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二氧化锰粉末凝固在聚氨酯胶上进行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实验,实验研究表明,凝固在聚氨酯胶上的二氧化锰能很好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实验过程易控制、易观察,凝固有二氧化锰的聚氨酯胶可反复使用,绿色环保,易操作。这一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催化剂”概念。  相似文献   

2.
利用注射器进行不需要直接加热的有关内容的化学演示实验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节约药品、节省时间、现象清晰、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等优点。下面介绍几个实例。 一、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取两支洁净的100毫升注射器,在一支注射器的针栓底面上附有灰尘大小的二氧化锰粉末,然后在两支注射器内分别抽入等体积的双氧水3—5毫升,用胶帽(眼药水瓶上用的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细管口。观察到有二氧化锰  相似文献   

3.
<正>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中,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探究,其反应原理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一、原实验的缺陷1.实验现象实际操作时,由于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向装有3~5mL 10%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  相似文献   

4.
例1单独加热氯酸钾至熔化后,才能缓慢地放出氧气,而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会迅速放出大量氧气.现有两份氯酸钾样品a和b,其中a混有少量二氧化锰,b为纯净的氯酸钾.所取样品a和b均为10g.同时加热至反应完全,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5.
知识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解读]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加热分解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下:(1)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共同点:两个化学反应都是分解反应,且都需要加热。不同点:加热分解氯酸钾制氧气需要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不需要催化剂。知识点2:催化剂[解读]催化剂在化工生产等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催化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催化剂能改变(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情况)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工生产中,为了提高效率,通常选用能加快化…  相似文献   

6.
一、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时 ,其质量比应为 3∶1 ,此质量比反应速率最大 ,适合课堂演示。如果氯酸钾晶体的颗粒较粗时 ,要慢慢压碎研细 ,切不可研磨或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再研磨。二、如果实验室无二氧化锰时 ,则可用高锰酸钾代替 ,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出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需要注意的是高锰酸钾在此本身不是催化剂。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要在试管口内的导管口处放一小团疏松的棉花 ,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体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不利于氧气导出或将高锰酸钾粉末带入集气瓶 ,使收集到的氧气呈紫红色。…  相似文献   

7.
关于催化剂的演示实验,现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普遍是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进行演示的。例如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能很快放出氧气。这两个实验都表现出了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但是在实验中我们很难看到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用重铬酸钾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变化过程能比较直观地表现出来。一、实验内容1.仪器和药品试管(15×150),重铬酸钾(AR),过氧化氢(AR),天平2.实验操作(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蒸馏水,1ml10%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8.
正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现行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的实验设计中已经有使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代替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的大趋势。各种版本的设计略有不同,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教材实验设计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现在不同版本的初中化学教科书设计时有所区别。2012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1]是这样设计的(如图1所示):(1)在试管中加入5 mL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制取氧气"实验主要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本实验是初中阶段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探究催化剂的性质和作用的实验,同时在氧气的制取方法上又道出了实验室的另一种方法。因此,该实验是初三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一、原实验的不足之处1.第一次向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但随着后面几次过氧化氢的加入(因过氧化氢被稀释),反应的速率不同,会使学生产生二氧化锰减少、催化作用减弱或性质改变的错误认识。2.该实验是先装入液体过氧化氢,后向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造成教师操作不规范),黑色粉末会沾在试管内壁上,对反应现象的观察造成干扰。3.实验后,很少有教师再对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改变进行探究。因需要过滤、干燥、称量,步骤繁杂,时间较长,课堂中也无法完成。4.由于没有对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改变进行探究,所以也就很少有教师再对二氧化锰进行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二、实验改进1.实验用品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制取氧气一节中,在制取氧气的时候,无论用过氧化氢还是用氯酸钾都用到了催化剂,要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按课本分别的给几种不同的物质加热,时间显得很紧,为了让图1学生直观快捷的得出结论,我将实验装置做如下改进:(如图1)取一长方形木  相似文献   

11.
氯酸钾分解具有如下特点:(1)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条件除加热外,还需要固体催化剂二氧化锰,而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2)氯酸钾的分解产物一种是固体,另一种是气体;(3)氯酸钾分解时其中所含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是初中化学里一个重要实验。做好这个实验,既可巩固已学过的基本操作知识,又可为今后气体制取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欲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一抓反应原理1.所用药品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2反应原理氯酸钾在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较低温度就能迅速放出氧气。其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锰u?I。O,)氨酸钾——氯化钾十氧气而6…加热火和mf高锰酸钾一般加热到较低温度就可以迅速分解放出氧气C其反…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锰,并研究了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锰对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MnO2(K2CO3)的催化活性最好.温度和用量对β-MnO2(K2CO3)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反应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温度和用量的增加,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反应速率也不断增加.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1.为什么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答:因为导管伸入太长,试管内气体不易导出。2.为什么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答:因为药品中所含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成水滴,向下倾斜可以防止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3.为什么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一定要在试管口塞团棉花?答:因为塞团棉花可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制得的氧气带红色。4.为什么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答: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5.为什么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一般要加入二氧化锰?答:因为氯酸钾加热时分解速度很慢,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速度加快,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1 直观演示 ,在观察中诱发创造性思维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充分体现了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显著特点。其演示实验既直观形象 ,又鲜明生动 ,以极强的吸引力和操作示范性成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形式。例如在帮助学生建立催化剂概念时 ,教师演示 :在一试管的口部和底处分别放少量的二氧化锰、氯酸钾 ,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是否着火和燃烧 ,要求学生回答 :为什么先给二氧化锰加热 ,用带火星木条试验不着火 ;而给氯酸钾加热至熔化、沸腾 ,把木条放进管内 ,其火星…  相似文献   

16.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但在催化剂存在时反应明显加快.已经证明某些生物体内含有过氧化氢酶,如马铃薯体和动物的肝脏等.通过定量实验设计,利用手持技术对反应进程中的气压变化进行测量,建立了在过氧化氢酶以及二氧化锰催化下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大大强于二氧化锰这一常用的化学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反应原理:2KClO3 这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常用的方法.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为3:1时,分解速率最快.除二氧化锰可作催化剂外,还可用Fe2O3、CuO等作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氯酸钾(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或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操作比较复杂,又不便控制反应,增加了教师课前准备氧气的难度。若改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则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课堂演示实验用氯酸钾加二氧化锰加热分解的方法,其目的除重点讲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外,还以此引出催化剂的概念,作用等内容。本文重点讨论氯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反应中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及实验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将硫酸铜晶体放在蒸发器上加热,制取无水硫酸铜。 2.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放入上述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再向其中二支试管中投放薄片状氢氧化钠。在另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冰醋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