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指之谜     
也许,你曾经诧异过,为什么我们人类每只手是5个手指,每只脚是5个脚趾,而不是6个或者7个昵?为了弄清楚我们人类每只手(脚)都不多不少地是5个手指(脚趾)这个问题,英国科学家通过对长有多余脚趾的老鼠的专门研究,声称已经找到了答案。他们指出,其实5个已经是极限了。他们的解释是,如果动物长有多于5个的脚趾,那么它的肢体别的部位骨骼会因此变形,导致其不能正常行走或奔跑,严重影响其捕食和逃避天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广闻博见     
奔跑时速新发现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将来有一天,人类的奔跑速度最快每小时可达64.37千米,比目前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牙买加人博尔特的速度还要快16.09千米。科学家利用一台速度可以超过每小时64.37千米的高速跑步机进行试验,这台跑步机可精确记录每只落在它表面的脚施加给它的力。他们还对参与者以不同步态高速奔跑进行了研究。结果发  相似文献   

3.
科苑集粹     
人鼠原来是“兄弟” 表面上,人和老鼠差别大得很。老鼠大多体格瘦小,身上毛茸茸的,用四只脚爬着走;而人身躯高大,直立行走。但科学家最新破译的老鼠基因组清楚地表明,人和老鼠在基因上的差别小得出乎意料,说这两者是“兄弟”都不为过。  人类与老鼠的基因数目大约都是3万个,其中只有约300个是各自所独有的。人类23对染色体上的29亿个碱基对与老鼠20对染色体上的约25亿个碱基对相当接近,脱氧核糖核酸(DNA)链上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空白”片断也非常相似。老鼠和人共享着80%的遗传物质和99%的基因,其中包括与尾巴功能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当幼狮们互相追逐、打闹,甚至摇晃屁股的时候,它们是在玩耍吗?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可以学习到生存所必需的一些技巧。比如,捕食技巧,或者怎样与同伴友好地相处。科学家们早已发现,许多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有玩耍行为。一些动物的肢体,如腿、尾巴和灵巧的嘴,都非常适合玩耍嬉戏。举个例子说,一条蜥蜴看上去就比一条蛇会玩得多。大人经常会逗小孩子玩,而一些兽类也会逗自己的孩子们玩耍、科学家认为,哺乳动物要比鸟类更会玩耍。  相似文献   

5.
Science     
正新热带"唱歌"小鼠声乐相互作用的运动皮质控制Science封面:唱歌的老鼠。Science杂志第643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一只会"唱歌"的老鼠。纽约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发现一种会唱歌的褐鼷鼠可以做出许多实验室动物无法做到的行为,它们可以"一唱一和"地轮流歌唱,宛如人类交谈。小鼠间的这种"歌曲对唱"为科学家研究大脑如何控制对话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让我们对人类的交流产生  相似文献   

6.
英国动物学家麦克奈尔·亚历山大借助现代物理学、工程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许多古动物和现代动物进行了比较形态功能分析研究,得出了令人吃惊而有趣的结论在研究了恐龙的骨骼化石和足印化石后,亚历山大做出判断认为,很多大型的四足行走的蜥脚类恐龙确实是行动慢吞吞的“笨伯”,行走速度只有大约每秒钟1米,与人类散步的速度相47科学之谜近。很大的两足行走的恐龙的足迹表明,它们的行走速度一般不超过每秒钟2.2米,这与人类快速行走时的速度差不多。外形有点类似当今非洲草原上的白犀牛的三角龙最快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9米,相…  相似文献   

7.
猫为什么要吃老鼠?科学家们几百年来对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不解。 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学教授穆勒博士经过多年探索,终于解开了这一长期困扰世界动物生理学界的谜团。穆勒认为,猫一旦不吃老鼠后,它们的“夜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变成夜晚里的“瞎猫”。  相似文献   

