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儒家思想对朝鲜时代四种礼仪服饰的影响,可见朝鲜时代极其重视儒教,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具有等级森严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特征,在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儒家的礼教思想,从衣着服饰上可以鲜明地区别身份、地位与尊卑、贵贱。  相似文献   

2.
前现代时期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乡村的儒教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研究较为有限。汉喃研究院保存了大量的相关碑刻和乡约俗例,表明该地区的儒教教育具有建立基层乡村管理结构和丰富精神文化的作用。儒教教育在红河三角洲乡村产生了持续的作用,直到1919年越南科举制度终结。  相似文献   

3.
与鬼神的感通合一所表现的述事继志承业的结心精神乃是儒教祭祀的主要人文蕴含。儒教中的鬼神是此在生命的形而上的理在样态,是感通型的自我性存在,与鬼神的结心,也就是走向自我生命本体的行程。儒教的祭祀行为不是宗教性的仪式,而是一连串本体意味的动作,是成人之道的一个内在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秦莉 《江西教育》2007,(6):43-44
一、儒家思想在韩国之“兴” 韩国属亚洲“儒教文化圈”,至今还保存着众多的儒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长期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  相似文献   

6.
越南汉语文学与中国汉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由中国传入的儒家思想、老庄哲学和佛教(尤其是禅宗),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学创作者的思想与认知方式,而且,儒家和老庄的经典以及许多佛经,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越南文学创作的蓝本。因此,在汉文化的浸润下,在越南汉语文学的作品中,找不到完全不受儒、佛、老庄思想影响的作品。当然,对于越南汉文小说影响最为直接的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相对说来,唐宋传奇和明清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较为明显,无论在内容取意,还是在体例技法乃至审美趣味上,都表现出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祭祀天地的礼仪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最开始对于天地的祭祀到后来具体化为皇天后土的祭祀,并且由此产生了封禅一说。本文主要追溯了祭祀天地礼仪的起源,并且对西汉时期帝王的祭天地及封禅做了详细考述,并由此引出了对蕴藏在祭天地礼仪当中的儒家思想的探究与解读。  相似文献   

8.
贬潮后,韩愈思想与信仰世界中的鬼神观念日益凸显。韩愈在潮州频繁的祀神活动不仅是尊重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他以后推行儒家意识形态的必要前提。《鳄鱼文》集中表现出韩愈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鬼神信仰在韩愈晚年的思想世界中不可或缺,它既是佐成儒家思想实现统治的有效手段,又是延续儒教在人民信仰世界的监督系统。在儒家思想力量遭受打击之时,鬼神信仰又能暂时补救个人信仰空间的失落。鬼神信仰的生成离不开韩愈儒墨并用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有利于增进中越双方的了解与信任,有利于促进中越区域性合作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打造中越交流合作新模式,因此它对于提升中越区域合作的质量、层次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长达两千年的地方化本土化历程中,儒家思想已经深深融入到越南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越南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发挥儒家思想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对于增进中越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儒学与儒教     
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就是当时一个影响较大的学术团体,被称为“显学”。当时儒学只是理性的政治哲学,也可以说是政治智慧。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更受重视,在两汉之际就产生了迷信儒学的纬书,对孔子与儒学加进了一些神奇的内容。从那以后,历代当政者都要到孔子庙祭祀孔子,这就产生了信仰儒学的儒教。简单地说,历代书院是传承理性的政治智慧,各地的孔子庙则是出于信仰儒教,祭祀孔子的地方。这就可以明确了儒学在书院中传承,儒教在孔子庙中持续。儒学与儒教并存于世,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各自发展,不必要求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乐舞从原始祭祀到西周的制礼作乐,再到春秋战国的礼乐思想,经历着原始社会,奴隶制度和封建关系三个阶段性的历史意识向度。文章主要研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体系下的乐舞流派及其乐舞思想的承变实质,为考察古代乐舞史的溯源与继承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东亚儒教文化圈虽然接触现代文明较晚,却在其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的短暂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儒教伦理的比较社会学研究所得出的儒教伦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假说提出了质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不能割裂而谈的,况且文化也是在不断地完善发展的,儒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与东亚模式的成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探索儒家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和合理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开山祭祀是瑶族感谢祖先和神灵的保佑、祈求农业生产顺利丰收、族人富足安康的一种生产祭祀活动,极具传统农业宗教信仰特点。文章通过描述越南谅山省高禄县公山乡小板瑶组织的开山祭祀,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揭示开山祭祀作为民间宗教信仰对瑶族在文化同质大势中保持民族性、维系民族认同感、教育后代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瑶人生产生活中起到的心理调适功能。  相似文献   

