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长沙参加一九八五年全国好新闻复评工作回来,《新闻知识》要我写点什么。因为后面还有定评,现在写似乎为时早了点,加之我参加的主要是对通讯作品一个方面的评选。要写,也只能是些零碎的感受。这届好新闻评选,仍是以“真、短、快、活、强”五个字作为基本评选标准,要求评出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的上乘之作。五字标准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代表党  相似文献   

2.
3.
我当新闻记者20余年,一个重要体会就是记者要在采写独家新闻上下功夫。 练就“慧眼”,识别独家新闻 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一篇稿件好不好,首先要看题材的新闻价值,其次才看作者写得如何。如果所选题材重大,称得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先后参加了江苏省县(市)报和江苏省报纸系统评选1989年度好新闻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育。从县(市)报一些获奖作品来看,感到县(市)报记者要采写更多的好稿,就必须不断增强好稿意识,具体地说,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一、稿件的题材很重要,主题要重大。这次评到的好稿、特别是获一、二等奖的好稿,题材都较重要,主题都较重大,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如《铜山报》刊登的《萧县、铜山三万余民工会战边界废黄河》的消息,反映了在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苏、皖两省边界群众消除了长期存在的疙瘩,出现了团结治水的好形势,体现了一要稳定,二要鼓劲的精神,主题深刻、鲜明,因而获得了省县  相似文献   

5.
广大新闻工作者和读者盼望已久的1980年好新闻,终于在今年9月份评选出来了。当看到北京新闻学会关于1980年《好新闻》一书的征订单,得知要到12月中旬才能出版时,这不能不使人有点失望。去年的好新闻,要等上一年才能和读者见面,我们评选好新闻的进度太慢了,效率太低了! 新闻要快,这恐怕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我们不是常常强调新闻的指导性吗?评选好新闻的目的也就在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今后的新闻报道工作搞得更好。1980年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6.
我参加了今年全国企业报好新闻评选,感受颇深。走出企业小天地在宏大的背景下思考问题有人说,企业报姓企,写本企业事,报本企业人。一个企业的天地就这么点大,哪有重大题材?有什么好新闻?其实不然。请看《上海海港报》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在好新闻评选会上,三十余名评委一致同意把《坚决改变“几世同堂”的状况》评为消息甲等奖。这篇消息抓住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难以解决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反映了人事制度上的一项重要改革,而且成为肃清封建遗毒、端正党风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去年10月,来自全军12家军区军兵种报社的领导,在总政宣传部宣传局的组织下,评出了2004年度好新闻。总的感觉,该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堪称硕果累累。作为评委,参评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小报”是过去大家对军区军兵种报纸的习惯称谓。如今,小报已不小几年来,12家报纸陆续由四开四版改成对开四版。同时,有的报纸还增加了周末版,有的报纸由周三刊改为周五刊。这些都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官兵精神需求而采取的应对措施。“看点”,是相对于地方报纸“卖点”而提出的,因为军区军兵种报纸由专项经费保证发行,不走市场。…  相似文献   

9.
今年六月,我们有幸参加在哈尔滨市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会议的复评、定评工作。会议开得紧张而有生气。我们深受教益。(一)评选好新闻有没有标准?如何掌握?这是评选工作中首先要明确的。有的同志说,评好新闻很难定出具体标准,只要比较就行了。与会同志大多认为,比较也得有个标准。当然,这个标准不象物质产品的检验标准那么具体细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是一门表现新闻事实的艺术。这种表现艺术感染力越强,新闻价值就越能得到充分展示,宣传效果也就越好。1990年度全省报纸好新闻评选,一些作品在表现方法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因而影响了入选和获奖等级。这里就几个带有共性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作点分析,期望对我们今后创好新闻的实践有所指导和帮助。重要的是发现而不是“发明”  相似文献   

11.
在2003年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我代表《兰台世界》的全体工作人员,祝广大读者、作者和关爱本刊的订户及全省档案工作者新年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在编辑本期刊物的时候,正值全党和全国人民欢庆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认真学习十六大文件,落实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时刻。档案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也以同样的热情思考着档案工作的开拓创新,本刊愿与广大同仁共勉。在新的一年里,怎样把十六大精神落实到档案工作中?关键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新的一年,发展要有新思路。我们的新…  相似文献   

