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创建于1925年,由中国近代教育家匡互生偕丰子恺、朱光潜等,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支持下共同创办,始称立达学园,它曾以一种崭新的教育理想,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中国教育改革。匡互生认为,"教育的真义是引发"。今天的立达中学引先师薪火、借他山之石,视课堂为"学园",重建学校创办人所力倡力行的"引发教育"教学策略。"引发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文 《现代教学》2010,(9):F0003-F0003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的前身,是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沪上名校——立达学园。1925年,为了实现“教育救国”“文化救国”的梦想,“五四”学生运动领袖匡互生与丰子恺、朱光潜等在上海集体创办了立达学园。“北有清华,南有立达”“武有黄埔,文有立达”——立达学园曾以一种崭新的教育理想,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3.
缅甸新政府民主化进程中,缅甸法令法规受诸多因素影响易于变动,缅甸实施"大国平衡"外交策略减少对中国依赖等现实的政治风险成为中国企业对缅甸投资新的"瓶颈",缅甸国内各利益相关方对中国投资的态度不一。分析他们各异的政治立场,有助于降低我国企业对缅甸投资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2012,(18):65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前身是江苏省苏州中学初中部。校名"立达"源自《论语·雍也》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语。"爱心教育"一直是立达中学的德育传统。播种爱,传递爱,创造爱,立达中学以自己丰富独创的爱心活动,在对一届一届学生"爱心教育"的传递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爱心文化"。学校在苏州市慈善总会设立了自己的"立达爱心基金"账户;成立苏州市独一无二的"爱心乐团",每年举办一届慈善音乐会;每年举办一期精彩纷呈的"六一"义卖活动;此外,学校还拥有苏州市儿童少年基金会授予的"爱心班",并创设了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基地"……  相似文献   

5.
在上世纪20年代的"立达学园"时期,朱光潜将"发展全人"的人格教育摆在"立达"教育的核心位置,这也成为其自始至终坚持的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在《旨趣》这篇"立达学园"的教育宣言中,朱光潜深刻地揭示了个人、社会与教育这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密切关系,明确表明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全人"。作为一种顺应世界潮流的现代教育思想,"立达学园"时期朱光潜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下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值得深入探析、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学科技》2014,(7):F0002-F0002
5月10-11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简称立达中学)、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14中国第一届机器人旅游大赛在立达中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7.
正苏州市立达中学是一所有历史渊源的品牌初中,校名"立达"源自《论语·雍也》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前身是1927年由著名教育家汪懋祖先生创建的江苏省苏州中学初中部,后因历史变迁,几度浮沉。1996年立达中学在苏州中学本部重新成立。苏州市立达中学一方面根植于具有"府学千年,新学百年"办学传统的苏州中学,继承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放的办学理念和高远的育  相似文献   

8.
<正>缅甸,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人民以种植水稻为主, 因此素有"世界米仓"之称。它的森林丰茂,盛产各种贵重木材。宝石也是缅甸的特产之一。缅甸处于印度、中国两种文化交汇处,自然也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但却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早在公元九世纪,缅甸的骠国王就曾派遣32位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7):28-29
随着中缅双边贸易、投资的迅速增长,人员交往的日益密切,中缅双方增进了解、加强互信往来是大势所趋。但是当前缅甸社会中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仍然存在,影响中缅两国的"胞波"友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缅甸的社会文化因素,达到通过汉语教育教学增进缅甸对中国了解、巩固双方友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邢地在商王祖乙迁都时地名不可考,商都由邢地迁出后,"井方"方国内迁于此,邢地遂得名"井",后演变为"邢"字。西周邢侯国的建立,对邢台的历史影响深远。上世纪90年代文物部门对邢国墓地和南小汪遗址两处邢侯国的遗存开展了考古发掘,出土器物独特大方,纹饰庄重生动,制作异常精美,显示了很高的制作水平,说明周代邢侯国的社会文明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与戎狄的长年战争是其衰落的主要因素,最终因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攻伐而灭亡,这也同时加速了邢姓群体播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冯渊 《现代教学》2012,(9):14-15
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以下简称松江立达)针对课堂教学低效行为进行教学改革,以"引发教学"为核心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本刊将该校自实施"引发教学"以来所取得的经验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2.
