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课文的逻辑段绝不会是自然段的随意拼凑,自然段也不会是句子的随意拼凑,它们的连接与组合是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的,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因此,在段的教学中,我注意帮助学生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分析句与句、层与层、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同时,初步知道一些连句成段的规律性知识,同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1.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大海的歌》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我问学生:这三句话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答道:第一句讲“有船出海”,第二句讲“向码头走去”,第三句讲“码头晨景”。我又进一步问,这不同的内容相互之  相似文献   

2.
细节不细     
一次给二年级的学生教古诗《咏柳》,不经意间发现这样一个细节:有个学生抄写这首诗的第一个字“碧”时,竟然看了三次才抄完。我便静下心来,对全班学生作了一次抄写观察,于是有了如下一个观察结果:一类学生,看一眼抄一句,如抄写“碧玉妆成一树高,”只看了一次,有12人。二类学生,看一眼抄一个词,如“碧玉”“、妆成”“、一树”“、高”共有四个词,抄这一句看了四次,有18人。三类学生,看一眼抄一个字,如抄第一句时,一共看了7次,每看一眼抄一个字,有13人。四类学生,抄一个字要看几次,如抄写“碧”“、妆”“、树”等字,每字要看三次,抄完全句一共看了14次,有9人。一类学生抄完全诗花时2分钟,四类学生抄完全诗花时5—6分钟。用时相差近三倍。再一琢磨,又发现一个新情况:那些抄写速度快的,学习状况大都比较好;而那些抄写速度很慢的,学习状况大都比较差。虽说抄写只是一个细节,可是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细节不细啊!抄写速度为什么影响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呢?我想,抄写速度慢,可能产生以下连锁反应:(1)妨碍学习新内容。课堂上抄写速度慢,别的学生已开始学习新内容,他还在忙着抄写,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2)妨碍参与其他活动。别人半...  相似文献   

3.
“青蛙在荷叶上唱歌。”“小松鼠到地里摘花生。”“明明看着菊花长大,菊花也看着明明长大。”“春姑娘回来了。”这一句句话,充满童真、童趣,竟出自我的学生之手。正是这一句句话,让我真切感到童言无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读到“典型”处,仿照写。一篇课文有很多段,但不是每一段都适合借以进行“写”的训练,这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选出那些构段方式有典型性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段,第一句总起,讲的是鱼成群结队,第二句讲鱼的样子,每三句讲鱼多得数不清,第四句讲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通过分析,学生理解了这四句话的逻辑关系及连接顺序。分析此段话后,我要学生以“今天出奇的热”开头写一段话。学生较好掌握了“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作文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内容可写,如果没有内容,就没有办法写好作文了。往往是一篇作文题目明确下来,多数的学生抓耳挠腮,腹中空空,只好像挤牙膏一样,想一句,写一句,或者东抄一句,西摘一句,这怎么能写好作文呢?  相似文献   

6.
刘群 《小学语文》2008,(7):78-79
“我想写几句心里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这册教材中第二次写话训练,从编排上看,明显地体现了低年级的语言训练从“说”到“写”的过渡,是学生习作的入门。  相似文献   

7.
教完《天山景物记》后,我让学生以《家乡景物记》为题搞了一次仿写,结果全班38名学生竟有34名这样开头和结尾:“朋友,你到过我家乡吗”?“朋友,如果你没有到过我家乡,我可以当你的向导”。单就这两句而言,实属学舌,全班竟如出一辙,而且所写内容大同小异,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完全是一次失败的仿写!由于审题指导时,我只着重讲了“应该这么写”,而忽略了“不应该那么写”,以至造成此种令人忍俊不禁的雷同。细想起来,这次仿写失败,至少  相似文献   

8.
读到“典型”处,仿照写。一篇课文有很多段,但不是每一段都适合借以进行“写”的训练,这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选出那些构段方式有典型性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段,第一句总起,讲的是鱼成群结队,第二句讲鱼的样子,每三句讲鱼多得数不清,第四句讲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通过分析,学生理解了这四句话的逻辑关系及连接顺序。分析此段话后,我要学生以“今天出奇的热”开头写一段话。学生较好掌握了“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读到“空白”处,补充写。入选教材的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  相似文献   

9.
一、课内训练形式1 对音节进行四声练习 :根据刚入学学生敢想敢说的特点 ,巧妙地设计语言环境。如“ba”的四声 :“b仭” ,“八· 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b偄” ,“小白兔在拔· 萝卜” ;“b儯” ,“我有一把· 漂亮的尺子” ;“b劋” ,“爸爸·· 在工厂上班”。2 字词句交朋友 :这个练习是引导学生进行扩词、扩句的练习 ,进行词汇的积累。如“温”①温暖—→温暖的阳光撒向小山村。②温水—→我给妈妈递上一杯温水让她吃药。③体温—→我生病了 ,医生给我量体温。3 读句填空 :这一练习对学生进行句子完整性训练 ,同时使学生学会…  相似文献   

