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我一直生活在自己想要离开的城市,它是父亲梦中归来的城市。父亲24岁离开此地,支援建设大西北,与我的母亲——一位山东姑娘相遇。在我成长的那个小城,上海人与东北人、江苏人与四川人、云南人与贵州人的结合比比皆是。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人,如我的母亲,热爱这个自己亲手在戈壁滩上背冰化雪建立起来的小城,90%的外地人一生的梦想与追求,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  相似文献   

2.
小城的夜     
他是十年前离开小城的。父母离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跟随母亲去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讨厌父亲,而是因为他太过厌恶自己生活的小城——一座灰蒙蒙的城市,乏味而空洞。现在是十年后了。大学毕业的他,  相似文献   

3.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无从规避     
Carieen 《成长》2006,(1):16-17
1979年我出生在一个边远小城,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护士。都在小城的医院工作,我家就住在医院里的家属楼。父亲是个脾气温和的人,而母亲却是个急性子,总爱唠唠叨叨。我和比我小两岁的弟弟是在医院里长大的。小时候,我总爱跟着母亲在病房里穿梭,医院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白色的病床和消毒药水浓烈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时光的礼物     
<正>刚上初中的时候,母亲和父亲离了婚。父亲就此离开,母亲一个人带着我在这个城市里生活。那个时候我还小,不是很懂大人的事情。但说句实话,当时的我很埋怨我的父亲。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要走。我明明可以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和爸妈一起幸福生活,一起去游乐场,一起度过温馨的每一天。但那时的我觉得自己已经不可能拥有那种生活了。我只能在学校放学之后,匆匆地赶回家,和母亲两个人在空荡荡的家里沉默地吃完晚饭,然后伴着家里的旧钟"滴答滴答"的声响,匆匆  相似文献   

6.
一生的欠条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决定到外面闯一闯。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缅怀父亲     
我5岁那年,母亲病故,从此只有父亲带着我生活,所以我与父亲的感情格外深厚。父亲虽然已经离开54年了,我却时刻都在想念着他。  相似文献   

8.
继母的账本     
一她对亲生母亲并没有印象,母亲离开家的那年,她还太小,两岁,是没有记忆的年龄。与父亲一起生活到5岁,便有了继母。与其他类似家庭不同的是,自己与父亲住在继母的房子里,花着继母的钱。  相似文献   

9.
继母的账本     
《小读者》2008,(10)
一她对亲生母亲并没有印象。母亲离开家的那年,她还太小,两岁,是没有记忆的年龄。与父亲一起生活到5岁,便有了继母。与其他类似家庭不同的是,自己与父亲住在继母的房子里,花着继母的钱。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唢呐     
难得与父亲一起逛街。总觉得父亲变得越来越严肃刻板了,自己与父亲之间已经有了深深的代沟。也总觉得,在父亲眼里,自己已不再是乖孩子、好孩子了。我曾经是父亲的自豪,母亲眼里的乖孩子。小时候,每每给下班的母亲送上拖鞋,给爱  相似文献   

11.
1974年,我的母亲在纽约的一所女子天主教学校上大学三年级。她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想成为一名专业教师。但是,她想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被一个不期而来的孩子:她自己的孩子给打破了。在我的母亲上大三的时候怀上了我,不得不离开学校和我的父亲结婚了。但是,虽然我的母亲在形式上脱离了教育领域,但在实际上并没有与它完全脱离。  相似文献   

12.
难得一起与父亲逛街。总觉得父亲变得越来越严肃刻板了,自己与父亲之间已经有了深深的代沟。也总觉得,在父亲眼里,自己已不再是乖孩子、好孩子了。我小时候曾经是父亲的自豪,母亲眼里的乖孩子。每每给下班的母亲送上拖鞋,给爱抽烟的  相似文献   

