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都喜欢读好文章。好文章有一种气场,你一接触,就有一种被强烈吸引的感觉,你便不忍放手,要把它一口气读下去,下次,还要找这人的书读。我读王开林的书就是这种感觉。他的书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什么提示呢?今天只谈一点:铸就文章思想的深度。好文章,也写鸡毛蒜皮,但一经他手写出来,便有不同凡响的味道,能触得你心灵猛然一颤,能让你读到不同一般的见解,能让你  相似文献   

2.
<正>当魔术师刘谦高喊"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所有观众凝神聚气,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他身上。这就是刘谦强大的气场。气场就是一个人的存在和影响。思想品德教师的气场激扬,实质就是教师的一身正气、满腹才气、睿智灵气等产生的综合能量的传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激扬自己的气场,与学生的气场交互融合,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更有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滋润学生心灵,培养合格公民。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应如何激扬自己的气场呢?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说某某教师在课堂上有气场。那什么是气场呢?气场是一个人的一种人格魅力,包括这个人的性格、学识、教养、专业品位、外貌等,这些因素经过各种方式的变化组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能量,能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获得一种令人激动、豁然开朗的神奇体验。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一个有气场的人。如何做一个有气场的语文教师呢?  相似文献   

4.
<正>不知几时听来这句话:与大师哪怕是擦肩而过,也是佛光普照。于心有戚戚焉,时时记着。而毛经文老师,就是那样的人,你却不需要恭维他。听他聊学问、聊闲杂,读他的文章,便可以感受到佛光。我们每天都在与他人擦肩而过,有的人无声无息,有的人喧嚣一时,而与毛老师交往,你能够体会到一沙一世界的平静,听毛老师的课,你能感受到一叶一春秋的光华。这种美好,便是毛老师给人带来的。有的名师会很有气场,给人一种很强  相似文献   

5.
<正>写论说文为的是阐明自己的观点,固当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然而有时候,我们也不妨鼓励学生追求一下论说文的气场。古人讲气盛言宜,文章有了气场,就有了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往往能表现出很强的征服力,"不战而屈人之兵"。"气场"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指中医里人练气功时在其体内外形成的气势;而百度百科则认为气场是对人散发的隐形能量的描述,人能把握到的自然规律越多,人越顺能顺应自然规律,气场也就越  相似文献   

6.
<正>开学整整一个月了,大家结交新朋友的同时,有没有遇到让你吐槽"好搞笑啊这人,真是看不惯呀"的谁谁谁呢?有时只是初步印象,就让你已经在心里对某些人划了小红叉。摊手,这就是传说中的"气场不和"——"为毛(什么)小小一个班就有那么多跟我八字不合的人呢?"不急,先听我讲个小故事。某日午休,阿莫向二毛聊起自己喜欢的一位明星,一枚纯天然帅哥。(别问我是谁,才不会告诉你们!)可是二毛居然非常不以为然地对我说,  相似文献   

7.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相似文献   

8.
独处的充实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相似文献   

9.
独处的充实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相似文献   

10.
六岁的玛雅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她对我说:"陌生人就是你永远也不要和他说话的人,因为他会伤害你,除非他是很善良的陌生人。"我问她:"你怎么知道他很善良呢?"玛雅解释说:"如果他会微笑,那就是了。"  相似文献   

11.
孫子与兵家     
有一次,我同一位日本学者聊天,谈到民族性格的问题。我讲:"欧美人的这里有一扇门,打开来就可以看到他的心了。日本人的这里有三道门,你要开三次才能看到他的心。"我问他:"那么中国人呢?"他笑了笑,并无恶意地说:"有无数道门,你永远也无法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我进一步问:"那么从职业的角度上讲,这三种人都适合干什么呢?"他沉吟了一下说:"欧美人可以搞科学,日本人适合商人,中国人天生就是军事家。" 于是我想起了孙子。  相似文献   

12.
<正>小时候,很多人都憧憬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传道受业解惑"之外,还能和学生做朋友,工作环境单纯,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的同时,还可以拥有寒暑两个假期。那么假如你能做老师的话,你适合成为哪个学科的老师呢? Ready?Go!  相似文献   

13.
气场是某种渴望,使你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气场。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气场」很多人都问我:喂,菲尔博士,请告诉我,气场是什么东西?是的,这个词总是让人困惑。  相似文献   

14.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  相似文献   

15.
不借助绳索,也看不见有其他工具的帮忙,你能像他一样在空中静止吗?图中的人叫约翰·诺贝尔,他是德国的一位艺术家,他正在法国马赛做"静止的表演"呢。你看,他平静而悠闲地撑在墙上,不过,他可是悬浮在离地面2米高的地方哦!  相似文献   

16.
武侠里的剑客,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剑客本身就是一把剑,一举手一投足都剑气弥漫。如果把语文教师比作剑客,那么语文教科书就是剑,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就应该是"人书合一",手中无书,心中有书,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书,一举手一投足都语文气弥漫。倘如此,学生浸润于你的气场之中,听你,就是听语文;说你,就是说语文;读你,就是读语文;写你,就是写语文。幸矣。每每观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薛法根、刘晓军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独处的充实周国平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相似文献   

18.
欢欢和乐乐     
有一个人去见上帝。他问:"上帝,为什么同学都嘲笑我,说我愚蠢无知呢?"上帝笑了:"你不笨,只是他们还没发现而已。如果你能努力学习,挖掘自己的智慧,别人就会对你刮目相看的!"这个人真的去做了。他一改平时的懒散,上课不再发呆、走神,回家也不急着奔向电视机……  相似文献   

19.
[案例l]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非常喜欢看书,可是一到习作,他就"卡壳"了,不是词不达意,就是胡编乱造,今天的习作往往都要拖到明天交给我.对此,我苦恼极了!可是有一天,我发现这个小家伙竟然在我的课上写小说,拿来一看,嘿,还真不错,人名地名有模有样,情节也能一波三折.下课了,同学们都来替他求情,说:"老师,不要没收他的作品,我们还等着看下集呢!"""老师,他写得可有趣了,不信,您看!"……午间阅读的时间到了,我把他喊到身边,说:"你的作品我读过了,有声有色,的确很吸引人!只是为什么每次习作,你就那么困难呢?""我觉得没话可写!每次习作不是写人就是写事,没劲!"他脱口而出,而我却一时语塞.  相似文献   

20.
每月作文题     
老子说过:"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歌德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克雷洛夫也说:"聪明的蠢才就是这样没有自知之明,自以为名满天下,恍然大悟时方才知道自己的名声仅仅限于蚁家范围而已。"对于自知之明这个问题,你持何种观点、态度呢?请发表你的见解。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