8.
记忆力之谜     
张宁 《百科知识》2021,(23):20-21
我们为何记不住婴儿时期的事情 大部分人记不住3岁以前发生的事情,但这并不是因为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记忆力.一个3岁的女孩可以详细地叙述去动物园的经历,以及前几天去看望外公的情景,但当她长到5岁时,她会忘掉这些记忆.婴儿期遗忘指的是人们对于出生后头几年记忆的缺失,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丧失儿时的记忆呢?科学家认为这是人脑发育所必须付出的代价.3岁之前,我们的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与记忆力有关的海马体.海马体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是一对长得像海马的大脑结构,它在记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人类,猴子、老鼠等其他动物的海马体在出生后也会继续发育,生长出大量新的神经元.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控制老鼠大脑生成新细胞的速度后发现:当放慢老鼠生成新细胞的速度时,老鼠就能形成更牢固、更清晰的记忆;当加快老鼠大脑生成新细胞的速度时,老鼠则更加健忘.这说明:大脑储存新记忆的能力是有限的,新细胞产生后如果没有多余的空间,就不得不覆盖旧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人类会做梦,梦中的东西多半是以形像的形式出现的。那么动物会不会做梦?要是会,出现在它们梦中的东西又会是些什么?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认知科学家用老鼠做了一项实验。他们在老鼠的大脑中植入电极,然后教它走迷宫,并将老鼠的脑电波的变化记录下来。他们发现老鼠的脑波图非常精确。通过脑波图他们能够准确地知道老鼠每个时刻的活动,比如第一次左拐,第一次右拐,第二次右拐,走过第一个过道,走过第二个过道……等等。  相似文献   

10.
新品浏览     
《科学生活》2007,(11):6-6
能给主人发短信的捕鼠器英国反有害动物公司兰托基尔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间谍风格的超级捕鼠器,让老鼠在24秒内窒息而死。这种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捕鼠器还会给主人发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通知"老鼠已消灭"。这只捕鼠器长46厘米,名为"老鼠激活禁闭和消灭设备"。它的外  相似文献   

11.
科技情报站     
小老鼠当电工美国加州一家电脑公司,利用一只受过专门训练的小老鼠,在窄得仅能容老鼠爬过的缝隙中,把电脑的复杂线路连接妥当。这只已有两岁半的小老鼠名叫“拉蒂”,约在一年前开始接受训练。只要主人轻叩墙壁下达有关指令,“拉蒂”细小且敏捷的身躯即会拉着需要接驳的电线,在室内的天花板或墙壁缝隙中忙碌地穿梭往来。至今,“拉蒂”已顺利地替8所学校拉好接驳电脑的电线。用双"脚"行走的章鱼当你戴着水下呼吸器在澳大利亚潜水时,如果碰巧看到一团海藻在眼前漂过,那么不妨多看它一眼。这很可能就是一只掩人耳目的章鱼。澳大利亚海域有两种章…  相似文献   

12.
2009年9月7日,一个由美国、英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科学家组成的探险小组,经过5周时间的考察,向世人展示了他们丰硕的科考成果:长有毒牙的青蛙,会打呼噜的鱼,体大如猫的老鼠,拇指大小的袖珍鹦鹉,长有袋子的猴子。这些似乎只能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珍奇异兽,就在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个死火山口内的热带雨林中已被科学家们找寻到。不久的将来,或许在你家门口的动物乐园里就可以看到这些来自"失落世界"的身影。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早就知道,某些昆虫可以摒住呼吸几个小时或几天。但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最新的研究表明,吸入太多的空气会置它们于死地。  相似文献   

14.
让谁都能开口说话一提起恐龙,我们的脑海里都会出现那些巨大无比、行动笨拙、大身子小脑袋的蜥蜴形象。科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叫“霸王龙”,它长约14米,高龙叫“霸王龙”,它长约14米,高约6米,活的时候重达8吨。科学家还告诉我们,霸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距今约8千万年前。可是,科学家是如何得知8千万年以前的事情呢?当你走在北京的琉璃厂街上,会看到商店里有卖古代的艺术品,或是古人手迹的书画,或是清、明、元时期的工艺品,甚至你还有可能看到一块史前动物骨骼的化石,可是,你如何辨别它们之中,哪件是真的哪件是…  相似文献   