13.
身为人父,本人亦曾有过教育子女的经历.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母亲去世较早,主要就谈谈父亲. 我十岁就离开家乡,直接在父亲身边的时间很少,因此,父亲那种耳提面命式的教育实在是很少很少的,那种在我心中留下最深印象的教育确实也不多,但是,也许正因为不多,印象就更深,丝毫没有留下唠叨的负面印象.  相似文献   

14.
怀念母亲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5年了。每当想起她,我心中便充满了深深的思念和感激、崇敬之情。 母亲的一生,大部分时间与苦难和艰辛相伴。她与父亲结婚时,日寇正在侵略中国,为了躲避鬼子的烧杀掳掠,母亲抱着幼小的我东躲西藏,终日提心吊胆。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我无法想象母亲是如何挺下来的。  相似文献   

15.
陈孝荣 《师道》2006,(6):53-53
小学和初中一直在村里就读,直到上了高中我才离开家到几十里地外的渔峡口九中。那天是父亲送我,我背了吃食和学习用品,父亲背了被子和箱子。离家前的几天,母亲就一直在我的耳边叮嘱,说先把苞谷面放饭盒里,然后再放上洋芋泡,炖熟了再端回来和着腌菜吃,还说洗衣服的时候把领口和袖口多打点肥皂,多清洗几遍。我和父亲离去的时候,母亲又说,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哩,别弄得不像个人。在母亲眼里我总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其实那时我已经是14岁的少年,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了。那个时候不通车,从老家到学校得走大半天时间。学校放大假,半个月我们就得从学校里…  相似文献   

16.
母亲逝世于1998年,父亲也在两年前的6月蒙主召唤。虽然很舍不得双亲离开,但我知道他们每天仍与我同在——他们对我的教诲和告诫依旧长留我心。那些叮咛至今仍持续指引我,我也愿意和即将各奔前程的你们分享这些生活教育。你今天要出门当领袖第一个告诫来自我母亲。她是一位浑身散发着热情的女性,给我源源不绝的信任与母爱。母亲儿时住在犹他州立大学附近,家里出了几个有学问的人,其中一位兄弟担任大学校长,还有一位是著名医生兼医学教授,所以对子女期望甚高,希望我们也为自己立下崇高的标准。“小金!”每天早上我离开家时,她都会低下头来盯着…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母亲就离开了我,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当别的小朋友嘲笑我没有妈妈时,自卑的我常常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如今,我已经长大,而且和同龄人一样开朗乐观,这是因为成长的路上一直有父亲的陪伴。自母亲离开我们之后,父亲在我面前就扮演着双重身份:既是严厉的父亲,又是慈爱的母亲。所以,我从父亲身上不仅能感受到深沉的父爱,还能感  相似文献   

18.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母亲是不爱我的,甚至讨厌我。所以,一想到"母亲"这个词,我的心就隐隐作痛。母亲性子急,父亲性子慢,他们两人在一起总会争吵,而首先挑起"战事"的总是母亲。我的童年几乎是在他们的吵闹声中度过的,那时真恨不得早日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冬天的早晨,我哭着不想起床上学,母亲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我从  相似文献   

19.
我对于父亲的称呼始于一声“叔叔”。父亲从十七岁当兵离开故里,回家的日子就屈指可数。我降生的时候,他不在身边。不到两岁的时候,母亲千里迢迢抱着我去父亲所在的兵营探亲。下火车后,母亲把我递到远远冲过来的父亲怀中,我也就懵懵懂懂地冲着这个陌生的男人脆生生地喊了声“叔叔”。后来,母亲告诉我,当时父亲就怔住了,尴  相似文献   

20.
稻香里寻她     
<正>深秋的无名小城,眼望四周,刚刚还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风景,却被秋雨打乱,时而夹着寒风,空气中湿润的味道。细数来到这里的日子,有六七个年头了,父亲去世,母亲离开后,我便成了流浪画家。每天的街头,幸好有人捧场丢几个硬币,刚好果腹。也许因为久久没有人抛下橄榄枝,我的心只愿停留在对美景的自我陶醉中,特别是秋景:枫叶、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