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美兰 《学语文》2007,(1):51-51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批评兼论古典文学和新文学,他的诗兼及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享誉不衰的,却是他的散文。几十年来,《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已经成为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朱自清三个字,已经成为白话散文的代名词了。他的散文简洁精炼,并以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自然而著称,被称为典范的现代美文。  相似文献   

2.
大约是三年前的一天,我在网上检索资料。无意间,在一个语文课题的网站上,发现了文章《用心发现语文之美——读杨斌〈语文美育叙论〉》的文章,作者是徐州一位素不相识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3.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相比《呐喊》中《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和《阿Q正传》等其它作品,《社戏》没有入骨鞭挞,也没有辛辣讽刺,有的是读后悠长、韵味十足的感觉。语文课本中《社戏》节选自鲁迅《社戏》原文,去掉了前半部分糟糕的看戏经历,只留下少年时鲁镇看戏经历,以少年"我"的视角,写出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江南水乡世界。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7,(13):170-17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结构安排严谨,而且意境超群,是一篇引导学生领略语文之美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春》这篇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5.
一、破题师:冬天,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清萧索的,然而作为欧洲最早 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作家之一的乔治·桑却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冬天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抒情散文《冬天之美》。二、朗读课文师:我们先一起将课文朗读一遍,看看我们是否能从中发现美,获得“美”的感受。(音乐起,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指导。)三、课文鉴赏师:有了这遍朗读,相信同学们对这“美”已有了朦胧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鉴 赏本文,揭开那“美”的朦胧面纱。首先请看题目《冬天之美》,如果我们给它加…  相似文献   

6.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阐述了作者对“桥之美”的认识和看法。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文风 《语文知识》2003,(10):13-13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1932年在其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的创作主张。他形象地把文学创作比作冰山。他说,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作家在创作中将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使读者通过看得见的八分之一去体验看不见的八分之七,这并不会使作品显得单薄,反而会使作品深厚起来。在冰山理论的  相似文献   

8.
胡平 《中学教育》2002,(4):18-19,31
还记得自己的一堂语文教学公开课 ,上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让学生在民乐《良宵》的乐曲声中静静地欣赏如音乐一般的优美文字 ,音乐悄悄结束时 ,课堂里一片寂静 ,仿佛沉浸在夏夜的朦朦月色之中 ,我分明看到了几十双清澄宁静的目光 ,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已经渗入学生的内心 ,获得了学生的共鸣。对这一段教学 ,课后有的老师提出了异议 ,认为脱离了语文教学的范畴 ,换言之 ,学生学的并非是语文 ,而是……音乐。  相似文献   

9.
10.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师必须使语文教学成为情感交流的载体,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努力营造健康的教学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语文教学变成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一条从西南通向东南亚的陆上交通要道,即西南丝绸之路。近年来,这条古代陆上交通线受到学者的密切关注,对其研究著述者颇多。《华阳国志》大量的记述了我国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山川形势,而这一地区正是西南丝绸之路所经之地。本文就是结合《华阳国志》的记载,对我国西南丝绸之路早期的状况作一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语文读本>九年级上册选了<汉字之美>一文,从汉字三要素的角度论述了"汉字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然而文中所述似欠严密,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指瑕一二,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心声》是当代作家黄蓓佳的一篇儿童小说,情节简单,语言浅近,但却和《故乡》、《我的叔叔于勒》这样的名家大作一起编入了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中。如果只对小说进行情节梳理、人物分析和语言品味,这不仅是对文本资源的浪费,也是对课堂资源的浪费。所以,我决定抓住重点,突出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朱剑 《考试周刊》2015,(47):45-46
《荷花》这篇课文运用优美的文字向读者传达荷花的美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同时欣赏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审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欣赏美,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李肖 《文教资料》2014,(4):39-40
新课程提出。要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调控自身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要求,寓教于乐,使学生乐而好学。实施情感教育,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挖掘课文,点化情感,展示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情感共呜.使整个语文教晕过程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文质兼美一直是语文教材选文的标准,其中一词一句一物一景,字字皆美,处处关情,读到关键处,总能令人目醉神迷、击节称赏。这便是语文之美。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语文的美丽内核,讲出语文的文学美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拥有美好心灵。1.领会汉字之美——把握汉字特点,激发母语情结。语文教师可以从汉字教学做起,一方面传承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母语学习的热情与热爱。汉字是音形义的集合体,最为直观的是其字形之美,点、横、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到语言文字美,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9.
修辞是对语言的加工和锤炼,以求达到美的表达效果。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充分体现了修辞的均衡美、变化美、侧重美、联系美、声音美,使其作品达到了散文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也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都得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展现了山水之美,有的体现了生命之美,还有的展现了四时之美。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唯美散文,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审美赏析活动,则能让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