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因素是翻译中一个难以忽略的障碍.为了克服这个障碍主要有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法.本文以<老残游记>中的名篇<明湖居听书>为例,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的文化障碍和应对策略.异化能更好地保留中文的语言特点,有利于西方读者拓宽视野,吸收新鲜文化成分,同时也有助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归化则便于英文读者理解,快速赢得他们的认同.二者互为补充,一味地推崇异化或者归化都不利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勒菲弗尔“改写论”提出“翻译是一种改写”,重视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指出翻译作为一种改写形式,会受到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影响。文章从意识形态、文化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葛浩文译《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的改写现象,总结了他所采用的改写策略和方法,旨在为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活动。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对原文中一些富含文化信息的词汇的翻译。杨宪益夫妇译《红楼梦》和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中文化词汇的翻译对比说明,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会导致不同的文化传播效果。异化的翻译方法更有助于对原语文化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张丽丽 《文教资料》2008,16(5):48-49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本文就归化和异化展开讨论,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对于文化因素的处理.不能走极端,要求译者在忠于原作者和忠于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介绍异域文化.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最后,本文又指出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异化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的涵义,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出发,提出归化和异化两种文化翻译策略。归化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异化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并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的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社会文化五个方面。根据译者目的和目标读者的不同,杨完益主要运用异化翻译,而霍克斯主要运用归化翻译。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是世界文学史上的耀眼明珠,因此一直吸引着许多翻译学者进行翻译。不同译者有各自不同的翻译策略与原则。本文分析了许渊冲与弗莱彻的《长恨歌》英译本,认为在合理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下,归化和异化可以交替使用,从而简洁明了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同时也能高效地向译语读者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7.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的两种主要方法,也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以中国古代唐诗的荚译为例,说明如何灵活使用“异化”和“归化”的方法来解决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翻译困难。  相似文献   

8.
李晰 《时代教育》2012,(8):24-25
随着中文热,对中国经典文学的翻译和研究,逐渐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聊斋志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书中很多东西反映了中国特色文化,对其他语种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将《聊斋志异》中的文化因素准确完整地传达出来,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开展中西方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承载体.翻译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翻译不仅仅指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在跨文化的文学翻译中,是应该使用归化翻译还是异化翻译,译者应该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10.
夏冬冬 《海外英语》2015,(2):53-54,62
本文旨在探究译者主体性的彰显和遮蔽,具体为葛浩文在英译《红高粱家族》中按照自己的翻译思想、翻译目的及审美意识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其中译者主体性包含了译者主观能动性和受动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译者只有在尊重翻译活动中的客体及其特性的前提下,能动地发挥译者主体性才是翻译出理想译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最权威的英译本出自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看,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前人多认为杨先生的异化策略优于霍克斯的归化策略,也有人认为归化异化应当并重。笔者认为,归化策略更有助于英美读者对这一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鸿篇巨著的理解,相比之下,归化策略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本文在分析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的基础上,阐明了应该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翻译,即翻译既要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更要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翻译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两种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方法之一。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文化传真是翻译工作者在选择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时应当注意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羲 《海外英语》2014,(4):144-146
《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翻译,目前是莫言在海外销量最佳的英译作品。葛浩文的译作超脱出归化异化之争,翻译手法灵活,语言流畅,可读性强,同时尽力再现原文的风格。习语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因此习语的翻译最能体现译者的水平。该文以《红高粱家族》中习语的翻译为例,探究葛浩文习语翻译方法,为中国现代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归化强调译文要符合译入语语言和文化规范,而异化强调尽可能保留原文语言以及文化特色。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该作品的两个英译本。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施晓菁更倾向于使用归化策略,侧重考虑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而葛浩文更倾向于使用异化策略,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意象,从而较好地输出了中国文化,也迎合了新时代读者“求异”的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究译者主体性的彰显和遮蔽,具体为葛浩文在英译《红高粱家族》中按照自己的翻译思想、翻译目的及审美意识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其中译者主体性包含了译者主观能动性和受动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译者只有在尊重翻译活动中的客体及其特性的前提下,能动地发挥译者主体性才是翻译出理想译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中,归化法与异化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林语堂的译作之一,《浮生六记》一直都是翻译界研究的热点对象。本文试图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探讨其在翻译中的灵活运用,进而使得我们当代译者从中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归化与异化手法的合理运用能实现翻译的“信、达、雅”。纪录片《伟大诗人杜甫》中大量使用了归化法,异化法有所涉及,但是比重较少。这样的处理能使译文语言流畅,更容易被西方观众接受。但是其中大量的中国文化信息无法成功传播,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应该首选归化法,其次加大异化处理,比如采用直译法、音译法,这样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9.
何超彤 《现代英语》2023,(12):106-109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典籍的外译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沈复的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文章选取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字词、句式和文风等方面的运用,以期对提高中国典籍的英译质量产生启发性的意义,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陈烨 《现代英语》2023,(22):86-8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大都植根于中国古代典籍,其中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就是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提倡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今天,对比研究有代表性的译本,可以从其翻译策略的应用中窥见其背后翻译的思想和目的,这对中国典籍的外译也是有所启发的。因此文章以阿瑟·韦利和林语堂的翻译版本为例,对比研究两位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归化异化策略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