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在唐代众多的边塞诗中,李颀的诗以慷慨、苍凉、多气见长,《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此诗"以汉代唐",暗讽帝王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却不顾惜兵士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别人之歌 陈松叶 除了你自己 世上所有的人 都是你的别人 你生活在别人的世界 自己是孤独的树 别人是森林  相似文献   

3.
高光雄 《现代语文》2011,(8):105-106
曹操(155-220)字孟德,谥魏武帝,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他不但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诗人。曹操"外定武功,内治文学",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吸引了大批文人,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并亲自援笔创作,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蕴意本课以“吟、韵、奏、演”联动的方式品棹歌诗词之趣,启发学生关注歌曲的音乐要素,感受多声部合唱之美。启发学生体会歌中赞美家乡春日美景的情境,引导其创编与意境相符的动作,在互动表演中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以此表现歌曲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众说纷纭的“诗怪”李金发的怪诗《弃妇》作了较细致、系统的分析,探讨诗的主题和艺术表现特点。笔者不同意传统看法,认为弃妇是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象征在诗歌创作中不是最主要的艺术手法而仅是修辞方式之一,不宜视《弃妇》为李金发象征诗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高处何处有》是我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写的一篇临别赠言。作者在文中语重心长地告诫莘莘学子,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不畏险阻,奋力攀登,才能登上光辉的顶点。 作者在文中娓娓讲述了三个年轻人登山的故事,故事深入浅出。写作中采用讲故事、说道理的方法,化深奥为浅显,化  相似文献   

8.
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人。在弥漫着南朝绮靡浮艳风气的初唐诗坛上,他力主诗歌改革,倡导比兴寄托的汉魏风骨。他素有大志,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由于直言敢谏,触怒了武则天,所以一直不被重用。武则天神功元年(公元697年),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宣远征契丹,途经幽州燕昭王求贤台,想到自己空怀报国之心,屡次献策不用,反遭贬抑,心情郁郁不平,于是登台高歌,短章抒愤,写下了为后人广为传诵的《登幽州台歌》。  相似文献   

9.
在汪国真的哲理诗中,《山高路远》是一首寓意深刻丰富的诗歌,颇受青年朋友称道。全诗共三节。诗的第一节便以貌似矛盾而实则颇具哲理的诗句开篇:“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这两句诗十分深刻地  相似文献   

10.
汪国真的《山高路远>是一首寓意深刻,哲理深透的诗歌。全诗共三节。诗的第一节以貌似矛盾而实为颇具哲理的诗句开篇: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这两句十分深刻地揭示出了“呼喊”与“沉默”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实质却是统一的。突兀的起笔能引起读者的深思,为这一节做了不平凡的铺垫。接下来诗人以自白的形式写道:不论激越,还是宁  相似文献   

11.
12.
王国友 《现代语文》2006,(9):112-112
《再别康桥》是现代名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首诗也使诗人获得了巨人的声誉。纵观这首诗的思想,并无特别之处,它只是表达了诗人一种极平常义极普通的离别之情。但这首诗之所以蜚声坛,经久不衰,却在于它把这种离别之情表现得至深、至爱、至美,体现了极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飘洋过海,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刑,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骨肉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触到作者浓郁而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个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歌颂母亲的诗义不计其数,母爱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注入更多更新的内涵。《致命的母爱》一文采用对比的手法揭示深刻的主题,耐人寻味。一、用对比,制造反差的艺术手法母爱是伟大的,善良的女主人忘记了自己被抢了食物,被占了房间,望着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睡着的敌兵(在她眼中他们还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她想替这个孩子(敌兵)盖上滑落的军毯。她“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  相似文献   

15.
线索明晰 一二句突出了扁舟夜泊的气氛,日暮时烟气笼罩下的小洲,颇能引起愁思,以景衬情,一股“新愁”便油然而生,戴上愁思的变色镜,作者所观察的自然景物便涂上了一层主观色彩。本诗的线索是自然之景——主观之情  相似文献   

16.
余朝龙 《现代语文》2008,(7):104-106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然而就是这首不足300字的短诗,关于其主题,关于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甚至关于诗中使君的形象,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很多不同的意见。笔者也不揣浅陋,试作一番评析,权当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7.
18.
<正>旅次朔方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后长期客居并州,又北渡桑干河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未用任何渲染之笔着意描写,而是以倾诉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的前两句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9.
《陈情表》自入选昭明太子所编《文选》后,因其不衰的艺术魅力,为历代的散文选本所选用(如《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等),也先后被选入人教版、苏教版等高中语文教材。对《陈情表》的赏析,历来是赞语有加,历数此文之感天动地。笔者以为,在诸家评述中,要数清人林云铭的点评最为中肯。他在《古文析义》中说道:“(《陈情表》)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清人过珙亦有类似的评点:“斯文历叙生平辛苦,亦呜咽,亦感悟,其人之性情者深欤!”(《详订古文评注全集》)那么。如何解读此等“至性语”呢?笔者试从以下五点作一些阐释:  相似文献   

20.
1925年7月,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将被帝国主义列强割占、租借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子,写了一组诗《七子之歌》,来抒发七块土地对祖国母亲的眷念之情。因为澳门离开祖国的时间太久了,所以澳门被列为“七子”之首。这首诗经作曲家李海鹰稍加改动后谱了曲,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