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使知识与能力,微观与宏观,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全面体现呢?我在教学中篇篇扣住这样几个“点”和“面”,效果甚好。紧扣四个“点”: 一、知识点即一篇课文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同课文有不同的知识点,一般可从生字、词汇、作家作品、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以“注重基础,发展能力”为立足点,篇篇扣住以下几个“点”与“面”,效果甚好。它能将知识与能力,微观与宏观,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一、紧扣四个“点”知识点——即一篇课文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知识点。一般包括生字、词汇、精彩句段、作家作品、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技巧。逻辑知识等方面。但一篇文章只宜突出落实某几点。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一点突破教学法所谓“点” ,即一篇课文最敏感、最关键的部位 ,它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所谓“突破” ,即以这个点为突破口切入 ,然后逐步延伸、扩展 ,突破教学重点。这种从“点”上突破 ,以此带动对全篇课文理解的讲读方法 ,就是一点突破教学法。它具有四个特点 :1.选择性。它具有较多的选择性、灵活性 ,可根据不同的课文教与学的实际 ,作出不同的选择 ,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 ,有利于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2 .集中性。它具有较强的集中性 ,它可以紧扣每一篇课文一个点来讲读课文 ,由点延伸、扩展 ,以达到突破教学…  相似文献   

4.
《找骆驼》是一篇有利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讲读课文。教学时建议根据课文特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朗读训练。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浅显,琅琅上口,便于指导朗读。朗读要注意“点”“面”结合:一是学生的“点”和“面”,即既要指导个别学生读,又要指导全  相似文献   

5.
《群鸟学艺》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 ,可紧扣“学”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   一、抓住“学”字理清课文思路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读课题 ,并带着下面的问题听课文朗读录音 :①课文写谁向谁学什么 ?②它们怎样学 ?③学的结果怎样 ?通过阅读和思考 ,促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 ,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抓住“学”字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学”的内容。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可提出下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谁向谁学什么技艺 ?通过讨论 ,使学生…  相似文献   

6.
薛净 《学苑教育》2019,(11):79-79,81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语文,就应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教会学生学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篇篇课文是训练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课文,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课文内容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同题材文章等,真正实现"立体地读"。  相似文献   

7.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一两个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阅读赏析的突破口,由此人手阅读,可带动阅读走向文本的深刻处。”一篇文质兼美的选文,大都有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引领阅读走向感动和深刻的“点”“线”“面”。抓住了这些“点”“线”“面”就等于抓住了降伏文本的牛鼻子,也就抓住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由此,阅读课堂便能迅速地牵引住学生注意力,轻松拨动学生阅读的心弦,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因此,设计和寻求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一、《“你们想错了”》(四省市编第六册)教法:“人物语言入手法”。(一)紧扣人物语言,了解事件发生背景阅读课文,答问:1.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句话是谁讲的?2.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讲这句话的?(二)紧扣人物语言,弄懂课文重点难点让学生弄懂两个敌兵究竟“错”在什么地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使学生对此有所领悟,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可启发讨论:1.方志敏说:“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反复阅读两个士兵的话,认真想一想,这两个士兵当时是怎样想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相似文献   

