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科技人员研制出便携式多波束测深仪,这部“水下千里眼”的仪器能准确描绘海底的地形、地貌,快速探测出水下目标的深度和高低变化,成为人类洞悉神秘海底世界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波束系统测深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地形倾角的地形效应校正方法。分析了沿载体横向与纵向海底倾斜角对水深测量的影响,通过测深获得每个波束投射区域的海底横向与纵向倾斜角,通过该角对测量水深进行校正,进而模拟测量了海底。以实际海底水深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过校正以后的成图精度获得明显提高,测深校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10,(6):1-1
近期,由山东科技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研发的多波束测深精细处理关键技术,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测绘海底地形地貌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海底地震仪是放置于海底,能够采集到海底岩层的纵波信息和转换横波信息。广角、大炮检距的施工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地下岩层速度倒转而导致地震成像不清的情况。海底地震仪数据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地震波信息,对地下岩层构造有着更为精确反射。本文详细介绍了应用海底地震仪探测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加工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实践中,海洋石油开发逐步向深海区域发展,其中包括海底管线和水下井口等在内的水下工程设施的作业维修,海底管线是海上油气田生产设施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防护,水下机器人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水下作业工具,在海底管线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加工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实践中,海洋石油开发逐步向深海区域发展,其中包括海底管线和水下井口等在内的水下工程设施的作业维修,海底管线是海上油气田生产设施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防护,水下机器人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水下作业工具,在海底管线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的今天,资源的开发也逐渐由陆地转向了海洋,水下测量技术为探测海底提供了必要的资料,随着GPS技术的发展普及,水上测量可以采用GPS无验潮方式进工作。本文主要阐述DGPS-RTK及HYpack在水深测量中的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8.
深海潜水器是实现深海开发利用的重要海洋工程装备,对维护国家安全、发展海洋经济和确保国家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海底布设有通信光缆、海底输油管路、探测网络、能源补充线路等多种基础设施,也有由于意外事故沉没的飞机、舰船残骸,以及各种资源矿产.某些海底区域地形复杂、洋流扰动强烈,环境苛刻,当需要执行搜索、救援、作业、监视等任务时,有缆遥控潜水器受水面支持船及拖缆限制使用不便,而传统无人自主航行器稳定性弱难以完成作业任务.  相似文献   

9.
170多个站位的深海探测结果表明,深海海底犹如一个巨大的天然"冷库"。在水深超过3500米的海域,海底底水温度在南海约2.5℃,西太平洋(~1.6℃)和东印度洋(~1.3℃)略低,而南大洋则在0℃以下;而水深超过4800米的海域,底水温度因绝热自压随着水深稍有升高(升高率~0.1℃/km)。不过深海热液喷口处,温度可高达300-400℃,甚至更高。这些探测结果可为地球物理和物理海洋提供准确、可靠的深海海底温度边界,并有助于海底油气和矿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估。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革新》2011,(4):55-55
由英国设计师菲尔·保利设计的新型潜水艇“探路者”最近发布。这种潜水艇能容纳三人,可以潜入4000多米的海底进行探测。它搭配的巨轮外边亦可包裹履带,行进速度比普通的潜水艇更快。有了它,对海底无人区进行准确测量也变得可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机载火控雷达前斜式对地探测的特征,本文给出了其飞行试验所需的航线设计要求,并对试验中需用到的典型三面角反射器回波电平波束特性进行了电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布设角反射器时进行合适的俯仰角度下倾可以获得良好的宽波束特性,对于开展飞行试验较为有益。  相似文献   