12.
好新闻年年评,评得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有的报纸每年上的好新闻多、档次也高,而有的报纸却上的少、档次也低?为什么有的记者、通讯员几乎岁岁都有好作品获奖,而有的记者、通讯员却与好新闻“无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深思。5月上旬,我有幸参加在大连举行的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好新闻评选活动,受益匪浅。最近,我又对评选上的113篇好新闻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深深感到:这些好新闻来之不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深入”才出好文章“评上一两篇好新闻,有啥了不起,我要是碰上了好的机遇,照样写得…  相似文献   

13.
上海、深圳、香港市场上的变化,会引起不少陕西农民的极大兴趣,邓小平谈一国两制、菲律宾政府更迭、苏联核电站事故,成为世界各个角落的热门话题……新的电子通讯给语言插上翅膀,地球骤然“缩小”了许多。历史进入了信息时代,这就敦促新闻载体要能与之同步,加快报道节奏。谁家慢了,就有栽不完的跟斗,就要被嘲弄或淘汰。在近年的新闻改革中,不乏有识之士为之鼓与呼。  相似文献   

14.
新闻要抓重大主题,充分、及时地体现党和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反映人民群众广泛瞩目的事件和问题,报道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进展。主题愈重大显著,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就发挥得愈好,创好新闻也就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历次评稿,都把主题重大与否,作为判断新闻优劣的一条主要标准。这次好新闻评选,获奖的169件新闻作品中,不乏反映重大主题的报道。苏州日报的系列通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启示录》向人们展示了昆山市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所走过的路程。作品在改革开放的宏观取向下,理论结合实践,辩证、准确地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我有幸参加了1986年度全省优秀广播节目评选,通过10多天的评选,我对什么样的稿件容易当选,什么样的稿件容易被淘汰,似有所悟,觉得其中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现在把评选过程中个人的随感稍加整理,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春节鞭炮响过,好新闻评选的帷幕就要逐级拉开。各家新闻单位拚搏一年,谁不想夺几块奖牌,可到评选揭晓,总归有得胜的,有败下阵来的,有大胜、有小胜的。胜败兵家之常事,不足为怪;只是具体到一个单位,就有荣辱之分,有的欢乐有的愁! 研究新闻赛事,同兵家之争一理,有诸多因素,关键的一着,是靠实力,看你的作品是否称得上响当当的。怎样创好新闻,《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学刊物都不乏这方面的探讨,本文就不再作论述。  相似文献   

17.
去年10月,来自全军12家军区军兵种报社的领导,在总政宣传部宣传局的组织下,评出了2004年度好新闻。总的感觉.该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堪称硕果累累。作为评委。参评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优势所在。采访不深入调查研究,报道的事实失准、失度、失实,经不起读者的考核和时间的检验,也就失去了新闻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可是有些人自恃聪明才高,采访中不深入调查研究,“一分采访,九分写稿”,靠耍笔头完成任务。这类主观主义的新闻报道,比起无中生有的假报道来,其危害是同样严重的。要克服广大读者厌恶的上述不真实报道,既需要端正报道思想,也需要转变采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作为我国报纸业务工作指导方针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付诸实践;新闻摄影在报纸宣传中“独立兵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出现了不少上乘之作。然而,纵观报纸上的图片报道,缺乏新意,缺乏力度,平淡肤浅,甚至失实的报道常常见诸报章。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记者缺乏调查研究的功夫。 新闻摄影是用摄影的形式报道新闻。毫无疑问,摄影记者必须遵循新闻报道一般规律。调查研究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这不仅仅是对文字记者而言的,当然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然而,这个问题往往被摄影记者所忽视。这种状况应该改变。 强调摄影记者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是新闻摄影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第一,调查研究是摄影记者获取报道线索的必要途径。当新闻记者,搞新闻报道,就要经常不断地发现或获取新闻线索。只有这样,新闻记者才不致于“盲人骑瞎马”,在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中,才有可能抓住代表社会经济走向,反映时代精神的报道对象。新闻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有的人总在不断地发现,有拍不完的题材,忙得不亦乐乎,经常拍出平中见奇的力作,而有的人两眼茫然,感到无处下手,或老是拍一些人云亦云的照片?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的功夫,实际情况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6月上旬,我应邀参加第五届全国好新闻复评工作,分工复评从各地推荐来的194篇通讯。这些通讯,大都题材新鲜,具有时代气息和感人的魅力,在写作手法上也有特色。但有少数通讯仍然存在“假”的弊病。这是值得引起警惕的。关于“假”的问题,复评组曾认真讨论过通讯《九米拚搏》。这篇通讯细致地描绘了杭州客运站青年驾驶员毛计三,在汽车与火车相撞前的九米内的“拚搏”动作与复杂心理。但是,毛计三本人当场就牺牲了,有关“拚搏”的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