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鸿门宴》中,有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的一段,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听后大怒道: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注解②,为(wei)将要。这里把“为”字作“将要”讲,这种讲法值得商榷。“为”字能否作“将要”讲呢?能的。如《汉书·匈奴传》里有“单于  相似文献   

2.
形训     
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如:“武”字的字形是从“止”从“戈”(本来写作“(?)”),只有停止干戈才够得上称为“武”,即所谓“止戈为武”的说法。《韩非子·五蠢》说,苍颉造字的时候,把“厶”字(即“私”字)写作环绕着自己的样子,表示为自己打算。“公”字是“厶”字上面加“八”,“八”等于说“背”,“背私”就是跟私相反,所以是“公”.“蛊”(毒  相似文献   

3.
文章穷尽性地研究了《左传》点公、昭公年间杜预注和孔颖达疏中的“见”字式、“为”字式、“被”宇式被动句共225例,发现杜注中的被动式主要是“见V”式和“为N所V”式,“被”字式很少。孔疏中三式都有,但“被”字句占绝对优势;孔疏使用“见”宇式和“为”字式时。主要是对牡注的复述;孔疏有时还把杜注中的“见”字式和“为”字式改成“被”字式。由此可见,“被”字式已经在唐代占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4.
巧记妙喻     
“之”字诀文言文中“之”字的主要用法可以用如下的口诀来记忆:“之”字代宾在谓后,代人代物要分明。(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之”字紧跟定语后,译作“的”字肯定行。(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之”字带宾充动词,译“去”译“到”随句型。(如:吾欲  相似文献   

5.
析字技巧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析字是通过字形结构离合分析从而使字义更加充实的一种表达技巧。在我国的古诗词中,这一技巧常被用于调整语言或寓意托旨。如苏轼《夜烧松明火》中的“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合“十”“八”“公”为“松”字,就是充分运用了字形结构的离合,在调整语言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吴文英《唐多令》中的词句“何处合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词类活用,指的是在古代汉语里实词人句以后,在实际语法结构中的临时性的运用,也就是说它可以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而灵活运用,一旦离开了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就不适用。我们不妨来看看如下两个句中的“军”字的不同意义及用法: ①为击破沛公军②沛公军霸上不难看出①句中的“军”字是名词,其意义为“军队”,在句中作宾语。而同样是“军”字在②句中却是动词,可译为“驻军”或“驻扎”,在句中作谓语。由此可见,判断一个实词是不是被“活用”,除了根据这个实词在具体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文往往在被使用的姓名中去掉一个字或两个字,以代替全名,然后添上一个“君”字或“公”字,表示敬称。一般说来,只写姓而不常写名。年岁不大而职位较低的人,敬称时,常用“君”字。含有“先生”之意。如“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  相似文献   

8.
释“敢”     
《鸿门宴》一课中:“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天津市塘沽区教育局教研室编《中学课本古代诗文译注》译为:沛公不先打进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烟台师专图书馆编《中学古文评析》译为:“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这两种译法都将“敢”字照抄不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中“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中的“胜”字,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将其注音为第一声sheng,释为“不胜,禁不住,禁不起”。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发现“胜”字分列三条目以释意,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中有两个含“敢”字的句子: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其中的“敢”字,编者均未作注。上面所引的两篇文章中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11.
《说文》九上:“文,错画也,象交文。”意思是:文是交错的笔画。象花纹交互。甲骨金文的“文”字,象一个人的上身画有花纹。《说文》十四下:“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乳是人和鸟生子。所以字形是“子”字在表示屋子义的“宀”字下。“子”还兼表读音。“文”是一个象形字,不可分割。“字”是个会意兼形声的字。可分析出“子”、“宀”二字 汉文字起源于图画,是由交错的笔画构成的,所以可以叫“文”。汉朝以前,就是这样称呼文字的。《左传·宣公十五年》:“夫文,止戈为武。”《左传·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盅。”直到秦《琅邪刻石》“书同文字”才提到“字”。“文”“字”原本实质相同而名称不同。  相似文献   

12.
《包头函授》80年第3期渊林同志的《“茹毛饮血”新解》一文,就其中“毛”与“血”两字提出新的见解,认为“毛”、“血”非鸟兽之“毛”、“血”,当为“草”与“水”,“‘茹毛饮血’就是‘茹草饮水’”。细经审度,未敢苟同,质疑如下: 关于“毛”字,渊文据《左传·隐公三年》(文章误引作《左传·隐公元年》)中“涧溪沼沚之毛”一语及杜预注:“毛,草也”,而断定“毛”“并非鸟兽之毛”。其实“毛”字在上古作名词用时,有三种意义:即于人为毛发;于鸟兽为毛羽;于山泽为草木。此三义并见于《左传》。《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注云:“二毛,头  相似文献   

13.
分析完《鸿门宴》全文,突然有学生发问:樊哙在一番陈辞后和张良坐在了一起,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这里用了一个“招”字;而沛公出项羽营帐后,“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这里却用一个“召”字。我不解的是,同样是军事集团的首领在“唤人”,两处用字为何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14.
湖南永州东安九龙岩石刻存诗《古歌赠岩主喜公》,此诗流传已久,学者以往都将该诗作者著录为陶羽。经考辨,石刻上的“陶羽”可初步断定为“陶翁”的省笔,或者是“翁”字磨灭了“公”。陶翁即北宋诗人陶弼,字商翁。考辨陶弼与九龙岩的地域联系、诗刻的内容和写作时间等方面,可初步断定《古歌赠岩主喜公》为陶弼的佚诗。  相似文献   

15.
一个老公公     
今天,我要教大家一边唱着歌谣一边画一位老公公。说实在的,当我初次看见这老公公时,觉得他不仅年纪很大而且长相很可怕,半人半鬼的。我还从来没画过这么难看的头像呢!不过现在我对他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大转变啦,我觉得他有点可爱了,因为我知道它是由一首歌谣边唱边画而成的。今天就教大家吧,可要听好哦!第一句歌谣是“一个老公公”。这句是让我们写一个“公”字“,公”字“”“、”表示老公公的左眉毛和右眉毛“,公”字的“厶”表示老公公的鼻子。第二句是“借我两粒蛋”。那两粒实心的蛋是画在老公公的两边眉毛下,不能超过他的鼻子,表示他的…  相似文献   

16.
杨清澄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31-132
对《左传.僖公四年》“寡人是征(徵)”中“征(徵)”字的各种注释进行了较为广泛考察,通过对比品辨,认为训之为“责问”比较合于原意。  相似文献   

17.
一、说“”近读周俊勋先生的《释“公”》一文①,文章引《说文·八部》:“公,平分也。从八从,八犹背也。韩非曰,‘背私为公’。”周先生以为《说文》说解有误,并根据甲骨文和金文证明,“公”字“象人面容之形”,其主义也当为“容貌”义,后来孳乳为“颂”,继...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课标》中对七到九年级写字教学提出以下的目标:“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对初中学生进行写字教学,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中国自古就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说法。一手漂亮的字从来被公认为有修养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最早的“年”字《谷梁传·宣公十六年》载:“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大有年”即大丰收。在两汉以前,“年”意为五谷丰收,这便是“年”字的来历和原意。  相似文献   

20.
当学生干部要坚持六个字,即“学”、“干”、“严”、“公”、“和”、“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