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洁 《新闻传播》2005,(4):26-27
编读互动是实现读者公共话语权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些报社的做法已经让我们看到这种悄然兴起的改变,即单一的读者来信被多样化的读者参与所代替。而让读者参与到报纸的编辑中来,从而获得更多的体验式满足,亦是报纸生存不可缺少之营养。因此开启一扇门,促进报纸的编读互动改革,是时下不可轻视之事。然而编读互动的意义还不至于此,在社会环境发生巨变的今天,  相似文献   

2.
为了贴近读者,许多报纸增设了《编读往来》之类的栏目。栏目开办之初,频频亮相;之后,不知什么原因,变成了“偶尔露峥嵘”。笔者1月14日看到某报第5版编发的第31期《编读往来》,等了一个多月,尚没有看到第32期《编读往来》。如此这般,一两个月才刊出一次,该栏目给读者留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读者是报纸消费的主体,媒体和读者的关系犹如鱼和水的关系,加强编渎之间的互动始终是编辑的份内之事。实践证明,报纸对读者的服务功能越强,读者的参与程度就越高,编读之间的时空距离就越近,这样报纸的社会影响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让报纸“动”起来,有诸多途径,其中一条,就是策划各种活动,让报纸与读者互动,在互动中,与读者建立联系,培养感情,在互动中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提倡报纸与读者互动,做好报纸与读者的互动,可以说是已经深入许多办报人心中的理念。这是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是报纸确立读者主体地位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是报纸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新闻宣传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报纸与读者互动,就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一种很常用、很管用的方式。要用“…  相似文献   

6.
以互动活动重构纸媒的“入口价值”,就是要将活动作为报纸运营的“主战场”,反复、持续地与读者互动,建设起“读者—报纸活动—广告主”这一新的价值链条.惟有价值,方能生存.  相似文献   

7.
陈士娟 《今传媒》2006,(6X):33-33
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为自己找到新的生长点?“让报纸的读者感知网络,让网络的读者熟悉报纸”,是《西安晚报》“e海”专版的创办初衷。该版的内容既来自网络,与报纸形成某种互补和互动,又有报纸原创投稿述评网上风云。由此,更多的网人、网事从虚拟时空“跃然纸上”,也有大量的“网盲”通过报纸了解、认知网络。  相似文献   

8.
提倡报纸与读者互动,做好报纸与读者互动,已是深入许多办报人心中的理念。这是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是报纸确立读者主体地位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报纸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党的办报传统,所谓“开门办报”,就包含了与读者——群众的互动内容。从最初的读者来信、征文、读者调查,到现在几乎每个报社都开通的热线、邮箱、读者报料,以及一些话题讨论,都是办报互动实践的结果。本文所说的“互动”,是特指围绕中心工作、主题  相似文献   

9.
所谓“编读双向感应”,简言之,是一种编读主客体关系,它是指传媒在赢得读者和读者对传媒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存在于版面编辑与普通读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感应关系。这一关系呈递进式循环往复特点,把握、遵循了其中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就能够使这一关系表现出良性循环,否则为恶性循环。“编读双向感应关系”的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的民国“画报潮”,发生在画报史的铜版时期,它在彼时的读者视野中是一场热闹的画报出版与传播活动,被建构为时人记忆中的“画报潮”与出版热。本文借助阅读史的方法,从读者的视角切入,聚焦“画报潮”中的编读互动过程,再现其带来的意义共享实践。研究发现,在画报的日常生产实践中,编者和读者之间在印刷、版面、选材等方面展开了探索式的交流,以此调适画报的出版,使画报生产呈现出开放性和动态性;而编读间在平日的积极互动与节庆中的消极应对两方面的默契,则反映了“画报潮”建构的社会空间。这一过程使作为主要读者群的知识阶层在“国家徘徊于歧路”的困顿中聊以慰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人们阅读报纸的时间在减少。对报纸的阅读方式已经进入了“速读”时代。“速读”的阅读方式,则把媒体从“受众时代”带到了“用户时代”。通俗地说,“受众时代”的报纸做的是大锅饭,读者在“看报纸”,“用户时代”的报纸要做的是小锅菜,用户要使用、要参与、要跟内容和观点互动。  相似文献   