12.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CSEM)是目前在海洋中进行找油气资源等矿产的常用电法勘探方法,它采用人工可以控制的场源作为激励源,测量海底电磁场值。相对其他电法勘探技术,海洋CSEM具有探测深度范围大、破坏性小、实施简单、适应性强、探测准确等特点。然而,海洋电磁理论是建立在水平发射偶极的基础上,由于自然因素(诸如海底洋流作用、海风等)的影响,海洋可控源发射偶极可能不能按理论设想进行工作,造成测量数据与理想状态的水平电偶极子的电磁响应有较大的偏差。本文以合理设置相关参数及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为目的,利用所建立的相关一维模型得到的理论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为合理选取各相关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蘇聯科學院海洋学研究所已派出科学探测队到遠東諸海,裹海和黑海去從事海洋調查。研究專輪已經離開莫斯科。科学家将研究海流、鹽度和温度分佈狀况,調查不同深度的海中的動物和植物並且作深海探测。對於海底的研究将有助於對各深的歷史了解,特别是遠東诸海,因为對這些海的歷史知道還很少。海洋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已經設計了特殊的探测管。這些管子可以鑽到海底下三十三公尺深的地方,然后拉到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海洋学浪潮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完全依赖于探测海洋的能力。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环球考察,标志着基于船测的现代海洋学的开始,这是海洋学的第一次革命或称为浪潮,也从此由地理学中分化出而形成一新的学科。第二次是1978年美国海洋实验卫星Seasat的发射成功,使海洋学进入了卫星遥测时代。本文重点阐述目前海洋学正面临的第三次浪潮:海底站,并提出应尽快部署我国的海底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15.
深部资源探测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障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向地下深部要资源已成为国内外最主要的战略选择之一。因此,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核心技术研发及勘探应用示范,成为中科院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研发装备覆盖了电法、磁法、地震以及重力测量4类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可以开展"陆、海、空"全方位探测。我们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深部资源地球物理探测计划和技术,并依据矿产资源"攻深探盲"中靶区优选、靶区勘探、矿体精细勘查3个层面的技术需求,研制航空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系统、航空瞬变电磁勘探系统、多通道瞬变电磁勘探系统、金属矿地震勘探系统、深部矿体测井系统、海底地球物理探测系统。同时,在古亚洲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和特色成矿域选择典型区域开展地质构造与成矿机理和矿床分布规律研究,探索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模式,并对研发装备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实用性作实地检验,力争在找矿实践中不断完善研发产品,为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和全球战略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着丰富的海洋能资源,而各项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底油气资源的开发成为了可能。海底油气运输管道,作为其运输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输出油气的管道容易造成管道损伤造成大量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海洋环境污染巨大,因此,海底管道检测对于节能环保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海底管道金属探测器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7.
煤矿是当前能源资源应用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煤炭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地质测量和各种信息的应用需求也在日益的变化,在社会发展中,结合各种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探测体系和测量手段的也在逐步完善。通过分析煤矿资源在探测过程中地质测量技术的影响和空间信息系统的应用,就其相关的技术应用手段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I0007-I0008
<正>[导读]深埋在海底的电缆其实是全球化能持续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些电缆将全世界都联系在一起,由于我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因此这些海底电缆每年都在增长以维持科技的发展如今海底电缆已经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陆,只要南极洲还没有被开发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深埋在海底的电缆其实是全球化能持续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些电缆将  相似文献   

19.
开展海洋环境、海洋生物资源、海底地质和资源勘探研究是我国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我国海洋综合考察能力应与我国的经济政治地位相适应,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作为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是海洋能力建设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我国现有科考船数量少、船舶老旧、功能落后、作业效率低、配套不完善,难以满足当前日益发展的多学科综合考察,特别是深远海综合考察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对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建设项目给与了高度重视,促成了我国新一代深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的立项。该船的设计突出多学科综合探测研究的特点,装备精良、功能齐全,具备强大的深海大洋立体探测与同步作业的能力;衔接各种通讯工具,具备全球范围内信息处理与交换的能力;具备科学的综合布局和良好的适航性,以满足海洋考察的作业需求和提高探测精度。“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承建。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文化》2012,(10):21
日前,瑞典海洋探测公司的"海洋X组织"成员在对波罗的海海底形似"不明飞行物"(UFO)的物体进行探测时发现,当进入该物体周围200米的范围内,他们所使用的部分电子设备就失灵了。海洋X组织的专业潜水员斯蒂芬·霍格伯恩表示,在对这一物体进行近距离勘测时,一些潜水员的照相机和卫星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