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46-47
"微信""微博"及"微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一类全新的资源类型与表现形式,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微信""微博"及"微课"的作用,让这些"微"创新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十余年来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教育信息化日新月异。大的有"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等;小的有课件、微课、微课程等。审视今天的数学教学,更多的人只关注"班班通"如何使用,"微课"怎样制作等操作层面的东西。而如何基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借助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和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会学呢?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教学逐渐走向了深入,微课已经成为引领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一个标兵。本文围绕"什么是微课""如何设计微课""如何应用微课"三个问题思考了微课的本质、设计、应用,阐述了内容微、时间微、学习微是微课的固有特性;分析了微课的设计是一种"微设计",提出这种微设计要围绕"知识可视化、思维动态化、活动完整化、讲解故事化"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设计;分析了微课是为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而生,提出了推进和深化微课应用的三个层面:第一,要引起课堂教学结构性的变革;第二,要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第三,要引起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4.
校园"微教育",是指学校通过设立微型平台,采取微妙方法,展开微观引导,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中受到感染启发。实践中通过校园"微课堂""微晨会""微运动""微电影""微游戏""微信息"等途径开展校园"微教育"。  相似文献   

5.
王丽娜 《教师》2014,(17):13-14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有效执行,使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以及2004—2013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要点及相关政策为对象,分析上海市在此阶段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重点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微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发展的热点,人们开始从认识阶段逐步走向实践阶段。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新方式,它有待人们在实践中完善。而信息技术学科因为学科特点与"微课"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做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就更应该与时俱进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锋。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这样一个以信息化为大背景的全球化时代,"互联网+"已阔步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由"互联网+教育"而诞生的新概念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更凸显其普遍性与重要性。本文将对"慕课"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做出分析,从而进一步阐述此变革的利弊。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深入,小学教育教学手段不断丰富,逐渐由"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发展为"网络教学""在线教学",甚至实现"翻转课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移动课堂、掌上课堂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等一系列内容。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过程中,"在线教育"需要有更加完善、有效的策略,来为未来的教学活动提供新的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北京市平谷区教育信息中心在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先后获得了"北京市教育资源应用先进区县""北京市教育网络管理维护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探寻微课程之"微",它在呈现形态上"微小"或"短小"、知识挖掘上"精微"与"适切"、课程研制上"草根"与"开放"等表征的背后,还蕴含着特定的认知理据、视点差异与技术悖论。透视微课程之"课",它以学科知识点为起点,以学习者经验为依据,以经验的改造为旨归。审思微课程之"程",它以"课程要素的整全性""知识点间的系统性""微课程间的耦合性"为内在逻辑。从"微""课"与"程"三个向度加以判读,有利于建构微课程的分析框架,创新微课程的应用模式,探索信息化时代的课程开发范式。  相似文献   

11.
微时代话语环境下,教育的"浓缩化""精致化"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建立起与时代话语相匹配的教育话语方式和资源体系,为学生的语文认知活动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统编教材八年级课文《社戏》的教学为例,简要阐述微认知资源视角下初中语文可视化开发策略及班本微实践,提出了"立足微选材,凸显可视化学习主题""锁定微时机,聚焦可视化学习契机""支撑微实践,指向可视化开发归旨"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叶敏 《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27-131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潮流中,如何使被传统教育理念所忽视的体育学科也能从中受益,突破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受益的课堂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微课"凭借其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特色正逐渐走进各学科课堂,通过促进课程的再度构建与开发,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该文阐述了微时代创新体育课堂的"一体化、双主线、三结合、多维度"的模式设计,同时以"立定跳远""跆拳道礼仪教育"等微课为例,探究总结了微时代背景下体育课堂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微课程是在微技术环境下的一种"容量小""时间短""视频化""易传播"的在线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组织形式,微课程已越来越为教育学界所关注。微课程研发存在着"重视频、轻课程""重讲授、轻探究""重技术、轻设计"的问题,反映出"技术中心""学习内容中心"和"学习者中心"三种不同研发取向。为了避免微课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研发者就必须遵循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课程标准,走向基于标准的微课程研发。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是伴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而出现和发展的,二者关系密切。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的角度看,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教育信息化即是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也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外生工具转变为内生力量。当前,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包括技术的外生性导致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滞后、教育的制度惰性消解信息技术变革的有效性。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未来路向主要包括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的时代内涵、创新建设现代教育制度、理性守护教育的精神特质与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5.
从"智业时代"的高度,整体看农村基础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就会有一种紧迫感。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是"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基本方法"。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是"理解信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领会知识",教育信息化的前沿探索是教育智能化。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学习改革指出了新的路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保证。智能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意义重大,要深入理解和实施中国政府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依据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所做的课题,相比大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专家教授承担的重大、宏观课题而言比较微小,故常常被人们称为"小课题""微课题""微小课题""微型课题""教师个人课题""教师微科研"等。在中国知网中以"篇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2014年5月22日数据),题目中含"小课题"用法的最多,为450余篇;篇名中含"微型课题"的次之,有110余篇;篇名中用"教师个人课题"的有90余篇;包含"微课题"的较少,有13篇;  相似文献   

17.
在高速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已将教学媒体化,教学中"翻转式教学""慕课""微课"等新名词出现,这是教学系统的新变化.我们发现由于信息技术普及,网络的时代"微课"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界关注,教师教学也应顺应这一发展需要,加强教师自身对"交互式微课"的了解,学习相关知识与技术,提高自身创造力,设计出优秀的"微课程",在课堂上将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微课中,这一关键性改革与创新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相似文献   

18.
分别简略解释了"生命""教育""教育信息化"以及"生命教育"的含义。从素质教育出发,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出简单探析,并简要介绍江苏、上海、香港生命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为例。提出教育应从生命的本义出发,呼吁回归生命体验的原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政策,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提速建设"鼓楼e学校"。初期主要依托"鼓楼教师在线"平台构建四个模块,即"在线伴读""在线课堂""在线讲坛""宝爸宝妈学堂",近期还规划"学习交互""教学支撑""教师发展""决策管理""家校共育"和"网络安全"六大系统及其若干信息化平台,同时为保证系统可持续发展,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设计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课堂教学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革,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手段之一,受到众多教师的关注。在分析基于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基础上,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为例,探讨了"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