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中方言从《红楼梦》里传承了许多语法现象,如单体量词“个”可作为许多事物的量词,“自家”指自己,“面”和“望”有“向,向着”等意思,“把”可用于非处置式句子里,“上、下”可充当完成体助词,“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的正在进行,可与表示询问的“么/吗”连用。  相似文献   

2.
程序副词“很”不是从形容词“很”虚化而来的,而是替代的元代时期新出现的逼词“哏”,从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的角度来看,语法格式“A得很”不是普通话的固有格式,而是来自于江淮官话等方言。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2006年第12期刊登了《“诸于”连用有语病吗?》一文,认为“诸”一直都有“之”的意思,因为“诸”有“之”义,所以“诸于”可以连用,不存在赘余语病,是符合语法规范的。笔者以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诸于”不好连用理由更充分:  相似文献   

4.
语气词中能够连用的是位于句末的六个单音节语气词,即“的”“了”“吗”“呢”“吧”“啊”。它们虽然可以两项连用,也可以三项连用,但都表现为两个语气词的并列。本文通过例证,对常用语气词的连用现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上古“辟易”连用、“披靡”连用。分别都有叠韵的关系,前者属锡部,后者属歌部。但它们到底是一个叠韵连绵词呢,还是一个有叠韵关系的合成词或联合词组呢?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的“复音词”一节中谈到单纯的复音词时,把“披靡”、“辟易”  相似文献   

6.
“吗”和“呢”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两个语气助词。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用“吗”,什么情况下用“呢”呢? 一、疑问句中的是非问句,句末应该用“吗”。例1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  相似文献   

7.
“VV”和“V一V”都可以带趋向补语。其中,“V一V+趋向补语”格式主要见于明清之际的江浙籍作家作品,“五四”以后逐渐消失,可能是吴方言特有的历史语言现象;在我们所见的清中叶以前的白话作品中,“VV+趋向补语”格式仅见于《金瓶梅》、《醒世姻缘传》两部作品,最初可能是山东方言特有的历史语言现象,后来被现代汉语部分方言继承。  相似文献   

8.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带”、“但”书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带”、“但”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通过书面材料证明:“带……带……”连用,相当于普通话“边……边……”、“一边……一边……”;有时也会带有场合含义。“带”有时单用,表伴随;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北疆汉语方言中“但”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大致相当于“如果”、“假使”。北疆方言表假设多说“但”,一般很少说“但是”。多数学者将“但”、“但是”并举并且合称“但(但是)”,这是不合适的。我们认为北疆方言里的“但是”,很可能就是“但使”在方言中的存古。  相似文献   

9.
本探计昆明方言助词“得”和“呢”在功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益阳话属于比较典型的湘方言,是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区。从词类、构词法、句法、句型等方面比较详细地分析益阳方言的结构助词“的”的分布及其格式功能,可见益阳方言与北京话的语法差异。  相似文献   

11.
山西榆次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即助词"地的"的连用。这种连用的形式不仅承担了一定的语法意义,而且承担了特殊的语义功能,以"地的"为代表的助词连用形式成为山西方言的一大特征。本文将对榆次方言中的"地的"连用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分析。(1)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与普通话结构助词"的、地"相对应的闽南南安方言的结构助词"其",着重描写"其"的连用格式。采用的例句和标音以泉州南安水头话为根据。与普通话结构助词"得"对  相似文献   

13.
“得”字既可以做助词使用,也可以做词素使用,但它们的形式几乎完全一样,为此,就要注意识别。从语言现象看,它既可以跟双音节的词连用,也可以跟单音节的词连用。当它跟双音节词连用时,除了在“恨不得”、“巴不得”、“舍不得”、“由不得”等带有否定副词,构成“△不得”的格式里是词素外,在“粗暴得”“激  相似文献   

14.
写信时,人们通常要在信的末尾处写上“此致”,再另起一行写上“敬礼”; “此致”后面一般不加标点,而“敬礼”后面则要加感叹号。这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写信格式。“敬礼”人们—般都懂, “此致”是什么意思呢?二者之间是动宾关系吗?在书信体应用文写作训练中,常有学生这样发问。  相似文献   

15.
王敏 《宜春学院学报》2022,(1):63-67+115
“一搞”是安徽舒城方言中的一个中等频率副词。“一搞”主要用在动词性成分前作状语,起修饰、限定的作用。“一搞”既能单独使用,也常与副词“就”或“也”连用,表示动作经常、反复发生和进行。“一搞”的词汇化程度很高。舒城方言中的“搞搞”“搞搞搞搞”及“弄不弄”等固定结构与副词“一搞”的意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杨慧 《文教资料》2020,(7):10-12
南京境内方言“可VP”句式可具体分为三种:“格VP”(高淳方言圩乡话)、“阿1VP”(高淳方言山乡话)和“阿2VP”(南京方言).三者在基本句法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未然体”和“已然体”的构成形式上有所不同.南京方言“阿2VP”主要通过句末语气词区分“未然”和“已然”.句末语气词“啊”表示“未然”,“啦”表示“已然”.高淳方言主要通过改变句首发问词格式区分“未然”和“已然”,都是在原发问词后加“有”,但“有”字有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福州方言与普通话“有+V”格式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和福州方言中的“有+V”格式是两种不同的语法现象,具有不同的语法性质。普通话中充任“有”的宾语的谓词均已指称化(古汉语遗存除外),而福州方言中“有”的谓词宾语不失其陈述性。也就是说,普通话“有+V”中的“有”是准谓宾动词,而福州方言中的“有”是真谓宾动词。  相似文献   

18.
“慢”老师     
在崇明方言中,“万”与“慢”同音,说“一万”往往就成了“一慢”。我总觉得奇怪,“万”与“慢”有什么关系吗?显然没有。但巧的是,我就碰到了一位姓“万”的“慢”老师。万先生是我的英语老师,用我们的方言来说就是“慢老师”,加上他的上课速度奇慢,这样叫着叫着,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慢老师了。  相似文献   

19.
“抠门儿”,《汉语大词典》释为“方言,吝啬”,《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方)吝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为“【济南】吝啬”。“抠门儿”为什么会有“吝啬”的意思呢?这要从“抠门儿”的“门儿”谈起。  相似文献   

20.
人类由于居住的地域不同,会形成各种各样不同的方言。那么海洋动物有没有方言呢?科学家们发现,海洋动物尤其是鲸类不仅像人类一样存在着“语言”,而且也有不同的“方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