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关于拷贝硅谷问题上国内外不同的观点,提出聚集网络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韩国大德科学城和我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实践考察,提出了它们各自成功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原因,在于根据各自的实际,市场性和建构性、网络资本和风险资本网络的有机结合,适应了高技术发展的本质要求。认为我国应注重网络资源管理,营造风险资本网络体系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朱光海  张伟峰  冯宗宪 《预测》2006,25(4):16-20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关于拷贝硅谷、建设高新科技园区问题上国内外不同的观点,提出聚集网络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韩国大德科学城和我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实践考察,提出了它们各自成功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原因,在于根据各自的实际,市场性和建构性、网络资本和风险资本网络的有机结合,适应了高技术发展的本质要求。认为我国应注重网络资源管理,营造风险资本网络体系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拷贝硅谷:韩国大德科学城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目前拷贝硅谷问题上国内外不同的观点,基于创新网络理论,认为韩国大德科学城的成功,在于根据自己的实际.形成的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行动者聚集、行为主体的交流、平台建设之间的交互作用,它导致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增强和集群竞争力的提高,网络资本是大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资本:硅谷群发展的核心能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硅谷创造了高科技发展的奇迹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各种理论解释 ,本文试图利用网络资本理论分析硅谷的发展进程 ,并构建了聚集创新网络模型。指出硅谷的成功在于建立了良好的产业网络体系 ,网络资本是硅谷的核心能力 ,网络资本管理是硅谷群成功的关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是高技术园区发展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应用物理实验室 (APL)的成长历史的考察 ,试图说明 ,2 0世纪 4 0 - 5 0年代美国一些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信念对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形成和它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这种分析将为人们理解美国应用研究运作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09,(11):6-7
近几年来,中国的互联网一直在超常规地飞速发展,网络普及率超过16%,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人。中国网民群体主要分布在15岁至45岁之间的人群,是当今中国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最具活力的社会群体。也因为有了他们,社会舆论的力量在进一步增强,从当年的"刘涌案"、"马德案",到"黄金高案"、"周老虎案"、"宝马车撞人案"等,无不在网络民意的巨大压力下,抽丝剥茧,还原了事实的真相。随着这股舆论力量的不断  相似文献   

7.
赵克 《科学学研究》2012,30(9):1281-1286,1300
科学革命观主要出现在对传统物理学进行历史解读的人文领域,然而其影响已超出知识界、思想界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领域。"革命"观不仅不适用于准确地表述科学的划时代进步,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如果科学革命果真存在或成功,那么为何我们要独自享受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而让中小学生一直生活在革命前的旧社会,继续忍受着阿基米德的静力学、牛顿力学的煎熬呢?通过对三个几近耳熟能详的案例分析表明:科学进步是不断开辟未知领域从而使已知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展的进阶模式远比流行的不断革命模式更为接近科学史的真实;所谓的"科学革命"只不过是一种流行的人文传说。  相似文献   

8.
信仰:科学创造的一种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是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信仰是追寻人生的意义与目标,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追求人性的完美,使人从物质与精神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把人引向更为自由的境界。科学与信仰都是人性的需求,它们是相互促进的,科学能使信仰更富有理性,信仰不仅给科学以理论的预设,而且还给科学创造以情感的投入、毅力的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一种创新网络视角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新网络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技术创新的新型创新模式。它作为相关企业知识交互作用的创新平台,为企业应对复杂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条件。本文旨在探讨创新网络交互作用特性,基于创新网络的视角,探讨技术创新的网络性,最后对我国创新网络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主义":一种传统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去年<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为我们剖析"科学主义"的本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科学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科学主义,它是一种片面的科学观它主张的"惟一科学"论源于对客观世界基本构成的形而上学歪曲;它直接违背马克思关于"一门科学"理论;在实践层面上,它导致自然科技领域的去人化或者无视人的社会倾向.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园区,基于企业成长创新服务价值链上的分工协作,创新服务组织发展演变成分别以企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为核心的孵化、加速两类服务模块。二者同属科技园区的创新服务组织,服务功能存有共性、梯度差异、衔接互补,逻辑上自然会引起孵化—加速对接问题。本文从对接形态、对接过程、模块整合三个角度分析孵化-加速对接,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影响人才集聚的各种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依赖,具有明显的组态特点,因此聚焦创新生态系统多维要素及其要素间的联动效应,立足于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整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必要条件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案例样本,探究创新生态系统五要素即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公众、自然环境的不同组态影响区域人才集聚的复杂因果机制,明晰促进人才高集聚的路径以及导致人才非高集聚的路径。结果表明:不存在人才高集聚的单一必要条件;实现区域人才集聚所需各要素的贡献水平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自然环境和公众,其中公众与自然环境水平基本相当;驱动人才高集聚的路径有3类,分别为包容创新驱动型、政产学研联动型和内生增长型,而产生人才非高集聚的路径有两类,为政府公众支持不力型和企业发展滞后型。基于研究发现,最后从“补短板+锻长板”“政府引领+平台赋能”“公共服务升级+公众积极参与”“一流高校为核心+政产学研齐联动”四方面提出促进区域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硅谷作为美国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孕育了有利于创业公司和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硅谷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体现为,大企业和初创企业共生的学习竞争机制,形成能够在“开放式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实现良好平衡的企业集群;大学、行业、政府多向互动交流机制,以区域科技联盟为平台的协作机制,以小企业为核心的科技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联邦政府的法律规范引导机制。硅谷创新生态系统对我国城市群和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与美国硅谷的智能效率差距,采用两地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法测量其智能效率,并实证其智能效率的来源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两地的智能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得到优化。硅谷的智能效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走廊的智能效率主要来源于纯技术效率改善。影响因素对两地智能效率的影响迥异,相对硅谷,影响因素对走廊的影响更为强烈,他们主要通过对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来影响硅谷的智能效率,而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来影响走廊的智能效率。  相似文献   

15.
江明霞 《科教文汇》2013,(19):175-17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基于义务教育基础之上的首付教育的日渐增多,对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而从会计教育体系方面来说,传统的会计教育体系模式下,经费收支作为教育体系理论建设的形势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体制的转变,因此需要利用资金循环体系理论为基础,构建新型的教育会计体系,以此促进我国教育投资的良性发展。本文就主要针对以资金循环理论构建教育会计新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宾宁  冼文峰  胡凤 《现代情报》2016,36(12):30-35
论文将关系层次作为重要变量加入到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中,分析社交网络用户传播信息时的成本、收益和策略选择。在基于关系层次的基础上,引入强弱关系,建立强弱传播演化博弈、基于关系层次的强弱传播静态博弈、基于关系层次的强弱传播混合策略博弈、基于关系层次的强弱恶意传播博弈等多个博弈模型,分析关系层次和强弱关系对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a wide-ranging literature review, we argue that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infrastructure has not received adequate attention for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his article develops expectations for how firms in an industrial cluster make use of a public, broadband ICT infrastructure, particularly in support of e-commerce applications. We further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CT use, by enabling stronger ties to non-cluster partners, can weaken clusters. A case study of a successful biotechnology cluster in Denmark and Sweden—the Medicon Valley—is used to explore ICT use in a knowledge-intensive cluster context. We conclude that ICT use appears to strengthen rather than weaken the Medicon Valley cluster, and that firms located within a cluster appear to gain some unique advantages from their ICT usage that are not necessarily available to firms outside the clus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