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自然》共计六册,120课,单独讲述生物知识的约有46课,占总课数约38.3%,内容包括初中《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中一般知识(详见附表:小学《自然》课中的生物学知识)。有些内容与初中生物的有关内容基本上相同。只是在广度深度上不同,並且更为系统一些。学生通过自然课的学习,已经获得了一些浅易的生物知识。此外,就初中生物和自然课在德育、智育方面的任务来看,两门学科都是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尊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共计六册,120课,单独讲述生物知识的约有46课,占总课数约38.3%,内容包括初中《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中一般知识(详见附表:小学《自然》课中的生物学知识)。有些内容与初中生物的有关内容基本上相同。只是在广度深度上不同,并且更为系统一些。学生通过自然课的学习,巳经获得了一些浅易的生物知识。此外,就初中生物和自然课在德育、智育方面的任务来看,两门学科都是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怕困难、百折不挠、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  相似文献   

3.
“能力训练课”是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改革中新设置的一种课型。这类课的主要特点是:对学生进行自然课学习所必须的观察、比较、分析、分类、推理等能力进行专项训练。其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某种方法,具备某种能力,并能将它自觉地用于自然课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第一册的《看一看》、《你  相似文献   

4.
《蚂蚁》(“九义”教材第三册第一课)是自然课中关于昆虫知识的第一课。蚂蚁是学生最常见和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学习这一课,可以为中年级学习昆虫的共同特征,建立“昆虫”概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学生动手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英山县温泉镇小学(436700)马新福《自然》课是向小学生输入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为他们进入初中学习理、化、生等课程打基础。但是,在农村一些偏远学校里由于人员紧,许多教师便把它当作“搭头”,教师上自然课多数是“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小学基础学科的重要作用。比如,教学《有趣的食物联系》(自然第五册第四课)时,结合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蛇与庄稼》一文来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有趣的食物联系》这一课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指出 :自然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低年级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始 ,从一册起 ,就对他们进行正规的、比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一年级儿童 ,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 ,而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宫殿大门的金钥匙。笔者认为 ,一年级自然课的教学 ,要使学生“趣”中求知 ,“乐”中长智 ,从而培养儿童的科学志趣。1 激发兴趣 ,“趣”中求知。一年级自然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自然实验是自然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自然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自然教学的重要内容、办法和手段,所以,作为一名自然课教师,要注重观察与实验这一重要教学环节。 一、从自然课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小学阶段学习的自然也不例外,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没有实践检验,也就没有小学自然课,这是由小学自然课的特点所决定的。 目前小学的自然课教材都是通过讲授和观察…  相似文献   

9.
上好小学自然讨论课焦世学讨论课是小学自然课十二种课型之一.如动、植物课教学中,《动物怎样保护自己》、《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动物怎样过冬》、《植物怎样过冬》等.这些课文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所感知.但多数还不知详情,形不成完整的概念;而且这类知识...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教委颁发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师要“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个自然课教师怎样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自然教学之中呢?我的作法是:一、用自然科学知识向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小学自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科学观点和求实精神.我在引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时,布置学生回家后在刚加煤球的煤炉上烧开水,认真观察有关现象.在这一自然实践活动中,许多学生用课上学到的知识,科学地解释了壶底悬挂的水珠由逐渐增多到全部消失的全过程,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他们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也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使他们在美的环境中去学习、了解、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下面结合教学义务教育人教版《自然》第一册,试作教学总结如下: 一、在观察中使学生感知自然美《美丽的大自然》是小学自然教学的起始课。我在教学中,为了启发诱导初入学的儿童建立自然美的意识,采用课  相似文献   

12.
罗发群 《湖南教育》2003,(10):49-49
小学自然课的直观性很强,而多媒体的突出优点就是形象直观,能将知识形象地再现。充分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教学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笔者试以《雷电》一课的多媒体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在自然课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自然课中的观察与实验马成安小学自然课是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在自然教学中重视观察与实验,不仅是学好自然课的需要,而且能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其它各门科学知识做心理准备。一、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课的内容都是来自自然界形...  相似文献   

14.
观察和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也是小学自然课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要搞好自然教学,必须重视观察和实验。一、观察和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而在自然教学中,观察实验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为,在儿童的心目中,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心目中,观察实验是游戏、是玩。教学实践证明,凡是有观察实验的课,学生学习兴趣都比较高。同时,自然课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时,总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一般。在儿童的认识不断深化中,所…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要求自然教师“力求把自然研究的实践活动化为儿童们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初步掌握一些自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探索自然的能力。自然课的知识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以自然课地质单元教学为例,我在这个单元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课外活动,首先依据教材给学生提出一些研究课题。在课前搞些调查研究,丰  相似文献   

16.
要重视中年级自然教学《果实的共同特征》教学评析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刘云来陈幸元老师《果实的共同特征》一课的教学,基本上体现了中年级自然教学的特点,突出了“指导”二字,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完成了知识、能力、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任务。在这里,本...  相似文献   

17.
自然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就是认识《水》,科学教材中也有认识《水》这一课。同一内容但是教学观念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 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学科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可谓走上 了正规路,才被重视起来。那么,怎样上好自然课呢? ①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自然课的特点,强调观察与实验,着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接受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②小学自然课教学要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几种特殊能力,即观察实验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③自然课的课堂结构要合理。小学自然课的结构通常是提出本节目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引入新课,演示实验(或由学生自己实验、或现场参观、或观…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六册课本中有关生物学内容共有四十九课,占全部课文的40%,其中包括:动物、植物、生物进化、生态学和人体生理卫生等内容,是小学《自然》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划分自然课的类型,可使教师对每一课课文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有助于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结构,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好“双基”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一册共有22课,作业52题。指导学生做好这些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第一册把发展儿童对自然界、对自然课和自然科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放在首要地位。因为如果一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