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顺之是江苏常州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明中叶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抗倭儒将,重气节行侠义,世称"荆川先生"。他是嘉靖八年会试第一的进士,历官多任;嘉靖文坛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家,在王门中占一席之地的"心学"思想家;治经史,研杂学,通晓军事;博学多识,著述宏富。晚岁赴海疆抗击倭寇而逝于抗倭任上,立下不朽的功勋,并创作海防诗传世,在事功与文学上均写下重彩的最后一笔。  相似文献   

2.
解读《老王》,以杨绛的另两部作品《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为阅读背景,从"幸运"与"不幸"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愧怍",进而理解作品主旨。抓住作者改述称呼的细节,论述"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愧怍,是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的体现,是平等对待每个生命的悲悯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五大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成为初中历史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贯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内容。"五四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精神在五四青年学生的身上得以传承发扬。本文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从先秦时代的宗法制开始家国情怀影响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实于初中历史课堂,这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梁任公先生演讲的感人之处,除了先生本人的学识和文采,还有他真性情的表演和情感流露,以及他赤子般的家国情怀,当然也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关系密切.所以,本课的教学点有二:其一是把握作者写人记事的精彩之处;其二是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热心肠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科举考试文体八股文非由某人或某几个人或某个权威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制定.它是在历史的过程中,由众多的人参与不断修补完善的结果,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都有一个萌芽、成长、完备和定型的过程.八股文是从经文大义逐渐演变而成的,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试"大义"的形式,"三经新义"及论体形态,宋元经义文形态,科举八股文形态.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牢家国情怀,还要做到知法守法、知行合一,让法治观念扎根心中.《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所包含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对于大学生家国情怀和法治观念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申颖 《天津教育》2020,(23):153-15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教学以教材文本作为学生写作训练的突破口,及时有效地将写作训练融入阅读教学体系,将"读"与"写"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典型"优势,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习作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间将"核心素养"渗透至语文课堂教学中,追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9.
200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及世界的考验、对生命的考验,也是对教育教学管理的考验.在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感悟生命、感恩社会,笔者以爱国教育为主题,以线下搜集资料、整合成文,线上交流作品、感悟生命意义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将家国情怀融进血液,铭刻心中.  相似文献   

10.
《老山界》是一篇"红色"经典,借助三条标语——关注插画、比读原文、拓展阅读,可以走向《老山界》更深处,在感受到红军关心百姓、不畏困难的精神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文章背后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明代民歌数量剧增,曲调众多,反映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艺术感染力很强。明代民歌不仅流布于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波及文坛,对明代文人的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创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为明代散文创作的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晚明文人的赠序传赞和墓志铭、祭文中来考察某些晚明女子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她们一如既往地把自己投入到为媳为妇为母的角色中,同时又空灵超然从脱世俗,重人性情,极具现代人文精神和人格扭力。  相似文献   

13.
明代,朝廷于辽东实行卫所制度,以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统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海州卫为例,通过梳理史料,详细阐述海州卫在管辖区域、城堡设置、管理体制以及清初后金如何控制这一地区,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4.
八股文兴盛于明代,这是科举考试文体不断演变的客观结果。在明代,官方和社会认可的八股文是典雅纯正,而非怪诞浮华。作为考试文体,因应试者的学识参差不齐,故在考场上所写的八股文有优有劣。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进行人才选拔。只有对八股文多一些宽容和理性,才能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代律学自武德初年设置以后,曾几经兴废,其隶属关系及生员数额亦多有变动,学生学习内容主要是国家现行法律规范。律学在唐代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附属于经学的格局已基本定型。明法考试只是作为一种常设性考试科目而已,明法及第者的学科背景在除授官职活动中仅具有参考意义,而非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明代,八股文成为官方考试的标准之一,造成八股取士盛极一时。明代八股取士分为官方试录程文和民间八股选文两种,尤其是民间八股选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学社的发展,一大批编选时文的文人扬名天下,一些书坊看准时机盈利,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捷径,对当时的学风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代复古与创新的理论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虽然提倡复古,实际又开了后世创新理论的方便之门。明以后诗论有两大派:以禅宗“悟”为中心概念一派,以李梦阳“法”为中心概念的一派,前主创新,对语言不信任的程度远过于道家对语言的不信任。后则强调复古。但这两派均没有抓住意象这一中心问题,这是两派均告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赵红 《家教指南》2011,(1):94-98
"明皇游月宫"故事见载于唐代多种笔记小说,是当时流播很广的传说,故事中对于明皇月宫之游所见所历的描绘,正可视为唐人月宫印象的缩影。而追本溯源,考察最接近故事原始形态的敦煌变文《叶净能诗》中叶静能引明皇入月游赏的内容,则发现唐人月宫印象的形成,是受到了佛教月宫观念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渤海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粟末靺鞨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大钦茂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其统治时期继续接受唐王朝册封,积极发展对唐关系。大钦茂的亲唐政策,不仅使渤海国拥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且使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从大钦茂的亲唐政策的形成及其实质,以及对渤海国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来加以简要论述,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