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价值多元化是30多年来我国教育价值变迁的主题。教育价值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功能属性与主体的功能需求相契合的社会关系。教育价值多元是由教育价值主体或客体的分化而导致的,其实质是一种以多个重要教育价值观作为基本因素,影响人们教育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行为的社会状态。当前社会的教育价值混乱反映出教育价值的失序。整肃教育价值混乱,重建教育价值秩序,需要缓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压力,调整利益格局,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教育受经济的制约并最终由经济决定。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体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走出一条与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文化体制等相适应的办学之路,打破过去由政府单独办学的模式。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应从政府一家转变为多种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形成以国家统一办学为主,社会各方面共同办学的多元格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引起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分化及重组,使个人的受教育水平成为取得较高…  相似文献   

3.
探索依法治教和政策调控的新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教育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分化与改组 教育领域的一个变化就是教育外部关系的分化与改组.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导致原先的一元化社会结构逐渐分化出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领域,市场介入教育领域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试析工人阶级内部的分层和社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建国以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单一社会结构有了局部的改变,从主体中分化产生出一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私有阶层,主体阶级内部的阶层差异也已逐步形成。运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知识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工人阶级内部出现的这种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现象,对于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工人阶级内部的分层现阶段工人阶级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  相似文献   

5.
解构与重构:从新公共管理视阈看公共教育管理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盛行的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传统教育行政范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生动的表征,在于重新成了公共教育管理三种主体关系,即作为行政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经济主体的市场以及作为民主主体的公民社会的关系再造。对于教育与市场、学校、国家政府以及公民社会之间的内外部关系认识,也随之产生了内在功能性解构和外部条件性重构。  相似文献   

6.
教育价值是教育的主体一人与社会的需要和客体一教育活动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教育价值 是对教育价值的意识反映。本从构成教育价值关系的要素及其特征出发,归纳了教育价值观的四个特征。以此为基础,从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历史上的教育价值观,并试图探讨在当今时代,我国所应持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也越来越细,而教育和社会流动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文章即以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和现实为指导,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从政府、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共同着力,促进有序竞争,以增进社会流动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传统政府与现代政府及其与学校关系问题的探讨,指出了我国政府与学校关系存在的不适应性,阐明了建立政府宏观控制下的学校主体运行、社会参与和市场约束的现代学校教育管理模式是我国教育管理的一种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政府、学术界和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各界一致认为,我国由于教育不公平加剧了社会分化,社会分化的加剧又进一步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笔者认为,从历史发展进程看,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制约作用显然更明显。社会公平可以通过公平教育的手段促进社会流动,牵引社会阶层结构的正向变迁来实现。因此,能够创建制度和制定政策的政府在实现社会公平过程中显然是大有可为的。一、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的关系1.社会分层影响和决定了社会成员对教育资源的占有,制约着教育公平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首先是从对物质资源的占有和被占…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化与教育选拔的协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日益分化、教育对人的提升作用日益加强,迫切需要形成社会分化与教育选拔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运行机制。从社会和教育两大维度,理顺好整体与局部、理想与现实、制度建设与心理调适诸方面的关系,有利于社会分化和教育选拔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研究重视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探讨、突出教育地位获得因素的挖掘、强调教育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关系的分析,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体系,探讨教育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机制,建构我国农村学生地位的获得模型,关注农村学生的内心感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都拘囿于"主体——客体"二分的关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认识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依法治校的理论探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 《辽宁教育研究》2002,25(12):21-23
一、“谁”要求高校依法治校 1.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那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的,自上而下的纵向型教育行政管理关系的单一格局,逐步转变为大量的平等主体间横向型的教育法律关系和纵向型教育行政关系并存的新格局。高校的这种横向联系大量体现为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培养所需人才的委托培养关系,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高校与各种社会组织之间联合办学的关系、金融机构与高校、学生之间的贷款关系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14.
一、校长的传统角色与追求谁来评议校长?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一名校长的工作?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基本上决定了校长的不同角色和追求。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办学校、管学校,校长是政府任命的,所以由政府来评议,评议校长的标准主要是看校长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之后,因学校和教育举办者主体发生分化,社会力量办学打破政府办教育的垄断权,使学校与政府建立了民事法律关系,而非单纯的行政关系。学校与政府关系的变化,使是否依法办学成为评议校长的新标准,评议方式为,政府部门依法对学校办学行为作出督导评估。校长身份由行政…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与政府法律关系的构建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关系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结成的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主体的、具有广泛社会参与性的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社会关系。教育关系的法治化,实质上就是通过法律理顺教育关系框架,使各教育关系主体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在法律制度基础上形成教育法律关系。本期“教育法治”栏目组织的两篇文章,分别阐述了高校与政府关系、大学生权利及其实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原则在日臻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市场商品性两种属性。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和教学内容应符合国家利益和全社会民众利益,具有社会公益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所有制成分的多元构成、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具有市场商品性。而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主体,涵盖了包括社会、企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群体等不同层面的人员,因此应坚持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价值准则。这一准则关系着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与市场的要求,决…  相似文献   

17.
利益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某种需要,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分化使我国发生了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经济和法律等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完善以效率优先为主导价值观念的社会利益分配制度,加紧建立和完善以公平为主导价值观念的社会保障救济制度,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分化是事物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演变,包含量的分化和质的分化。技术分化的内在机制包含域内分化机制和域外外容分化机制。技术分化的外在机制是市场需求和社会选择对技术分化的影响。教育技术分化与教育技术进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文章对教育技术分化进行了历史维度的考察,并指出教育技术分化的当前表现有:教育技术研究方向的分化、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分化、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分化、教育技术应用的分化、教育技术学学科分化。  相似文献   

19.
分化是事物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演变,包含量的分化和质的分化。技术分化的内在机制包含域内分化机制和域外外容分化机制。技术分化的外在机制是市场需求和社会选择对技术分化的影响。教育技术分化与教育技术进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文章对教育技术分化进行了历史维度的考察,并指出教育技术分化的当前表现有:教育技术研究方向的分化、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分化、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分化、教育技术应用的分化、教育技术学学科分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主体关系有政府主体、学校主体、主体多元和双主体等不同实践模式,这些模式与中国职业教育制度变迁有密切关系。双主体有重要意义并存有弊端,校企共同体之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实践模式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最佳路径选择之一。该模式使校企主体关系实现了互补与统一,是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特质所使然,是推进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和引领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创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