西汉初年陆贾《新语》最早以译音方式记载"琥珀",东汉班固《汉书》意化为"虎魄"。魏晋《名医别录》进一步解说"虎魄",并附会出"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等各种本土民间文化期许。由译音无义的"琥珀"而变为译意特称"虎魄",尚有"虎珀"中间语言变体的长期存在。随魏晋六朝引入域外"琥珀"特别是"虫珀"风尚日炽,加之其时道教学者对"琥珀"成因、品种的研究,人们对"琥珀"的认识不断修正,并凝固为《隋书》泛称的"兽魄"。此外,揆诸文献,"育沛"、"遗玉"、"顿牟"、"江珠"原本或皆非"琥珀"别称。"琥珀"一词的书写流变,反映出中华民族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之后所发生的文化互动直至本土化的变异历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东盟各国的中资企业在不断地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也涌入东盟各国务工。缅甸目前正在迅速转型,正在向国际社会开放,巩固民主治理和法治。作为整体改革方案的一部分,缅甸政府一直在起草和修改劳工立法,以适应这一新形势。因此,有必要对缅甸劳工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以及劳工法律制度的内容规定进行较为全面及详细的介绍和阐述,以期对在缅甸运营的中资企业以及在缅甸经商或务工的中国华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柳子明教授是韩国著名的学者、独立运动活动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曾应中国著名教育家匡互生等人邀请.在上海立达学园任教.主持该校设在上海市嘉定南翔镇柴塘的高中部农村教育科.为培养中国农村复兴所需的人才.他作了大量工作。该校当时与中国另一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上海市宝山大场镇创办的山海工学团齐名,同为三十年代中国农村教育的典范。1932年日本挑起“一二八”事变.出兵侵略上海。在战争中,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柴塘基地被毁,有关柳子明先生在立达学园的档案资料无存。本文根据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有关资料草成此文.提供给学术界.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51-153
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居各地方剧种之首。特别是在邯邢地区,豫剧文化基础深厚,演出团体繁多,受众群体广泛,但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堪忧。因此,邯邢地区豫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排演反映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现代题材和剧目,营造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环境,打造邯邢地区豫剧文化品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使豫剧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繁荣,与时俱进,迎接豫剧艺术提高、发展、创新的新时代,努力实现豫剧艺术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顿牟掇芥"是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在中国东汉时期,当时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充在其所著书籍《论衡》中就有关于电的描述:"顿牟掇芥",顿牟就是琥珀,当琥珀经摩擦后,即能吸引像草芥一类的轻小物体.这是人类早先对电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江苏教育研究》2012,(36):1+65
苏州市立达中学前身是江苏省苏州中学初中部。校名"立达"源自《论语·雍也》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为要成就自己就需先帮助别人。2011年9月,位于沧浪新城的新校区落成。学校目前在编教职员217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名教师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1988年以前,外国人移居缅甸的历史可以根据缅甸的历史发展进程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外国移民数量和特点随着缅甸历史和政局的变动而不同。1988年后,随着缅甸新军人政权的建立,大量的中国人移居缅甸,成为缅甸的新移民。不同时期的外来移民对缅甸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时也对缅甸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缅甸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国家,在近代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与侵略。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渴望独立的昂山将军(Gen. Aung San)组织缅甸独立义勇军协同日军对英军的战斗,在日军支持下,反对英国殖民政府,宣布缅甸独立。缅甸人民对于同为殖民侵略者的英国和日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欢迎日本的到来,视其为解救缅甸者,另一面则急于将英国赶出缅甸,甚至有"英国人的困难,就是我们的时机。"这样的说法,这两种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缅甸民众反英亲日心态。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的清缅关系复杂多变。边境土司问题引起的摩擦使事态逐步升级,导致清朝与缅甸贡榜王朝之间持续了四年多的战争,成为清缅关系发展的重要转折。双方签订老官屯和约之后停战,但缅甸一直未按和约条款向清朝"朝贡",致使和约无法生效,双方关系僵持了近20年,直至缅甸进入朝贡体系。缅甸进入清朝贡体系的过程相对东南亚其他国家显得格外曲折和复杂,冲突的原因集中体现在"边境土司""纳贡"和"和约"三个问题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