12.
“周末的报纸有看头”,这是读者的反映。“周末的报纸有读者”,这是报纸的发现。近些年悄然萌生,并逐日汇聚成一股强劲潮流的报纸“周末版现象”,(包括与此相类的“扩大版”、“月末版”等),给了广大读者一份意外的惊喜,也给报界、新闻理论研究者带来震荡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种媒体的不断发展,企业报如何与读者建立真诚的关系,是一个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新疆独山子新闻传播中心创办的独山子石化报加强服务功能、引导功能和参与功能,努力缩短编读之间的距离,增强报纸在读者中的影响力,打造报纸与读者真情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读者是报纸消费的主体,是报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闻传媒的竞争说到底是受众群体之争。报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就必须从读者群中找共鸣,真正实现由媒体本位向读者本位的转变。实践证明,报纸对读者的服务功能越强,读者的参与程度就越高,编读之间的时空距离就越近,这种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就越大。因此,如何做到报纸与读者的需求互动,是当今报业追求传播效果及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研究课题。2001年创办的湖北三峡商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重视为读者谋利益,以受众需求为市场坐标,着力…  相似文献   

15.
有人可能会问,地方报纸多报道“天下事”,岂不是丢掉了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地市报的特色,不在“以刊登本地新闻为主”,不是唯有“独家新闻”才能体现,也不单纯是本地的“地方特色”。报纸办出自己的特色与办出地方特色不完全是一回事。地市报纸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所刊新闻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即对本地区读者的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加上时新性、趣味性以及使新闻价值充分体现的编辑手段。之所以说努力向读者介绍“天下事”丝毫也不会影响地方报纸的特色,是因为选择反映“天下事”的新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与本地读者有地理上、心理上的接近性,与读者的切身利益在  相似文献   

16.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媒体间竞争的加剧,报纸在资讯的短平快、形象传播和编读互动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越来越多的报纸选择了依靠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张力来赢得读者,着力打造各  相似文献   

17.
我在资料室工作,经常读报,尤其爱读报纸的补白,也十分乐意为报纸写一些补白文章。纵观全国各地的报纸,新民晚报的补白最多,内容也比较丰富,古今中外、名人轶事、文体艺术、生活趣闻、情操礼仪等,无所不包,似可称为“报纸补白之首”。所谓“补白”,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即:“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为什么报纸需要补白,办报人乐于用它来调剂版面?我想,首先是报纸配上与新闻有关的补白,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扩大读者的视野;其次,补白能使读者在读报困乏时,换换“口味”,调剂精神。一篇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报纸的增刊、扩版,读者眼前出现了林林总总的报纸,五光十色的版面,叫人目不暇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对报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党报,如何既能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又能走出呆板、生硬的误区,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是近年来报人共同探索的一个课题.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河南日报星期刊的“人间指南”专栏主持人“潇潇”款款走到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9.
每天打开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报风格迥异的版面。现在流行“包装”,新闻媒介当然不能免俗,况且一份报纸除去内在质量之外,外在的形象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诉诸读者视觉的版面如果同办报宗旨相一致,同所刊载的内容相匹配,当然能较好地为内容服务,强化内容的传播力度。因而报纸的“包装”也不可小瞧。但是,“包装”毕竟是外观的、形式上的东西。报社向读者提供自己的新闻产品——报纸,当然也包括它  相似文献   

20.
办好一版昂起“龙头”大众日报编委会读者看报,一般是先看第一版,报人办报,也是把读者最关心、新闻性最强的稿件放在一版。一版是一张报纸的“龙头”,让这个“龙头”高昂起来,使报纸更加吸引读者,应是一版编辑追求的目标。自1996年夏至今,大众日报采编部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