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君强  肖斌涛 《文教资料》2009,(13):170-172
高等教育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高潮,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复合型人才市场的驱动下,开设少而精的专业必修课以及优秀的选修课程,并使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与企业资源实现互补与共享,是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独立学院如何结合自身特点,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相适应,运用新机制、新模式,通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自主选课、书院制学生管理,自主研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等措施,促进学科交叉的教与学,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3.
王剑  胡吴进 《考试周刊》2011,(4):145-146
学科的交叉发展与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关注点。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是促进体育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复合型人才的含义与特征,以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通过树立创新教育观、重构体育专业教育体系、营造创新的学校人文环境、建设高素质的创造型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等措施,促进学科交叉的教与学,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行业、不同专业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以及学科交叉的发展日益加强,跨学科培养人才,已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主方向。本文从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存在的问题,并对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专业课交叉学习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今学科交叉研究的大趋势,笔者提出了在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中实行交叉学习模式的设想,并进行了探索性实践。针对工程力学专业断裂力学和计算力学课程,拟定了若干小论文题目,让学生以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完成了交叉学习演练课题,培养了学生的学科交叉研究意识和能力,为大学创新教育摸索出了一条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根据当今学科交叉研究的大趋势,笔者提出了在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中实行交叉学习模式的设想,并进行了探索性实践.针对工程力学专业断裂力学和计算力学课程,拟定了若干小论文题目,让学生以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完成了交叉学习演练课题,培养了学生的学科交叉研究意识和能力,为大学创新教育摸索出了一条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剑  董培涛  肖定邦  吴学忠  高勇 《教师》2013,(26):12-13
就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规律而言,学科交叉和融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建设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创新人才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发展的又一个战略举措。以我校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械学科为例,本文就中心建设的管理机制、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诞生,昭示着我国制造行业未来必然朝着智能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高校目前已有的工学类教学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这一综合学科的发展需要。对此,本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语境,定位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难点,并针对建设难点探索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复合模式的构建机理:以“新工科”为目标,构建工科范围内的学科融合局面;校内教学、实验资源共享,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可用资源的增量;遵循校本及专业特色,形成智能制造工程教学互助链。  相似文献   

9.
新产业与科技革命需要的是创新能力强、工程技术硬、管理水平高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因此探索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刻不容缓。分析了现有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难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并提出了“四端点、两闭环”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小组为单位、以专业竞赛为手段,有效联通高校中教学与科研这两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帮助具有不同特点和能力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技术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上得到提升,并且该模式可复制、易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将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作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方向,并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中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方式、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等方面探讨了植物病理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阐述了新形势下植物病理学科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为农科类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食品科学是整合和应用多个学科的基础学科理论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化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交叉学科。从与食品科学关系紧密的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角度探讨食品科学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具有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食品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亲产业强实践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势在必行。厦门理工学院以福建省首个水务工程专业为载体,以科学改革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为核心抓手,以教学软件与硬件建设为两翼支撑,探索了复合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培养方案改革方面,多措并举构建了水利、土木、环境以及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且重实践的课程体系;在软硬件建设方面,构建起一支100%为“双师型”亲产业的师资队伍,建立了一批多学科交叉的校内教学与创新创业实验室体系及校外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14.
学科交叉和媒介融合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时代语境,根据媒介类型划分专业及过度细分已越来越不合时宜,弱化媒介界限、强化学科内专业融通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指出,通识课程组群+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有助于搭建新闻人才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突破类型化培养的局限;媒介技术应用与批判精神培养,则在适应媒体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坚守传播教育的精髓之间找到了平衡。  相似文献   

15.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洁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5-108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中,与其它高校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回顾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中面临的问题,并指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为目标,但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根基在于强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本体,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英语功底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和发展以专业方向为导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行业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本研究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多学科融合工程造价专业型人才为目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当前的社会需求导向,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方法、培养高端人才的实施办法,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知识面过窄、适应面单一的问题,适应未来工程人才"宽口径"培养的发展趋势,扬州大学秉承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在化学工程领域进行了"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其基本经验或许能为其它高校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知识面过窄、适应面单一的问题,适应未来工程人才“宽口径”培养的发展趋势,扬州大学秉承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在化学工程领域进行了“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其基本经验或许能为其它高校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是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的特色所在。其培养目标应根据市场经济需要定位;课程体系按照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三个层次,采用“平台 模块“的方式来设计,并应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要针对过于专业化取向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合理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取向的综合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