15.
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在塞伦盖提大草原上,一只雌猎豹不停地四下张望,它的3个小宝宝刚出生。猎豹出生后也是紧闭双眼,几天后才睁开眼睛。妈妈为了不使它们受捕食动物如鬣狗和狮子的伤害,必须经常搬家。幼仔绝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吃妈妈的奶,这样一直持续6~8周。幼猎豹有着与它们的年长者相似的带有斑点的皮毛,但在胃部和头部有一片长得柔软、有光泽的灰色毛发,要长到4个月时才褪去。它们的皮毛是浅的银棕色,而身体两侧是深色的,这给它们提供了一种伪装,保护它们免受捕食动物的伤害。猎豹们互相追逐打闹,尤其是在一天中最早开始的两个小时。妈妈…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一群老鼠将被送上地球轨道。当然它们不是去太空旅行,而是肩负着实验任务。为什么要让老鼠上太空?在地球上,人和其他动物的生存都需要重力。如果重力消失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变化——肌肉会变得松弛;因为钙质流失骨头会变得脆弱;身体保持平衡的能力也会下降等。宇航员在太空里生活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虽然人类真正进行太空探测的历史并不长,但是自从人类第一次在地球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以来,人类已经在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等航天项目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现在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在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17.
生物与力学的结合 你曾经想过自己像一只恐龙一样行走,转身,甚至奔跑吗?美国犹他州大学的六位男生和四位女生最近就有了这样的经历,为了弄清这种庞然大物在运动时的正确姿势,他们进行了一项别出心裁的实验——让自己负上类似于恐龙的重量结构的架子,然后进行跑、跳等动作,从而推断出恐龙运动时的姿势。根据这十个学生演示后所记录下来的数据看,科学家们认为这种庞然大物在奔跑时,脖子和尾巴都向上伸展开来,而不是像传统中所描绘的那样是接近水平的。 或者,你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人类走路的步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经…  相似文献   

18.
正肢体断了,重新长出来,这似乎是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节。不过,也有一些动物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蝾螈等。除了蝾螈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动物的身体组织也可以重生,它们有着相同的基因机制。人类也继承了部分相同的基因,但其在人体内很不活跃。科学家相信,如果能打开这些基因"开关",也许就能加快人类受伤后的愈合速度,甚至  相似文献   

19.
动物为什么要偷懒呢 ?原来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对于恒温动物来说 ,运动会使体温升高 ,加速体内水分的散失。驼鹿如果花很多时间去觅食 ,体温就会上升 ,而这时如果碰上一只狼 ,它就不得不狂奔逃命 ,最后很可能会因为过热而死。对于另一些动物来说 ,静止不过是最好的隐蔽自己、避免被捕食的方法。美洲树林里的树獭 ,常一睡就是十几个小时 ,由于它不爱活动 ,从而使它的皮毛和脚趾间长满绿藻 ,挂在树枝上就像一丛植物 ,使敌害难辨它是动物还是植物。有趣的是有些动物的偷懒还是一种“社会责任”。野鼠群体里那些个子…  相似文献   

20.
数字人体     
人类的足迹上至太空,下至深海,我们对宇宙和地球的秘密了解越来越多。可是,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的了解往往还不够。现在,让我们通过数字来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吧。有一些数字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我们一般的人有五官,有四肢,每只手有5个手指,每只脚有5个脚趾;我们的身体由206块骨头组成,附在其上的骨骼肌有600多块;一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在4升以上。然而,我们有更多不熟悉的数字。人体是一个巨大的细胞王国,在这里居住着的细胞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人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发育的,可是到婴儿呱呱落地时,光脑细胞就有140亿个。当人成年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