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运用神来之笔,把这“错误”描写得更加销魂:令我们禁不住击节赞赏,这也是这首诗能够令很多读者爱不释手的原因。一个“错误”,令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  相似文献   

2.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错误》,篇幅虽然很短,却散发着浓郁的诗意,渗透着一种情韵。这首诗歌自问世50年来,曾创下了再版上百次的纪录,更有人称它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的确,在充斥着快餐文化、网络爱情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错误》恰似一泓清泉、一湾溪水,  相似文献   

3.
诗歌欣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活动,因为诗歌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名学评论家谢冕曾说:“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郑愁予先生的《错误》,全诗九十四字,寥寥数笔,却给读带来精彩纷呈,浮想联翩的艺术美感。笔认为,对《错误》的主旨可以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清嘉庆至鸦片战争时期,从已出版的《全台诗》(1——5册)来看,台湾有诗人225人,其中大陆籍60人,台湾本籍93人,籍贯不详者72人。台湾本籍诗人数量超过了大陆籍诗人。此时期诗作约有3500多首,也超过了康雍乾时期。其中古体约600多首,律诗约1400多首,绝诗近1500首。按诗歌思想内容可分为表现战事的诗、反映教育的诗、写景的诗、咏物的诗、刺邪恶的诗等,真实地表现了这一时期台湾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杨惠 《学语文》2011,(1):58-58,69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享誉海内外的诗歌名篇。多次被选入各种不同的教材,如2006年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5册中的第一册,北京大学谢冕、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安徽师范大学谢昭新、吴尚华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下册)等。  相似文献   

6.
《错误》是台湾“流浪诗人”郑愁予藉以成名的一首爱情诗,意境优美,具有清新淡雅的婉约风格。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读他的诗仿佛看见一位穿着蓝色长衫的古代诗人带领我们走进他精心营造的艺术殿堂。让我们先来赏读一下: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译读《黄鹤楼》,能够把握诗歌大意,描绘诗歌的重点画面。2.抓住诗眼,能够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愁”的丰富性,掌握赏析诗歌的策略方法。3.通过比读、联读,能够辨析不同诗歌表达情感的异同,了解古人“寄情山川风物,借诗言志咏怀”的传统。【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是(PPT)“从单篇走向群诗”(学生齐读)。那么,我们要重点学习哪一首诗歌呢?《黄鹤楼》(板书)。为什么要从这首诗歌学起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诗歌:  相似文献   

8.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早已脍炙人口,他还有另一首《天问》诗(原诗附后),完全可以与《乡愁》媲美,现与读者一同赏读。这首诗借用了屈原《天问》的诗题,是抒写人生哲理之作。  相似文献   

9.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似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是一首优秀的当代抒情诗,200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把这首诗与北岛和舒婷的诗编入中国当代诗歌单元,2003年这首诗再次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台湾香港各种版本的高中教材也选录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10.
颜锟 《文学教育(上)》2011,(16):139-139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轻巧清隽的诗,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第一次朗读这首诗时,我就被其清新轻灵的语言所吸引住了。朗诵之后,我的头脑突然产生了两个疑问:本诗的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中的"打"字是不是动词?如果不是动词,  相似文献   

11.
郑愁予是活跃在当代台湾诗坛的—位著名诗人。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便被誉为“现代抒隋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12.
张玲芳 《作文》2020,(3):31-34
有一位大诗人,被台湾儿童文学界尊称为"常青树"。他的诗歌孩子们耳熟能详,我读一首诗给你们听听吧!"我走路/不算慢/请拿尺子量量看/短短的一小时/我已经走了五寸半!"朵朵:我知道了,这是林良爷爷的《蜗牛》(三首)中的一首,每次读完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3.
王飞 《语文天地》2014,(1):33-36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是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文学样式,学好诗歌是进入文学的重要一步。而学好诗歌的关键是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诵读对于品味诗歌情感的重要性。本文以赵嘏的《长安晚秋》为例,尝试探索古典诗歌的“五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霍新艳 《课外阅读》2010,(9):129-130
一、“以点带面”读诗歌 《观沧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一首,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是曹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描绘自然景物的诗篇,但诗人的趣味并不在单纯写景,是一首很有分量的诗。  相似文献   

15.
陶保玺近《台湾新诗十家论》,与其前一本作《新诗大千》在诗学理论建树方面一脉相承,该书对诗歌创作的思维形式行艺术技巧进和探索和分析,形成了鲜明的评论特色,有益于指导读阅读和引导诗人创作。该书评论激情漫涌、又客观冷静,具有着唯美的风格。该书在“台独”声嚣中诞生和研讨,表达了大陆诗人对实现与台湾化的对接,共同探讨华诗歌的发展以及渴望祖国尽快实现和平统一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16.
台湾古典诗人创作了大量与屈原及其作品《离骚》相关的诗作,他们或借读《离骚》排解内心,或通过屈原抒发感慨,或表达自己深切的爱国情怀。对这一部分诗歌进行分析解读,可以感受到台湾诗人的离骚情怀。  相似文献   

17.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情趣的科普作品。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可以疑促读,在多读、读好上下工夫,引领学生在感悟诗歌表达上的精妙、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家灯     
台湾作家林靖雅的《家灯》与其说是一篇短小凝重的散文,倒不如说是一首充满关爱、情爱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19.
作为《创世纪》的主将,痖弦和同为创始人的洛夫一起推动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痖弦的诗歌《上校》是一首超现实主义的小诗,它与洛夫的《汤姆之歌》有着相似的诗学表现。两首诗歌不仅内容互指而且情感互通,诗歌本身也充满了冷峻的情感色彩,这表明《上校》与《汤姆之歌》存在互文性关系。该文通过对诗歌《上校》与《汤姆之歌》的互文性关系的分析,揭示这两首诗歌更为深层的情感力量和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水乡歌》是一首诗歌。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丽的水乡风光图,使人感受到水乡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