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蹄乡隶属于安康市汉滨区,是清初湖广移民造成的赣语方言岛。牛蹄赣语两字组连读变调的情况比较复杂,从音系学的角度解释其连读变调的规律和性质,对于促进方言音变理论的研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福州话连读变调域的构建机制分析对汉语句法-音系互动关系研究具有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变调域的构建体现了形态-句法因素、韵律结构要求和变调规则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句法因素是借助韵律层级单位起作用的,不同方言点中起凸显作用的韵律单位以及参与韵律单位构建的句法因素具有类型化差异。福州话连读变调域研究中的修饰语和论元的区别、词汇管辖、制约条件交互作用等理论视角对其他闽方言点中的连读变调域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实验所得数据,对无极西部话的声调和连读变调进行了分析。无极西部话的四个声调分别为阴平,曲折调,调值为213;阳平,弯曲的降调,调值为542;上声,高平调,调值为55;去声,高降调,调值为51。无极西部话还存在六条变调规律。  相似文献   

6.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7.
连读变调一直是汉语语音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在进行大量描写性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正在进行解释性研究。自主音段音系学、“调素”论、优选论等先进理论的应用,使得汉语连读变调的研究出现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全新的研究理念。  相似文献   

8.
汕头方言的连读变调除了语音层的规律,还有词汇层、语法层、语气层、韵律层的规律,不同层面的连调模式在动态运行时通过覆盖、半覆盖、嵌入等叠合规则形成一个最终的连调模式链,由最终连调模式链决定语句最终的连调形式,确定各音节最终的连调地位,最后依连调地位与调值的关系规则实现为各音节的具体调值。由于各层均有规律,动态运行时各层规律的叠合也有规律,因此最后在语音层面形成的线性语流可通过连调起到多种作用,如表现韵律、区别语法结构和某些语义结构、表示某些语气、表示某些语法意义、区别某些词语等。由汕头方言反观其他汉语方言,有两个特征对连读变调的类型学研究有重要意义:(1)是否所有调类都参与连调,且连调行为覆盖语句的始终。(2)除了语音层的规则,连调规则,包括静态的和动态运行的规则是否涉及多个层面。据此,可以把汕头方言、苏州方言之类归为全覆盖型,把北京方言、广州方言之类归为局部型;把汕头方言之类归为多层型,把北京方言之类归为韵律型,把广州方言之类归为词汇型……。不同方言应该根据其不同的类型学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自主音段—节律理论及其优缺点,并总结一些学者对该理论的改进意见。同时,本文指出,目前的自主音段—节律理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该理论的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天津话是北方方言,自20世纪80年代李行健、刘思训在《中国语文》上发表有关天津话连读变调的文章以来[1],天津话的连读变调现象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界讨论的热点。人们从语音实验、音系分析、社会调查等不同的角度,对天津话的连读变调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各自的主  相似文献   

11.
陕西乾县方言属中原官话关中片方言,根据对乾县方言二字组非重叠式连读变调现象的分析,发现该方言的变调存在着几点特殊的现象:(一)在乾县方言二字组的九种连读变调中,当变调发生时,变调的音节大多是位于二字组右侧,而非左侧的音节,后字变化的频率远远超过前字;(二)乾县方言二字组连读变调存在着三种可能:左字变调、右字变调、左字和右字同时发生变调;(三)二字组连读变调出现因规则之间形成的反馈给关系而触发的音系不透明现象。文章针对乾县方言的以上特点,利用优选论的比较标记理论分析乾县方言二字组非重叠式连读变调规则的音系不透明现象。  相似文献   

12.
邓文靖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33-36,56
甘肃康乐话平声不分阴阳,是三声调方言。本文描写了康乐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讨论了变调的规律和轻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时,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课中的“黑黝(YōU)黝的肌肤”中的“黝”为第一声,而《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晒得黝(YǒU)黑发亮”中的“黝”为第三声。“黝”字在本册中连续出现两次,但是声调却不同,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均发现“黝”字为一个声调(YǒU),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普通话连读变调的缘故。什么是连读变调呢?语音上在连读音节中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连读变调,如“不”字,单念时读第四声Bù,称为原调、本调或者单字调。如果它的后面有个音节也是第四声,则读做第二声Bú,如“不去、不…  相似文献   

14.
甘肃天水方言平声不分阴阳,是三声调方言。本文描写了天水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讨论了变调的规律和轻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张洪明  尹玉霞 《中国语文》2012,(6):483-499,575
本文分析、检讨优选论在现代音系学中的地位及是非得失。我们首先阐述优选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假设、立论的理论优势,然后从音系不透明、完全不合语法、自由变体、过度生成、制约条件共谋及普遍性六个方面反思优选论面临的问题,根据汉语事实对OT做进一步的评估。最后对音系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汉语节律学的研究情况,重点对冯胜利、端木三和王洪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述,认为冯胜利的研究从语言的共性出发,试图把英语的相关研究成果与汉语的传统节奏研究相结合:端木三的研究着眼于语言的共性;王洪君的研究从汉语的实际出发,借鉴其他语言的研究成果,对汉语节律做出新的阐说。  相似文献   

17.
海宁方言属于吴方言,有着丰富的连读变调,海宁方言中的连读变调和声调类型,语法结构有关.本文对海宁方言两字连读变调作了初步分析,发现了不同声调连读变调的基本规律,特别提到了动宾结构字组连读变调特点和阳平阳去在变调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8.
刘晓慧 《文教资料》2013,(29):139-142
本文试图理清前人对上声变调和阳平异同的研究,通过声学实验和感知实验这两方面论述了前人的成果.并简要介绍了笔者自己的实验结果。通过40名被试的基频数据分析发现,阳平和上声变调的基频曲线存在显着差异,尤其是其中的6名被试,两者的调型有显着差异。听觉辨识实验发现,被试不能辨别出它们究竟属于阳平还是另外的变调。但是听觉区分实验发现,被试在听感上能够察觉两者的差异,这说明阳平和上声变调之间存在声学心理差异,但是并没有形成范畴性的音位差异。  相似文献   

19.
词库音系学     
词库音系学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音系学理论。虽然20多年来,生成音系学不断发展,新的音系理论不断诞生,词库音系学仍是生成音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词库音系学在解释一些语言现象时具有其自身的理论优势,本文以重叠式中的三声变调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临海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是台州地区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临海方言属浙江吴语浙南区台州片。本文对临海方言双音节变调调型进行声学实验,对其音高和调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