、华人之间的区分是非常明确的。"华侨"是个严格的法律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