14.
越南汉文小说主要由历史演义类小说及传奇类小说组成,这些小说在体制方面大都采用章回体形式,作品旨趣与明清小说颇为接近,但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本土特色.越南汉文小说的创作环境及作者身份与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越南汉文小说并没有像中国小说那样经历过从说话艺术到书面文学的长期过渡,而是直接借鉴和模仿了中国小说创作观念及语言结构形式.但总体上看,越南汉文小说作品的最为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对中国小说叙述方式的悉心模仿,而是大量运用越南的人物、场景及历史文化背景材料,编写出来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故事情节,越南汉文小说异国身份及独特艺术价值也往往表现在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分析韩愈《潮州祭城隍神文》等祭神文的措辞、礼数规格及思想观念,以之与唐代其他祭神文,《大唐开元礼》《大唐郊祀录》等进行比较,析论韩愈儒家思想与其祭神文的关系,结论认为:1.韩愈祭神文明显有意征引唐代祭神文罕见的先秦儒家祭物名称;2.通过礼法仪式,韩愈把城隍神等地方神明纳入儒家体系;3.韩愈屡次申述儒家鬼神观念,说"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并强调其祭祀依准古法。韩愈今存大部分祭神文均写于他谏迎佛骨之后不久,他正是通过这些祭神文章,再次申明并且实践了他文以载道和严夷夏之防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郑燮思想中有恪守儒教规范的一面,也有个性抗争的一面。其儒家思想不同于官方程朱理学.受到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及颜李实学等多种思想的影响,其个性解放思想包含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任明华的《越南汉文小说研究》首次从文学、文化、历史等角度全面探讨了越南汉文小说的思想意蕴、艺术成就及其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一是缜密的考据,严谨的辨析;二是简括的框架,清晰的维度;三是精炼的细读,历史的阐释;四是立足交流的比较,深化中越关系的阐发。《越南汉文小说研究》以其学术性、独创性、趣味性在同类研究中独树一帜,必将对深化越南汉文小说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东汉郊祀考     
东汉郊祀,使祭祀场所、名目和具体祭祀仪式规范化,祭把场所有郊兆之坛(南郊和北郊)、明堂、辟雍、灵台、太社等,神灵们区分阴阳,并与季节、方位等对应,献祭等级也有严格规定.除了祭祀之外的礼仪活动也已规范化,重要的礼仪活动有封禅、巡狩、迎时气等.这一郊祀体系的实施,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寄托了统治者希望实现政惠民和,建立上下有序,教化淳厚的社会之理想.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始终从属于政治需要是它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源远流长,从远古的自然、民本人文精神到春秋战国以后发展为儒教的伦理人文。伦理人文尽管是一种群体性人文精神,个体被淡化,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中人的主体地位仍被强调,随着中国文化的逐步政治化,随着中国君主集权制的加强,中国的儒教伦理人文精神到宋明时期在理学中被完全遏制,儒教中仅存的人文精神也随之死亡。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发起保儒教活动,提出将儒家改造成西方式宗教(儒教)的主张。这个主张引起时人激烈的争论。黄遵宪以其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的态度提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思想资源,但他反对把儒学变成有宗教设施、组织、教义和祭祀活动的“儒教”。他认为只有积极吸收西学,合中、西、新、旧之学,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的学术文化的发展,并进而担负起挽救民族危机的重任。黄遵宪的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