9.
四、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教课之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之文章。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关爱与奉献”这一主题编选了四篇课文,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内容“伸出我们的双手”。这四篇充满爱的课文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教学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结合在一起,以课文中的人物打开“话匣子”,紧扣课文内容导入交际话题,把单纯的口语交际行为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完成口语交际的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把一篇篇课文“全盘授予”学生,而是要把学习一篇篇课文的方法和规律教给学生,即“授人以渔”,让学生自己去汲取知识的养料。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授人以渔”,是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点面结合”是叙事文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技巧,这里借用指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所谓“点面结合教学法”(简称“点面法”),可以就一个单元而言,也可以就一篇课文而言。就一个单元的教学而言,是指从一组同类体载的文章中,选择较典型的或难度较大的一篇文章为“点”,教学中作重点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类文体的规律和阅读方法。其余文章则为“面”,可以略讲,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而学。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以重点段落或部分为“点”,其余段落或部分则为“面”。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写法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一段落或部分作认真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此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全篇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训练”的作用,把语文课上成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课,这早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但是,怎样进行训练呢?我认为:一、要在“联系”中,把握恰当的训练点.实践证明:对一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如果不分主次、都用同样的标准同样的时间进行训练,往往就会造成少慢差费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有一个如何恰当把握训练点的问题.我们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中语言文字之间的联系方式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是影响训练点把握的三个主要因素.因此,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如何把握训练点的问题.义务教材六年制第五册第二课《师生情》是一篇看图学文.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应当怎样把握训练点呢?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把握这篇裸文的编写意图.《师生情》一课是由一幅彩图、预习、课例和思考练习这四部分内容构成的.通过图文对照,再把预习要求、思考练习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分析,就可以琢磨到,编者意在期望我们完成下面几项训练任务:第一、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第二、要理解和体会图与文中所含着的“情”,进行尊敬师长的教育;第三、借助图理解词句,学会生字,理解  相似文献   

14.
小语大纲对三年级段的训练提出明确要求:第五册要求学生“了解一篇课文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整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第六册段的训练重点是:“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所有这些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是凭借教材,依赖教材来进行的。训练的因素蕴含于一篇篇的课文之中。例如第五册《翠鸟》一课中的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教学这一段时,要通过让学生分析了解句子的意思,渗透连句成段的阅读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5.
正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首先应该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语言表达的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即可逐渐学会表达。一、精准设点,领悟表达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多维的,但在确定多维目标的同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这一训练点的确定,可以从四方面综合考虑:一是"课标"对该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二是学生语文水平实际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材料”。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经过深度的加工,其利用价值可成倍提高。初中语文新教材由于编者作了“深度加工”,每一篇讲读课文都设计了“预习提示———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的阅读教学结构,并把这一结构体现在课文后边的练习中(编者顾振彪先生说:“练习的三个层次……基本上体现了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同一篇教材的利用价值就大幅度提高了。因此,笔者认为,根据新教材特点,用好以上“四个环节”,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有利。一、“四个环节”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 文,教学时应注意指导 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引 导学生结合图画读懂课 文内容,还应注意在观 察图画和学习句子时,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以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理解能力。 一、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1.板书课题后教师简单介绍“泼水节”。 2.设问: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借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登山》记叙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前隐居普罗宁时,与波兰革命者巴果茨基一道登山的故事,文章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如何教学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紧扣“险”字,了解故事内容。列宁与巴果茨基登山观日出,侧重叙写的是如何“登山”,作者突出了哪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一、紧扣训练项目,组成知识结构四省市协编小语高年级教材共安排了七个阅读重点训练项目。复习时,我们要紧扣这些项目,使之组成一个知识结构图:这个知识结构图有三个作用:(一)可以明确训练目标。怎样才能读懂一篇课文?—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为什么而写”;二要“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三要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懂得是“怎样写的”。(在小学阶段重点要掌握“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见闻和联想”,“言行和心理”等四种表达方法。)(二)可以懂得什么是阅读的全过程:阅读一篇文章的全过程是,先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从结构图中,学生可直观地  相似文献   

20.
《纸奶奶的生日》是人教版大修订后语文教材六年制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学生通过对该文的阅读 ,不仅能丰富纸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而且能极大地增强创新意识。根据课文特点 ,考虑到它是一篇阅读课文 ,我在教学设计上紧扣“合作———体验———探究”六个字 ,努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感与体验 ,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一、初读课文 ,了解科普知识儿童科普文章要处理好了解科普知识与学习语言的关系。借助巧妙的训练形式在学生搜集处理课文信息的过程中 ,了解科普知识 ,在科普知识的习得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