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感是一个既老又新的概念。说老,是因为早在30年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提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说新,是因为对语感教学的忽略已经颇有些年头,现在又由新一辈语文教育家重新提出并予以强调。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5年,  相似文献   

2.
张孟秋 《考试周刊》2012,(91):132-133
“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中考临近,从事初三思品课教学的老师都面临一个既老又新的问题:“如何上好复习课?”说它老是因为每年都有中考,说它新是因为每年考点不同,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复习方法。笔者就如何增强“中考”复习的有效性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母语教学 ,一个“老”而“新”的问题 ,说其“老” ,是古已有之 ;言其“新” ,是因为没有哪一门学科像语文这样受到批评、责难 ,甚而全社会的关注。当然 ,客观上有着母语作为学科本身的特殊性问题 ,诸如综合性强、生活性突出、实践性鲜明、非线性明显等 ,但是 ,在母语学科定位上 ,我们不能不认为有些不足甚而有些遗憾。语文学科 ,自 195 0年改解放前的“国语”以来 ,就学科的定位历经了“言语说”、“分科说”、“工具说”、“思想说”、“文道说”、“并存说”、“统一说”等诸阶段[1 ] 。学科目标定位的不确定 ,势必导致困惑与迷茫 ,游离…  相似文献   

4.
减负,让教育回归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说它是老话题,是因为几十年来我们都在关注、都在治理。说它是个新话题,是因为今天教育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新变化,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已经从过去解决“有学上”问题转到今天解决“上好学”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5.
从考生口中得知,今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是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可以只写某一方面,也可以兼写两方面。稍加思考,觉得今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虽然继承1999年以来的传统,仍然考话题作文;但它跳出了以往思想类的圈子,打破了以前哲学类的框子,开辟了一条语文味的新路,代表着今后新高考的方向。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精品,甚至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极品。具体地说,它有如下“五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也是一种物质 ,也有三种形态 ,即“语言知识态”“言语行为态” ,“言语成品态” ,这三态是处在循环往复不断变化中的。语文的三态虽然彼此互联、循环往复 ,但在语文实践和具体环境中 ,它又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语文既包括知识的认识理解、又包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 ;还包括文学的陶冶和滋养。从这个意义上说 ,语文应是完整的、结构的、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教以学为本     
科学地教语文,必须遵循“教以学为本”的规律。这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课题。说它是一个老问题,早在战国时期成书的《学记》就提出了“必也听语乎”的观点,其意是说必须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讲解才行,强调的就是按照“学”的实际来施“教”的道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①。说它是一个新课题,是因为现在的许多语文课堂里,先生讲、学生听,幼者听而弗问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还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越来越重要视对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涌现出不少奶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武玉鹏先生的新著《名师研究-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思想》(产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颇具特色和意新,是我国语文名师研究的一部标志性力作。说它是一部“力作”是因为它富有创见,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深化度,把中学某种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经验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说它是一部“标志性”著作,是国为它突破了现有的研究领域,拓展了研究视野,从而成为我国第一部分为较全面和系统的从总体上综合研究语文特级教师的专著。  相似文献   

9.
谭培霞 《小学语文》2011,(12):23-25
我们总是说“朗读既是目标,又是手段”。说它是“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说它是“手段”,是因为作为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朗读可以帮助再现形象,还原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一言以蔽之,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感知文本、感悟写法,即帮助学生解读文本。那么,如何通过适切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正确而深入的解读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正在回归传统,趋向于陶冶性情教学。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陶冶功能,主要讨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陶冶性情本质的探讨以及陶冶性教学功能在学习语文课堂的实践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性学科,其工具性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为目的,其人文性则以陶冶学生的情感生命为归宿。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是文学作品的生命。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感到在语文教学中,美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喜爱,而且可以借助语  相似文献   

12.
杜纯梓主编本《中国语文》是中国语文教科书中颇具创意的一个读本。其创意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例新,二是选文新,三是现念新。它有利于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精神的课程定位。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解决问题”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致小单元。说熟悉,是因为它具有传统应用题的一些特点;说陌生,是因为它的呈现方式与传统应用题有着明显区别;说精致,是因为在新教材中“解决问题”是结合计算教学分散在例题与习题中,以小单元编排,它包括加、减两步计算,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带小括号两步计算等3种例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使得语文成为特殊的工具。说它是特殊的工具是因为学习语文不可能离开它所负载的人文精神,离开了,语文就成了空洞无物的东西。语文与人自身的发展、完善密不可分,它是文化的核心载体,是最具灵性的一门学科。笔者以为,语文的灵性,主要包括语感、美感和灵感三个方面。当前的语文教学弱化了对学生语文灵性的培养,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15.
“阅读理解难!”这是不少家长和学生,甚至是部分教师都有的共识。说它“难”,一是因为阅读理解题要考查的知识点多而杂,选材范围又包罗万象,你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内容什么类型的题;二是因为理解阅读题的方法抽象,尤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循,因此大家皆将之视为畏途,在复习时要么不闻不问,要么是遍地开花,四处搜罗,以求侥幸碰到。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更好地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近几年各种媒体、各方人士对语文教学的讨论,逐步形成的共识是,语文教学非改不可,建构现代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特别是99年高考作文题产生的巨大反响,引起人们的反思,“新”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被称为“头脑风暴”,被文化学者李磊认为是“诡异的”、“革命性”的。在这里我们并不主张教育围绕高考转,但决不能忽视其对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何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必须立足生活,面向未来。一、面向未来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教育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根本分野是教育目的的方向性,“克己复礼”是传统教…  相似文献   

17.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既通常又细致复杂的工作。说它“通常”,是因为每篇文章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词语、难理解的词语和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都要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8.
孙伊莉 《文教资料》2011,(23):63-64
1997年有关语文教学的大讨论将叶圣陶作为“纯工具论者”来批判是有失偏颇的。叶圣陶通过半个多世纪对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潜心研究,反复强调并指明了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语文是工具。”但是叶老的这个论断并非只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而摒除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本文试图就无意或有意歪曲叶老的“_T-具说”的原因进45-梳理。  相似文献   

19.
贾勇星 《南平师专学报》2001,20(1):22-24,,24,
传统的语文读写观念受到不同时代、社会和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因时而异各有其不同的成效性和局限性。新走向的读写观念强调以“素质”为目标,形成“以表现(说、写)为本位”的“创作发展”型误文教学规范,是一种前瞻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陈守娥 《教师》2011,(19):37-3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牵动着语文教学全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这是因为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学生作文与作家写作虽难度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它应当真实地反映作者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认识能力、知识积累、智力水平、审美观念和文字功夫等,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改变了以前盛行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学又成了“终日练”“题海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