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正日益提升,本文从政治参与的角度切入,通过分析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调查数据,描绘了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并探寻了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两个主要因素:工具层面/心理层面的瓦联网使用和网络社会交往.研究结果表明:一,网民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比较低;二,上网时间、网络政治信息接触、社会列络规模、网络社区归属感、开放的人际讨论模式均对网络政治参与有着积极影响.这说明公民的政治冷漠在网络中也得到了体现,但随着公众对互联网应用和互联网社会交往的熟稔和认同,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重要性将凸显.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网络舆论逐渐成为政府了解民意民情的窗口,对公共决策、传统媒体和社会受众都有重要的影响。十八大后,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网络通过其固有的便利性成为社会大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渠道,普通群众的话语权得到了解放和发挥,本文就是对这种基于网络的舆论产生的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鄢睿 《青年记者》2016,(17):79-80
伴随“互联网+”战略的推出,“互联网+政务”已经成为我国电子政务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渗透,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在网络上表达政治诉求,参与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我国的政务微博数字也得以不断刷新.微博问政已经成为当下网络问政和网络政治发展的新风潮和新方向.①微博问政的兴起,对政务微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化严峻挑战为发展动力,推动政务的大发展,已成为媒体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意”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民众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和社会热点事件日益成为常态,高层与基层、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网络民意,作为反映民众意愿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正在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独特景观,成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金玉萍 《青年记者》2016,(24):93-94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信息时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方式.对于同样进入网络社会的少数民族来说,网络政治参与及话语表达将直接影响群体中社会成员的认知框架,形成网络舆论,并影响某些事件的进展,既产生积极效应,也可能导致利益冲突和治理危机.由于各少数民族在社会发育、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存在与其他群体的差异,其网络政治参与、话语表达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与政治参与动机、政治心理、行动逻辑以及政府的介入方式直接相关.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其研究现状,探讨其研究价值与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网络正逐渐成为各大媒体新闻宣传的主阵地,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然而出于互联网自身特性,网络上的新闻报道常常存在一定的隐患。本文简要论述了加强网络新闻舆论引导的必要性,详细探讨了相应的提升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网络问政的基本概念首先,谈一谈网络问政。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网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互动参与,"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和百姓双重关注的热词。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说法"政就是众人之事","网络问政"问的自然是众人之事了。将原本视为上层建筑的"政"与普通的公众、公共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毫无疑问,这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而且为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空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正逐渐成为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的网络舆论就是指,众多网民以互联网为载体对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出来的倾向性相对一致的信念、愿望、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景,也是如今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机遇和现实困囿。高校工作者需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逻辑进行客观分析,积极应对互联网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客观规律,提出从灵活教育形式和扩大参与主体两方面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并探讨了“四史”学习的三大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普及为青年农民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可能性。运用量化研究方法,探讨互联网使用对青年农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变量后,青年农民微信朋友数量对网络政治信息获取、政治意见和态度以及间接网络政治行动产生显著影响,而对直接网络政治行动没有产生显著作用。与"媒介替代"解释相比,青年农民的网络社会资本对网络政治参与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对于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决策透明度,增强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合法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网民参与的非理性和可操纵性,对政治决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而言,网络政治参与在政治决策中利大于弊。鉴于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和干扰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善待、善用、善管互联网,用好用足网络民意这个巨大的"智库",使其更好地为中国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合法性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途径,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新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政工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创建传统与现代交融、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时空跨越。网络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网络带来的机遇。通过网络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急剧增加的网民规模和不断拓展的网络新闻,使网络舆论成为政治生态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对公众决策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网络舆论既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也适应了现代民主治理的趋势.在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公民政治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如何客观地看待网络舆论对公众决策的民主参与的影响,探讨如何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扩大公众决策的民主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浪潮正迅速席卷全球,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社会公众以网络为载体,自由表达自己的言论或观点进而形成了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5.
杨建宇 《今传媒》2013,(5):23-25
我国的网络政治参与虽获得一定程度发展,但以参与主体、参与内容、参与成效衡量,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参与的生态环境也相对脆弱.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障碍有依然客观存在的“数字鸿沟”、电子政务进展中的局限、“网上”和“网下”的分离、制度滞后造成的政治焦虑以及威胁网络秩序和安全的黑暗力量.唯有实现普遍接入普遍服务的“数字机遇”,继续推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电子政府建设,将促进政治制度变迁和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结合起来,并探索体现国际共识,具有“合法性”的互联网治理机制,才能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网络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进而影响社会民众、改变规制的事件频频发生,从"浦江猪"、"陕西周老虎"到"房姐"、"表叔"等等,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网络已经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表达渠道,网络舆论走向影响甚至决定着现实问题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匿性、离散性、渗透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因此,发源于网络上的舆情有着区别于传统舆论的特征。首先,表现在意见主体上,自由而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已达2.21亿,网络成为广大群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经济及政治交流的一个平台.上至中南海,下至县市区,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民意都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去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曾引用美国老报人斯特朗斯基所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来比喻互联网,希望网络能成为民众与中央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涛总书记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新形势下高校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网络舆论的形式、特征和影响因素,不断改进舆论引导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9.
赵淼  孙亚靖 《东南传播》2012,(12):33-36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微博已逐渐深入到国家政治与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今传播的一大特征。对于微博构筑的网络公共领域,许多学者已从微博议政、阅听人、传播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析与解说。本文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为契机,以"网络315微博投诉——315即将到来之际,新浪财经邀请您参与微博维权活动"为案例,对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微博参与情况这一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娱乐、恶搞的时代,任何媒介事件都可以成为网民消费的对象,以往严肃的政治话题也可以迅速成为网民娱乐消遣的对象,并获得广泛的传播力,其背后是网络消费政治文化的兴起和公民热情参与现实政治的体现.如何理性看待网络消费政治文化是把握当下舆论转型的重要基点之一,而由此引出的网络反腐成为政府当下或很长一个时期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