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斯·克-克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12,(4):20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父亲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出手的懦夫。他不是英雄。那时候,我经常跟哥哥打架。每当我们兄弟俩发生冲突的时候,父亲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他常常跟我和哥哥提起一句话:"打还是不打?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你们必须学会选择。"我觉 相似文献
3.
4.
徐黾 《第二课堂(小学)》2005,(12)
上初一时,放农忙假,我跟着父亲第一次下田割麦。到了一块金灿灿的麦地边,我说:“这么多麦子就指望我们两个人,啥时能收完呀?”父亲笑笑说:“你还没有动手去做,怎么知道不会很快收完呢?” 相似文献
5.
《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6)
大千世界,任何事物都在曲折中发展,任何人都在奋斗中成功。一次,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边走边仰望星辰,不慎掉进坑里。他勇敢地爬上来继续前进。虽然有人嘲笑他,只认识天上的事情,看不见脚下的东西。终于,他在天文、数学、气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并成为未利都 相似文献
6.
7.
不要成为自己反对的人昨天早上,我在鼓浪屿接到新浪微博的一个电话,求证一段在微博上传播的言论,问我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在微博上,有的人把一些情绪强烈的话,前面冠上比如白岩松、吴敬琏的名字,转的人还挺多。我觉得,这样做的人可能出自两种原因:一种是对自己的原创不自信,借别人的名字增加份量,顺便增加粉丝;另外一种,不知道是否想混淆视听?网络是一个什么样的信息都有的地方,真的、假的,源头并不是都可靠。接了新浪的电话后,我发了个微博感慨了下这件事。后来,有个网友写了一句话给我,让我很有感触:"你胆子太小了!别人就是要利用你的知名度,来传播一些真理!这又有什么错呢?"其实,我们一直在批评的,不就是这样用不真实的手段来包装一些别人想要我们所相信的东西吗?如果我们用这种自己都批评的方式,去做同样的事情,即使目 相似文献
8.
正老师之所以怕某些家长,是因为面对某些家长时,不好意思说不,不善于说不。比如,面对请吃喝送礼的家长,我们就要勇于说不,善于说不。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家长请班主任吃喝,给班主任送礼,也是别有用心的。你接受了这位家长的吃请,那么你在期末评三好、推优时,感情的天平就会不自觉地倾向于他的孩子。案例中,一位家长给李老师的手机充了100元话费,结果是李老师无中生有地给他孩子发了个助 相似文献
9.
10.
《小溪流(作文画刊)》2004,(5)
有读者来电话说,“同题作文“栏目在选稿上好像侧重于风格比较深沉,内容较为严肃的作品,读了几期感觉有点压抑;建议是否可适时刊发一些围绕同一主题写作的内容轻松、笔法幽默的文章。编者觉得他的建议确有可取之处,于是组织了江苏和北京两地的2篇中学生原创作品:陈海玲的《不说怪话,说点闲话》写了在中学校园颇为盛行的“课桌文化”和与自己有关的投稿趣事;耿欣的《深夜回校》写了“我”扛女同学翻围墙的故事,读来真实自然,诙谐搞笑。“同题作文”长期征集根据同一主题展开笔触的中学生原创作品,不限地域,不限题材,不限风格。只要构思新颖,叙写生动,就会成为我们编辑部的“抢手货“哦!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相似文献
11.
12.
在孩子们欢乐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读者讨论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调查中,我们惊愕地发现:在人生最美好的童年时代,许多孩子原来并不快乐! 愉快的笑声,这本来应该是身心健康的可靠标记。作为父母,恐怕谁都不会否认,应该努力使子女有强健的身体,使他们在亲爱的环境中过和平而且宁静的童年,使他们那种美好的信心尽可能地延长。然而,现实生活却与我们的良好愿望开了不小的玩笑:孩子们过早过多地背负了那么多的烦恼与无奈,而我们自己也活得并不轻松。毛病究竟出在哪里昵?这可能与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出了偏差不无关系。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我们应该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力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为了家庭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呼吁:解放孩子,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3.
容小可 《希望月报(上半月)》2003,(16)
有一个年轻人因失恋想自杀,自杀前他打了一个电话给最好的朋友,告诉朋友,他因失恋而准备自杀了,向朋友道别。朋友的这座城市正在发生水灾,准备去抗洪。听了电话,一愣,连忙劝他想开点:失恋算什么?人生的一点挫折而已,别干傻事。 相似文献
14.
15.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