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湘 《华夏星火》2015,(1):60-61
近期,澳大利亚和中国政府刚刚完成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从2014年11月28号开始,朱新礼等20多名中国企业家将对澳大利亚和新加坡进行8天的访问,包括蒙牛创始人牛根生、万通投资集团董事长冯仑、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朝涌等民资企业大佬.朱新礼透露,这次澳大利亚之行,汇源集团希望收购一到两家当地的农场.为了配合这场收购的完成,汇源集团的投资部门已经在当地遴选了5家农场作为备选.  相似文献   

2.
胡荷 《华夏星火》2011,(11):60-62
一连串的数据,证明了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绝对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在前不久发布的2011年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汇源实现股东应占溢利约1.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6.4%。除息税折摊后溢利约1.85亿元,同比增加2'72.9%。  相似文献   

3.
朱湘 《华夏星火》2014,(5):60-61
刚刚宣布收购三得利中国饮料业务的汇源果汁,日前又宣布获得了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1.5亿美元的投资。汇源果汁主席朱新礼表示,汇源果汁近年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提升核心竞争力,包括建立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化生产布局,成效显着。通过此次与淡马锡的合作,汇源果汁可优化其财务结构及补充运营资金。”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军礼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2,(18):53-54
正军礼,在中国古代社会是指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典礼,属于礼仪制度的"五礼"之一。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概括了古代军礼的构成:"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即古代的军礼系由5种具体的礼组成,其中,大师之礼用于出兵征伐;大均之礼用于均土地、赋税;大田之礼用于田猎;大役之礼用于营建土木工程;大封之礼用于定疆域、分封土地。军礼中的大均、大田、大役、大封四礼似乎与军事活动无关,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但凡国内有重大的活动,诸如均田、征收赋税与押运、营建大型土木工程等,  相似文献   

5.
张胜飞 《科教文汇》2009,(31):73-73
礼源于古代文化,也是一种礼仪文化。在“礼仪之邦”的中国,礼文化一直备受重视,在当前发展的中国“礼”依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社会功能。“礼”在现在的教育中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在当代小学教育中,“礼”能加强小学生自身修养,对素质教育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许多思想家高举“复礼”旗帜,使得礼学在孔子、孟子、荀子的大力发展下正式确立了地位。此后,礼学渗透到整个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渗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礼对汉族文化的形成有过巨大的影响并且礼在现代还有它存在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有关礼的阐述来分析先秦的礼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礼”是一个重要的范畴。礼具有规范性,以义务为本位,不完全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礼还具有从属性、等级性、单极性、模糊性等特征。礼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以孝道、仁义、等级为支撑的礼,对法律起到了解的作用。由此原因,我认为,在中国古代,以礼为基础是很难建立起法治的。  相似文献   

8.
麻勇 《金秋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9.
麻勇 《今日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10.
蒲城县陈庄公社西陈大队朱新锁1964年初中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他爱人也有完小文化程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增强了他们科学致富的信心。但由于缺乏科技知识,开始在自己院内空地栽了三百株西红柿,只收八十三块钱。为了研究当地土壤,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礼“是一个重要的范畴.礼具有规范性,以义务为本位,不完全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礼还具有从属性、等级性、单极性、模糊性等特征.礼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以孝道、仁义、等级为支撑的礼,对法律起到了解的作用.由此原因,我认为,在中国古代,以礼为基础是很难建立起法治的.  相似文献   

12.
俗与礼在互动中产生发展,在内容上两者互相渗透,俗是基础,礼是对俗的整合、提高、使之系统化。两者在功能上也互渗互补,俗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礼更侧重于治国平天下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盥洗礼作为周代传统礼仪,核心为除尘迎新之意。盥洗礼广泛运用于昏礼、丧礼、冠礼之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各不相同。而先秦礼书中对盥洗礼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且并未形成系统。通过整理和研究相关典籍,其主要内容包括:进盥、沃盥、盥卒受巾。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进行考察,当周人在行盥洗礼时,昏礼中展示的是男女的辞旧迎新和长幼尊卑之别,丧礼中表达的是对逝者敬意及对亡灵的古朴崇拜,冠礼中突出了成年及人生阶段的变换。  相似文献   

14.
话说礼俗     
邵凤丽 《百科知识》2014,(18):45-46
正礼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概括,是寓礼于俗、以礼节俗的生活文化模式。"礼俗"一词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并历代传承,它的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涵括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何谓礼俗礼俗既可以析解为"礼"与"俗"两个名词,同时也可以用作一个专有名词。从文字学角度看,《说文解字》中记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字表示向神灵祈福的实践活动。王国维在《释礼》篇中提出"礼"字像是把两块玉盛在器皿中去祭祀,表达对先祖的敬意。从这个意义上看,最初的"礼"字代表  相似文献   

15.
荀子承接孔孟儒学,进一步阐发着自己关于"礼学"的认识,提出礼、法并行的思想。《荀子·修身》篇指出老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正礼"的作用。《君道》篇中说道,一国之君,治国也要治之以礼,方能国泰民安。本文希望通过对荀子"君道"与"师道"的阐述,发现其中共通的礼学思想,进一步理解荀子所说的"礼"。  相似文献   

16.
试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礼”的本义;结合历代用“礼”的实例分析、梳理“礼”的词义引申演变过程;并适当解释“礼”词义派生演变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章莉华 《科教文汇》2011,(29):23-23,29
文明礼仪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其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食礼也因之延续,历经各时代的承传而特显存在的价值,在当代仍显其活力,并以民间风俗,礼仪礼节等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规范行为、传承文化的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和谐为境的人生仪礼;注重人伦、追求和睦的节庆食礼;中庸谦和,有序推进的交往之礼,以此所实现的是“食”与“礼”的互动,“食”与“文化”的互现。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食礼也因之延续,历经各时代的承传而特显存在的价值,在当代仍显其活力,并以民间风俗、礼仪礼节等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规范行为、传承文化的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和谐为境的人生仪礼;注重人伦、追求和睦的节庆食礼;中庸谦和、有序推进的交往之礼.以此所实现的是"食"与"礼"的互动,"食"与"文化"的互现.  相似文献   

20.
龚云云 《科教文汇》2008,(6):187-187
通过对“礼”的理解,阐述“礼”对明代的文化和艺术方面的重要影响。从明式家具的结构形态入手.具体分析“礼”对明式家具的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