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能割裂;而是应该遵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情境的"五不离"原则.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所说的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识字教学,应该是在识字中、在阅读中体现着字词教学。字词教学体现的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善于抓“联系”□王冰清文章是一个系统,是由词、句、段等要素组成的篇章系统,词、句、段、篇之间相互联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段篇中的某些体现联系的关键性词句就能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阅读考查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或作用,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理解。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含义和作用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呢?这就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五结合”。  相似文献   

5.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技能,它不仅是对大量知识和信息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知 识和信息的获取和广泛运用。为了获得这种能力,我们就必须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 不离篇的原则对词汇、语句、语段和语篇进行科学的分析。这些方法和技巧会是阅读理解 中最为省时、省力,最有把握,效率最高的法宝,对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 用。  相似文献   

6.
在语教学中,语言、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能割裂,而是应该遵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情境的“五不离”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个难点,这是由文言文的特点决定的。除了时空距离因素外,还可用"雅"、"洁"二字概括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因此,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中学教学极重视字字落实。即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阅读原则,高考复习时也强化训练学生掌握120个实词、18个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知识,但事实上学生做起题来仍然困难重重。因为还有一些重  相似文献   

8.
一、品词析句,品出语文味 (一)扣住语境,品味语言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话已成为理解语言的口头禅,也成为理解语言的一大原则.品味语言的表现技巧,必须抓住语言环境."难道齐国没有人吗?"这句话是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时说的.  相似文献   

9.
徐承平 《学语文》2012,(5):57-58,56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作用。分析理解反复句的含义。通常需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去推究探讨,更需要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去琢磨它的含义,体悟作者的深刻思想、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文言实词覆盖面广,赋分值大,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失分的理由主要是文言基础知识不牢靠,在备考练习时缺乏正确得分意识的引导。如果学生在文言实词释义时树立三点意识,就会免去无谓的失分。一、语言环境意识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所在的语境。仔细分析上下文的内容或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可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提出来的教学理论。所谓“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把单字放在词里,句里,段里、篇里去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主要是指在阅读中识字,即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大纲说“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就是这个意思。传统的识字教学,总是安排在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集中解决。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企图一举达到“四会”,  相似文献   

12.
张波 《高中生》2014,(8):40-41
本文主要介绍阅读理解的常设题处和考查重点,旨在帮助考生明确阅读时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从而提高答题效率。 一、篇首、篇尾、段首、段尾处 文章的主题句经常出现在首段,段落的主题句经常出现在段首。另外,首段的末句或第二段的首句也是文章主题句常出现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节选自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散文《再返哥廷根》。这篇短文如同一朵清新的小花,课题好比富有内涵的格言,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情愫,心中总有涓涓细流在流淌。题眼"让",衬托出花景的奇丽,凸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族的奇特。这单元的主题是异国风情。单元导读明确指出: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这篇课文的生字恰好都穿插在重点句段中,我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环环相扣中,字词教学凸显出整体性与艺术性。这个课题最能概括德国的风情特点,犹如一根线串起了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对德国风情有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随文识字,是公认的较好的识字法,它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循序渐进的认知序列,也是在教学中最常使用的。随文识字较好地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识字和阅读并重,在阅读中识字,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节选自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散文《再返哥廷根》。这篇短文如同一朵清新的小花,课题好比富有内涵的格言,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情愫,心中总有涓涓细流在流淌。题眼"让",衬托出花景的奇丽,凸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族的奇特。这单元的主题是异国风情。单元导读明确指出: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这篇课文的生字恰好都穿插在重点句段中,我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环环相扣中,字词教学凸显出整体性与艺术性。这个课题最能概括德国的风情特点,犹如一根线串起了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对德国风情有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一则现代文阅读材料,要能概括具体内容,解说抽象内容,揭示含蓄内容,那就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归一义的原财。要读懂文章,理解词义是基础,要理解词义则须抓关键语素;领悟句意是前提,要领悟句意则须抓关键词语:把握段意是核心,要把握段意,则须抓关键语句。 什么是关键语句呢?就是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句子。它在文中的作用有多种,或总起,或概括,或体现文章的主旨,或在中心位置上承前启后。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关键语句的类型很多,现仅从篇章角度,谈谈下面几种类型的语句应作为关键语句来把握的情况。 一、主旨句。主旨句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模式的提出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明确结构 ,体会情感 ,是为了休闲 ,是为了获取知识 ,是为了学习某种技能……答案肯定是因人的需求、兴趣而异 ,不应有统一的规定。可是 ,教学是社会化的行为 ,纳入教学的阅读 ,要有统一的目的 ,这种共性的规定与每个学生个体的兴趣、感悟、需求就构成了矛盾。我们是怎样教学生读书的 ?我们坚信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一篇文章的结构、中心、写法、语言都要到位 ,达到参资的要求。这样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的程序大都类似 ,从正音正字、分清层次 ,到总结中心、写法。可是 ,我们这些教…  相似文献   

18.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汉语言教学注重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语文字词教学的法宝.散落在教材文本中的字词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其训练的有效策略是什么?笔者认为,一要强调选择性,“提领一顿,百毛皆顺”,构成一篇文本的字词不可能个个抓,要关注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强化类别意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运用能力;二是强调系统性,一篇文本中的字词要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语言画面”,同时篇与篇也应该通过“主题”“语言”等思维触角联系起来,把阅读和表达联系起来.具体到教学操作层面,笔者仅从截取的几个教学片断对字词训练作一些典型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指一个词语具体的语境义。"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词语含义的理解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意的词语理解,二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义理解。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临时的意义。解题技巧有以下几种:一、结合语境,理解词义。这里讲的"语境"即上下文,结合语境即做题时"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  相似文献   

2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与"翻译古诗文中的句子"是2011年高考必考点.分析近十年试题,命题者在这两点上设计问题的落脚点主要在实词上.我们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有一条总的原则,那就是:字(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具体来讲,利用已有知识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必须内化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