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学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双方在特定的环境下,以特定的文本为传递媒介,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共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近年来,随着文学对话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学对话说,已日益得到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幼儿与文本有效互动,是文学启蒙教育活动的关注点,那么,支持幼儿的文学接受策略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意味着学生主体的回归。对话从形式上来看,即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在这些多重对话中,学生和文本这一特殊的对话活动,无疑是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是一种开启智慧、沟通心灵、闪动灵性、实现成长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谷欢 《教学随笔》2021,(1):72-73
王尚文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他的语文教育对话思想见解独到,理论深邃,在我国语文教育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对话理论响应时代浪潮,融合和发展其人文论和语感论思想,从教师、学生、文本、教材编写者多个维度剖析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活动,强调语文教学活动的对话性和教育性,教学生学会对话.  相似文献   

5.
教学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学生单纯接受的被动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交往的互动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均是相对独立和相互平等的主体。在师与生、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使得师生共同达到对文本深刻理解的过程。那么,有效对话就成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运用对话理论来探讨文学的接受问题,认为文学接受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性接受。这种接受图式具有对话性、互为主体性、未完成性、语言性和自由性等特征,表征为接受者与本文对话、接受者与作者对话、作者与作者对话、接受者与接受者对话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对话教学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简单对话.对话教学应该在教师、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赋予文本语言以生命,搭建生命体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交互式的对话,启迪学生英语思维,理解英语文本的文字信息和文学信息,从而实现对文本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对话”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新词汇,它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对话便成了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一种限制多多的心智活动。阅读教学的目的规定性。要求无比丰富的文学对话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确立对话的着力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之后,还必须精选并优化对话的方法,才能保证阅读对话的卓有成效。现举几例,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10.
对话活动是活动教学的基本方式,它具有互动性、合作性、动态性、平等性等特点。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对话活动,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而对话的基本形式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以知识为核心对文本的肢解式剖析,走向语言和生命的对话。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不仅是言语的交流,更是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呼应。它包括“语文对话”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前者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后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阅读教学:1.创设生活情境,渲染课堂气氛;2.消除打破神秘,师生平等对话;3.朗读方式多样,调动阅读兴趣;4.学生边读边思,提高阅读质量;5.厚积薄发源于积累。  相似文献   

13.
王尚文对语文教育的贡献在于构建了独特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人文论、语感论、对话论为三大支柱,三个方面互为印证、互为补充。王尚文认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而非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在于培养语感,而非传授语言知识;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是读者与文本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语感只能来自主体与文本、与生活的对话实践之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应该着力于养成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  相似文献   

14.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边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先进教学方法。高职英语互动式教学成功的要素包括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课前充分准备、互动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内容充实新颖等方面。实践高职英语教学新的理念就是要实现知识与情感的有效互动,有的放矢开展高职英语教学互动。  相似文献   

15.
论教学的对话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本质上就是具有对话品质的活动。优秀的教学应该是各种对话的共存与交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中各种对话的基础和前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自己前见的基础上,通过理解、体悟。实现与文本视域融合,并生成个人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一个多重对话过程,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本文试图在阅读教学中,寻求出处理好这些对话关系的方法和途径,以推进阅读教学高效展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Coteaching involves 2 or more teachers teaching together.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set up coteaching and the advantag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sociated with it. Cogenerative dialogues are conversations among participants about shared experiences—often in a classroom. The participants include teachers; 2 to 3 students; and, when possible, representatives from other groups such as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 educators. Participants identify contradictions and negotiate agreements on how to resolve them, leading to changes to enact in future lessons and shared responsibility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语文教学中对话互动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基于语言基础之上的思维和精神的沟通,是师生在认知、思想、情感、精神等方面的深层交流。它要求纠正现存对话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进行真正的师生、生生、主客体以及主体自身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语文教育视野中,教科书编者作为学科知识的供给者和语文技能的言说者,居高临下,远离阅读教学的视野。进入新世纪,在新课程的话语情境中,教科书编者继学生、教师、文本之后成为阅读教学多重对话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科书编者如何进行多重对话,成为教科书编者、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有许多新观念值得探讨,以便改良当今书法临摹教学。教学中应特别尊重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感觉,以平等的教学态度进行有效的师生对话,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威信是在师生对书法真谛的探寻过程中由有理由者建立起来的。让学习者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调动原有的知识,以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