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是民族文化的“根”。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最终都将指向它的文化。文言中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艺术内涵,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破解表面的文字坚冰而领悟到、欣赏到是教学的关键。文言教学是最“吃”教师功夫的——扎实的古汉语功夫和文化积淀,高超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施展。一、教出思想,涵泳人格文言学习有两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文言的词汇很多为现代汉语所继承,其中的成语更是民族语  相似文献   

2.
吴凯  易芸 《语文天地》2012,(5):27-28
文言句式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式而言的,也就是说凡是和现代汉语语序不一样的句式都可称之为倒装句。笔者在讲解文言倒装句时发现学生在接受这一文言知识点时比较吃力,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学习时割裂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片面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3.
林纾的文言翻译作品在清末民初的文言译本中堪称典范,林译语言最主要的特点是崇古而又趋今,具有一定的杂糅性,"异质文言"与"欧化文言"的特质明显。对林译语言面貌及特点的归纳总结可以有助于我们借斑窥豹,促进此期整个文言译本认知体系的建构;抓住其过渡性特征,可以寻找、明确它与现代汉语的关联及一致之处,及其对后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以林译为代表的清末民初文言译本语言研究具有重大的汉语史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着眼于文言史,作为其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节点上的代表性语言形式,反映了传统文言最新的发展变化状态及样貌,是完整汉语文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现代汉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由典型文言到现代白话的重要通道或桥梁,同时也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特别是书面语)重要的直接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和文言虚词相比,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大,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学生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学习文言实词主要靠积累,但也不是单纯的机械式记忆,而是能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用反训去解释文言实词是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传播一方面具有历史传承的意义;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现代汉语传播,即通过建立起现代汉语语素概念,进而提高推测词义的能力,扩大现代汉语词汇量,同时在了解古今词义异同的基础上,促进对其结构、用法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章念 《现代语文》2011,(2):157-157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我国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可以使学生认识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同时,对学生现代汉语的学习也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序浅谈     
“语序”,是指词语在句中的先后次序。汉语的语序,从历史上看,“文言”和“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文言”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这是语序的一种历史变化。一、文言和现代汉语“语序”的相同点文言语句的基本成分和现代汉语一样,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类。  相似文献   

8.
山西离石话助词"来"、"得来"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虚词系统中"来"作为助词的用法很普遍,随着语言的发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来"的这种用法已经消失,但在很多方言中尤有保留.前人已有关于"来"作为助词在吴语、四川方言、陕北方言等中的用法的论证.考察助词"来"、"得来"在山西晋语离石话中作为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的特殊用法,以揭示其与近代汉语的关系,为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中,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必须学好现代汉语,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构建扎实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传承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这对民族地区汉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现实的《现代汉语》教学中,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主观上大多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客观上也缺乏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语境,导致这些学生学习《现代汉语》很吃力,教师教起来也很费劲。如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现状,予以解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几千年的主要书写方式,但近代以来被白话文取代。文言书写的衰落并非语言与文学内在发展规律所致,而是近代政治、文化运动等外因干预的结果。文言是中国古代发展成熟的语言形式,是现代汉语的根源,有着重要的语言价值与文学价值。文言书写在现代社会较为少见,与语文教育对文言的教学方式、重视程度有关,应当加强学生的文言书写实践,将文言优长充分融入现代汉语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文言翻译是古汉语知识与现代汉语水平相结合的一项综合语言能力。它以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一系列相关知识的正确理解为前提,准确把握古文的整体文意,选用恰当的现代汉语形式,完成语言转换。因此,高考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学习的一项较高能力层级的考查,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为便于同学们复习记忆,我们概括成这样  相似文献   

12.
汉语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在音、形、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文言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所以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利于掌握汉语发展、演进的过程,而且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主要是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用历史的观点 ,从语文的社会性的角度 ,把握汉语言文字几千年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及规律 ,指导学生 ,连贯语义 ,使教学文字流畅 ,意义显豁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将词译活 ,以避免死板、晦涩的毛病。下面谈谈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浅显的体会。  一、在文言释词教学中要把握历史的观点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 ,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几千年前的汉语与现代汉语有许多共同之处———这是语言的继承性和稳定性。但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在语文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梳理"之"字的词性及其主要用法(多以<孟子·梁惠王>为例),试图对比现代汉语"的"字分析其在古今汉语使用中的变化差异,并多从其助词的用法角度推测其演变原因.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积累、梳理探究”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是能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这一目标和内容在高考试卷中主要体现为文言翻译。  相似文献   

16.
张渊 《宁夏教育》2013,(3):45-46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不仅在语言层面上有助于学生吸收古代语言精华,体会感悟汉语的表现力,还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重任,所以初中语文教材中选了不少的文言名篇。以我从教二十年的实践看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有的甚至把文言文当成外语来接受。这种状况,我觉得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学习文言文主要是理解和掌握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地方。其中,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差别很大,且使用频繁,用法复杂。现就初一第一册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来谈一谈“之、乎、者、也”这几个我们常挂嘴边的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一、“之”“之”字在文言文中常用作代词、助词,有时也用作动词。1.作代词“之”作为代词,指代范围相当广泛,可代人、事、物。译为现代文时可根据指代情况、句子内容灵活掌握。例如: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相似文献   

18.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做一点准备,就会发现,文言文阅读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仔细分析,文言文难在它的语言较现代汉语简洁、干练,语法也与现代汉语不一致。学生学习时要对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进行掌握,这些工作琐碎而沉重,读懂文言文文段很关键。有时学生看到文段后,迅速浏览上一两遍,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内容要旨。这时可以借助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一道选择题来把握文段内容。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中小学生充分认识文言文的价值,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可首先让其接受这样的认识:文言和现代汉语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文言一直活在我们的书面语和口语中;从语言源流上讲,文言在历史上一直是汉民族书写共同语,是汉语的根基和全球华人的语言标准;文言是汉语最精粹、最优美的表达形式,要想作文写得好、日常会话说得好,学习文言是最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渐变而来,由于组成语言的的语音、语汇、语法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给我们现在学习古汉语带来很多困难。而语音、语汇、语法这三者以语法变化较为缓慢,由此,我们在了解掌握文言语法的时候,较为容易从现代汉语中找到文言语法的某些遗迹。尤其是相对稳定的固定词组——成语,更是较多地保留着文言语法的某些特点,巧用成语来复习文言语法,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功效。这就是既加深了词语意义的理解,又复习了文言语法知识,还使学生了解到古今汉语的渊源关系。 文言语法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词类活用,这种现象在一些成语中仍保留下来。 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