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投射自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射自我是人们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由此产生的自我认知,它在自我概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与自尊有着复杂关系。符号相互作用理论认为在自我概念形成中,人们观察他人怎样看待自己,然后将这些观点内化。而更多的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有着特定的看法,这些看法造成了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认知偏差。此外,可以从跨文化角度对投射自我做进一步的探讨,对脑机制的研究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福楼拜笔下的女主人公爱玛一直是人们经久不息的讨论话题。从萨特的存在观来看,自我的存在要关注与自我本身和与他人的关系。爱玛与自我的关系包含想象的自我,自以为的自我和客观实际中的自我三个层面,却只存在于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维度。爱玛高居于他人之外来对待与他人的关系,在超越自我实存的时空去追求“想象的自我”的客体欲望满足,自我存在的多层分裂和时空差异的实存,最终以消灭自己的肉体生命来承认自我意识存在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自我动机(自我增强、自我验证和自我扩展)和自我意识情绪(内疚,羞耻,自豪,社会焦虑和尴尬)方面的理论和研究,他们对于人们的社会幸福感有保护的作用.自我增强,自我验证和自我扩展的动机部分源于人们的社会赞许和认同感,而自我意识情绪发生在真实或想象的他人对个体判断的事件中.因此,这些动机和情绪的功能不是用来维持自我状态的,而是为了促进人们社会交互作用和关系.  相似文献   

4.
培养中学生健康的自我认同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我认同感的界定 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它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把信念和价值观融合到自己人格中去并对自我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这种评价通常来自于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看法.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情上觉得自己很聪明或很笨,在某些行为上觉得自己很拙劣或是很卓越;他可能很喜欢自己或很讨厌自己……类似这些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我印象和经验,日积月累就成为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自我提升动机基于个体自我提高的需求,表现为个体意图获得他人积极的评价,维持和提高自尊,获取积极的自我意象。本文选取近些年自我提升的重要内容,对概念的界定、功能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自我提升动机基于个体自我提高的需求,表现为个体意图获得他人积极的评价,维持和提高自尊,获取积极的自我意象。本文选取近些年自我提升的重要内容,对概念的界定、功能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成就情景中的自我妨碍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归因策略。学生会有意地采取不努力等行为来妨碍自己的学业表现。这样在失败时避免对自己作缺乏能力的归因。自我妨碍的动机在于控制自我归因或他人归因。男性使用自我妨碍策略要多于女性。防御性的归因模式、成绩目标取向、低自尊争不确定性的评价反馈是导致自我妨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尝试从关系自我发展角度,对2-6年级学生的目标投入进行想象干预实验,旨在探索目标投入干预手段,进而透视儿童自我发展特征.各年级被试由四个实验组和1个控制组组成.四个实验组分别从自己/父母/老师/好朋友四种角度,想象目标实现时的感受.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儿童想象干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我表征取向的发展变化.通过想象自己和重要他人对自己目标实现与否的反应,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目标投入.  相似文献   

9.
孙丽媛 《考试周刊》2010,(6):201-201
1977年Bandura首次提出自我效能理论(Serf—efficacy Theory),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释了人类认知和行为间的关系。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人们对组织和实施要达到指定操作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称之为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的结果就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本文就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个体在参考他人的表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有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看法和评估。蒙达·哈特尔(1982)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评价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稳定性越来越高,对外显行为的评价逐步发展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过程。自我评价就像是一个过滤器,进入个体心理的每一种知觉,都会先经过这个过滤器,若自我评价是积极的,每一种经验都会与积极的自我评价联系到一起,如果自我评价是消极的,则每一种经验都会被赋予消极的意义。因此,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引导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高年级的心理课堂中,作者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自我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而发展性评价离不开学生自我评价.引导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应遵循指导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动态性原则,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与他人的对比评价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一、成人学员自我评价的含义 自我评价是自我概念中的评价--意志成分,指个人对自己所作的价值判断,个人以客观的方式来评判自己是怎样的人,包括能力、品质以及在他人当中的地位等,对个人行为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影响个人的活动效率和个性的进一步发展.个人通过社会经验的反馈作用而做出的自我评价,结果会产生自重感,即是个体对自己所作的或所持的评价,用以表示一种赞成或不赞成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自我评价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主教育。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处事方式,从而能团结他人,更和谐融洽地与人相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适应,尝试着完善自己的性格。引导学生及时、中肯地自我评价,指引行为,使自己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自我呈现是人们控制他人形成自己期望印象的过程。但自我呈现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行为与内在状态保持一致,有的人行为随情境变化而变化。自我监控是造成此种差异的一个原因,且自我监控差异跟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1)自我呈现是否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自我呈现的个体差异能否用自我监控来解释?(3)自我监控跟自我概念的特征是否有关?实验一发现:跟重要他人意见不一致时比一致时被试态度发生变化要大。实验二证实:在态度不一致时,被试态度发生的变化可以用自我监控类型来预测。研究三说明自我监控跟自我同一性有显著相关。根据不同自我监控者典型社会行为的意义,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视自我     
【活动目的】 1.促进学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自我。 2.帮助学生学习接受他人的反馈、从多角度认识自我,树立更客观的自我形象。 3.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改正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化学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如进行单元知识总结,学习方法和策略反思,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等。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学习反思时产生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产生了内在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将主动  相似文献   

1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个古老的哲理含蓄地反映了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基本手段。在学习化社会悄然到来的今天,学生的自我评价,尤其是潜在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决不能忽视的素质之一。评价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社会活动,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评价着社会的各种现象,评价着他人,也评价着自身。本文从按照评价的方法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两类,主要是从学生自我评价的角度出发讨论素质教育,强调从学生公开的自我评价到潜在的自我评价是一个过程,潜在的自我评价是自我评价的高级阶段。潜在的自我评价,是由自己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18.
自我评价既包括对现在自我的评价,也包括对过去自我和将来自我的评价。为了维护和提升现在的自尊,人们积极评价主观近的过去自我,消极评价远的过去自我,特别是在重要的特征上;并将积极的过去自我知觉为近的,消极的知觉为远的。主观近的过去自我直接影响现在的自我评价,远的对现在的自我评价的影响很小或有一种对比效应。对将来自我的评价,也是为了提升现在的自尊,将来自我的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主观时间距离知觉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该领域的研究可向密切关系、特殊群体的时间自我评价模式拓展,验证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跨文化的普适性,并深入探讨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格的自我知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思维、情感、声望及行为模式的自我知觉,通常借助于内省、行为的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获得。人格的自我知识与行为表现之间有适度的相关,人们对自己的人格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其准确性随人格维度而变化。受信息障碍和动机障碍的影响,人格的自我知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自我知觉中的盲点和动机性因素使人们不可能像陌生人那样不带偏见地判断自己的人格,人格的自我知识与他人知识具有不对称性。为了提高人格自我知识的准确性,提供真实的反馈信息、降低自我保护动机、运用正念技术以及坚持做自己是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自我认知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主体的认知活动,存在盲目性、模糊性和片面性。科学地构建由主体自身各种认识和评价能力要素所组成的主体的自我认知结构,突出地表现在确立认知目的、认知视角、认知视域和认知标准等方面。通过对自己的日常活动的反思、他人对我的评价、社会化中的自我角色的定位,实现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