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存在城市就业优先思想、劳动就业制度歧视、土地制度不完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障碍因素。党和政府要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的有效开展取决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社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影响了社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教育的公平性。对城乡社区教育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充分挖掘和整合城乡各种社区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形成一种整体的"教育合力",推进社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是其中重要内容。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城乡统筹不等于城乡统一,从城乡统筹到城乡统一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实施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实践中,要确立正确理念,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把统筹城乡就业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浪 《文教资料》2007,(3):209-211
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影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城乡居民在收入来源途径,社会保障,教育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等方面的不平等,是造成社会财富在城乡居民之间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因此,合理调整分配权利在城乡居民之间的配置结构,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的分配制度改革,将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重要社会问题的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5.
就业、产业和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乡村振兴推进逻辑、发展路径和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托。全面脱贫之后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城乡发展路径中的必然节点,也是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在此过程中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平等、教育投入与需求不匹配和学科发展的就业与区域导向不清晰等问题,建议立足区域间发展差异,内外两方面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与“公平”意识,将教育对接区域发展现实需求,形成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的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我国当前出现的种种教育不平等.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要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统筹财政支持力度,兼顾教育资源的平等;要统筹调整教育评估体系,兼顾教育过程的平等;要统筹完善教育法规.兼顾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合法权益的平等;要统筹推进终身教育.兼顾促进教育结果的平等.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农民工就业歧视表现为就业各环节的歧视。它对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加剧了就业保障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影响,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就要建立农民工平等就业促进机制、社会保障政策协调机制以及社会保障与就业发展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围绕"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结合统筹城乡发展、人口流动等问题,就保定市促进就业,全面完善社会保障①体系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要采取措施,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建立、健全保定市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动态把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劳动力市场统计和失业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补充社会保障基金渠道和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协调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农村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仁毅 《职教论坛》2004,(10):50-52
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发展目标,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务院在2003年9月专门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资源,也必须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城乡教育资源如何优化配置,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这关系到认识问题、资源重组问题和统筹运作机制等几方面.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城乡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教育差异主要表现于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教育经费、教育师资几个方面的差异.为此,要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城乡教育投入,减少投入差距;改革高考录用制度和贫困生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婷 《成人教育》2018,(7):58-63
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和发展对城乡社区教育的支撑程度存在较大的梯级差,导致农村和城区社区教育资源差距悬殊,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背景为社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契机.研究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困境,有利于提升农村社区教育的水平,解决城乡社区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矛盾,突破新时代背景下新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稳定与和谐发展。尽管当前河南省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拥有诸多有利因素和良好条件,但是仍然面临城乡发展失衡、人口特点变化的冲击、制度保障供给与需求存在矛盾以及就业体系与就业保障不协调的挑战。文章结合河南省实际,从提高认识、树立公平理念、确立重点、明晰责任和统筹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取向。  相似文献   

13.
城乡职业教育是两个具有高度相关的生态种群,和谐共生应是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取向。在此目标下,建构城乡职业教育对称互惠集团化共生的办学体制、多元耦合的管理体制、交互共生的人才培养体制以及双元一体化招生就业体制,需要紧紧围绕资源来打造区域内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和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中,体制机制障碍是重要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要突破户籍、就业、征地等方面的体制障碍,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措施,全方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即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就业与社保体系建设一体化及社会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教育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教育发展缓慢,教育差距日益突出。影响城乡差距的原因有社会资本、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等家庭背景的因素,但是值得重视的是教育不平等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城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不仅有利于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享有共同发展机会,还可以通过城乡互融、校级合作使部分学校闲置的教育资源得以利用,进而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所以,需要积极建立城乡学校合作的体系,对城乡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对城乡学校的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能有效地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以及城乡教师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合肥应以底线公平为基本理念,以社会保障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确保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效率为原则,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而非人为割裂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合肥市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易人口的基本养老和大病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基本建成“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努力使全市城乡居民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许丹丹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3):38-39,42
"蚁族"作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在中国出现的又一群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竞争机制的不平等、信息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社会保障的缺失是"蚁族"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因而我们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引导"蚁族"走出蚁穴困境。  相似文献   

19.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public policies is to distribute public resources rationally. But for a long time, our public policies have been so “city-oriented” that public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unfairly and majority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are concentrated in cities. This has already led to a seriou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o a tremendous gap in conditions in schools—running and enrollment chances for the school-age children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which tend to be enlarged.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not only blocked the realiz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and equ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ut also restricted the harmon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look into public policies that have influence on the division of public resources and criticize them rationally. These policies include land institutions, tax systems,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policies for the inpu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policies for teachers, etc. New policies should be made to distribute public resources fairly and rationally, narrowing the gap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05: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