10.
《高考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明确提出了“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内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能。尤其是“仿用句式”是熔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于一炉,这一方面指明了学生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11.
一、讲习作例文要使学生弄懂什么叫“一句一句讲清楚”,“一句一句写具体”。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习作例文是《课间十分钟》。我着重讲了这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爬竿。默读两遍之后,我让学生看看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学生很快知道,第一句话交待了地点和人物,第二句是这段的中心句,点明了同学们干什么,第三句着重写一个小同学爬竿,第四句写他爬到了竿顶,第五句写他爬到竿顶时的神态。  相似文献   

12.
指导学生写好文章的结尾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指导作文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学生作文中结尾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在指导学生写《放风筝》这篇作文时,发现很多同学的结尾都是这样写的:“我怀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回家。”结尾与内容不太相符,不自然,不贴切。于是我就启发他们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决定采用结尾的方法:一个同学的风筝又漂亮,又飞得最高,得了第一名。我问他:“你回家时有什么感受?”他说:“我觉得自豪,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我说:“你就把你的感受作为结尾。”有一个同学的风筝得了第二名,我问:“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我盼着下一次放风筝的活动早点到来,我要准备一只精致的风筝赛过那个第一名。”我点头说:“好,你就把你的这个想法作结尾吧!”  相似文献   

13.
秋字不成愁     
友人来信问及:“还读辛弃疾的词吗?”我轻轻地笑了,知道他指的该是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于是淡淡地回复:“秋字在心头,却已不成愁。”我不知道,这是否算得上是一种生命的释然。很小的时候,我第一次捧起秋叶,惊叹于生命的  相似文献   

14.
各位看官,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本人套用这句话,也得出一句:歪写出佳作!你先别急,且听我分解。其一:题目要“歪”。老师说,文好题一半,作文内容写得再好,再感人,没有个好的题目,也是一位藏着的灰姑娘。相反,如果内容一般,但题目很酷,有点另类,有点“歪”气,如《曾想改姓“硬”》《我救了小偷两条腿》《买梦》《李逵当班主任》等等,那就由不得你不去读下面的内容。怎么样,题目“歪”,是不是已经吊起了你的胃口?不说别的,就说本人这篇作文,不写个“歪”题目,你的眼球怎么会被吸引过来呢?其二:语言要“歪”。有句古诗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  相似文献   

15.
江道启 《教育文汇》2013,(20):23-23
上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我要求学生课后围绕歌颂母爱写一篇自己亲身经历的文章。作业刚布置完,不知是哪位女生轻轻地说:“老师,不写行吗?”“不行!今天晚上必须完成。我明天要检查。”我头也没抬,边说边收起课本,与学生互道“再见”。  相似文献   

16.
曾小语走出语文教研组的时候眼睛红红的。她心里十分地难受,但是谁又会明白呢? 同学说到曾小语,第一句评价往往是:“哦,知道,那个好学生嘛!”老师也不过说些“听话,乖,能干,典范学生”之类的。曾小语闷闽地想:这与我理想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呀!还不如做个普通的女孩来得爽快。  相似文献   

17.
梁君 《生活教育》2014,(10):40-41
有很多中学生害怕写作文。常听我的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作文也就那么三、五百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够,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活学活用,阅读量有限;  相似文献   

18.
接龙习作     
为了引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最近我尝试了一种新的习作教学模式———“接龙习作”。方法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开头一句,接着,请一位同学写第二句,再请另一位同学写第三句……一个个连下去,直到连成一篇短文。这种单线接龙习作,我把它称作“一条龙习作”。当然也可以两条龙、多条龙作文。这就是几个学生一齐上来以同一句话作为习作的开头,几条线同时接龙,最后形成不同内容的习作。在一次习作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第一句:“早晨,卖小笼包的摊头旁围满了人。”学生们一个一个挨着次序地上来,一句一句往下接。最后让大家交流、评价,把不…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由此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回顾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将读和写二者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须做到:一、立足课堂抓阅读,实施以读促写的教学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基于这点,教师必须打破把课文从内容到形式嚼烂了喂给学生的陈旧模式,采取阅读前设计思考题,请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旨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体会、领悟…  相似文献   

20.
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注意学生读和写能力的培养。我每讲一篇课文,尤其是精读课文,都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写文”的学习情趣。具体做法是通过启发学生读懂课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哲理句、优美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句子,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句子含意、意境的理解,或让学生模仿写出相类似的句子,或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写出有创意的句子,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整篇课文和写作的能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