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两头,带中间”是我国现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关注的是优秀生和后进生。优秀生因其突出,可以拿名次、获奖,为教师、班级乃至学校增光添彩而受到青睐;后进生因其突出,易闯祸,惹乱子,给教师、班级乃至学校脸上抹黑而成为“重中之重”,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那些既不出类拔萃,又不惹是生非的中等生,则往往被班主任“囫囵”视之,造成集体性疏忽,实质上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成了班级教育的盲点。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中间层学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抓优秀生可以提高优秀率或升学率,抓后进生可以提高合格率或毕业率。所以,如何抓好“两头”是每个学校和每个教师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而对于夹在“两头”之间的中间生,因为他们既不出类拔萃,也不惹是生非,所以在管理上往往被忽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然而,中间层学生是后进生的预备队,是优秀生的后备军。因此,认真研究中间生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轨迹,对他们加以强化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不可忽视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班级管理中,班任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两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优生、差生”,中间自然就是“中等生”了。平时,班任接触最多的就是“优生”和“差生”了。“优生”是学习上的尖子,班级的佼佼者。所以,班任时时注意“优生”的一举一动,为他们提供一切优越的条件。“差生”是让班任最费神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差,纪律也不好,常惹是生非,给班任找麻烦。班任要想管好班级,首先要管住他们。因此,“差生”也成了班任经常关注的对象。而且有的差生并不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在文体活动中表现很优秀,为班级争得荣…  相似文献   

4.
“抓两头,带中间”是我国现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关注的是优秀生和后进生。优秀生因其突出,可以拿名次、获奖,为教师、班级乃至学校增光添彩而倍受青睐;后进生因其突出,易闯祸,惹乱子,给教师、班  相似文献   

5.
勿忘班级的“中间层次”浙江省缙云中学校施永忠,蔡挺槐班级工作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抓两头,带中间”,就是一头抓先进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头抓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从而带动处于中间的一般学生,使整个班级集体共同走向进步。实际上,这种做法导致了学...  相似文献   

6.
中等生在班级中占大多数,是班级构成的核心群体。他们在学习、纪律等各方面表现并不差,但也存在一些容易忽略的问题。学生的可塑性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如果教师简单地依据成绩将学生划分“三六九等”,自然就会陷入“抓两头带中间”的误区,这既不利于教育管理班级,也不利于培养发展学生。对于中等学生这个群体,教师既要找到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优、缺点,也要看到他们在课外活动或日常生活中的不足和问题。教师应坚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准确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相似文献   

7.
班级工作勿忘“中间层次”施永忠,蔡挺槐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特别是班级具体工作,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作“抓两头,带中间”,就是一头抓先进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头抓落后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从而带动处于中间的一般学生,使全班学生共同走向进步。但是我们发现,在...  相似文献   

8.
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尊重、理解,是让“孤雁”归群的“秘诀”。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同他们交朋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的基础上,对这些在班级中不显山不显水的同学的情况作重点了解,并找到他们在学习中表现不出色、参与班级活动不积极的“症结”所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使这些学生消除心理顾虑,向老师敞开心扉,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尽快融入集体,使自身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吴大荣 《文教资料》2005,(28):11-12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都心知肚明这样的一个不是等式的等式:抓“优秀生”可以提高优秀率、升学率;而抓“后进生”则可以提高合格率、毕业率。所以,如何抓好“两头”是每个学校和每个教师必须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然而对于夹在“两头”之间的中间生,他们既不出类拔萃,也不惹是生非。所以在管理上往往被忽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然而,他们是“双差生”的预备队,是“优秀生”的后备军。因此,认真研究中间生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轨迹,并加以强化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新课题。中间生通常有以下几种不良心态:第一,浓厚的平庸…  相似文献   

10.
抓两头、促中间常被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通用做法。然而,一“抓”、一“促”力度不同。“促”的对象往往成为班级管理中被忽视的群体。一个班级的学生状况大都呈纺锤型,即优等生和后进生占少数,中等生往往占绝大多数。而一般中等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他们在道德、学习等方面的表现不前不后,不左不右,  相似文献   

11.
孙雁群 《今日教育》2007,(2S):30-31
“抓两头带中间”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将工作着眼点放在人数少的“两头”,凸显的是班主任工作中充满智慧的“推”“拉”技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丢中间”的局面。任何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即“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  相似文献   

13.
提高“中等生”作文兴趣的措施□安徽朱恒平蒋恩普易坤锋中等生易被教师忽视,他们的作文基本符合要求,没有多少错别字、病句,但缺少特色,教师批改不需要费多少笔墨,久而久之,教师习惯地忙着抓两头(优、差)想带动中间,其实是把他们放在一边,他们对作文兴趣就逐渐...  相似文献   

14.
如今,学生不听话,班级难管理,成为教师课上课下的家常话。多数班主任抓班级工作的重心是在“管好”学生上下工夫。这些班主任总是在扮演着班级的“主角”,喜欢滔滔不绝地向学生发号施令。其实,真正优秀的班集体并不是班主任“管”出来的。其关键应是:班主任要心系集体的每一个分子,甘当班级的“配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学生。现在,班主任一般注意“两头”,而不注意“中间”。似乎这些“中间”学生,既不能为班上增添多少光彩,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麻烦。因而虽有“抓两头带中问”的说法,也没认真考虑怎样去“带”,甚至不自觉地将“带”变成了“丢”。  相似文献   

16.
黄海英 《中学教育》2003,(7):35-36,31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抓好班级的教学质量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 ,许多班主任的一个普遍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这不失为班级工作的一种好办法 ,但多数教师在“带中间”这一环节上比较薄弱。其实在班级中占比重最大的应是中等生 ,中等生由于他们不成熟、不稳定 ,所以各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 ,平时表现平平 ,常不被老师重视。但他们身上也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 :要求进步 ,羡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赖 ,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等。因而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 ,如果我们什么时候“放一放” ,他们…  相似文献   

17.
“中间生”是指介于学习“尖子”与后进生之间的一类学生。近年来,许多教师和家长在抓“尖子群”和转差工作中倾心竭力,而忽视了“中间生”的培养。“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孟子传给后人的一大“乐事”。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中,现在的少年“英才”就产生于各类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英才”是各学校的“门面”,值得重视;“转化成绩差的学生”,是上级下达的硬任务,不抓不行。而“中间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教师课堂提问的是尖子,课后谈心的是差生。而“中间生”在教师的印象中很浅很浅。中外教育史上不乏…  相似文献   

18.
每个班级都有优秀生和学困生,然而,教师心中的天平往往容易倾向于优秀生一边,而把学困生置于“第三世界”。熟话说:五个手指都不一边齐。又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也正因为他们被“困”,所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给他们更多的爱。怎样才能让他们心中的荒漠开辟成一片绿洲呢?  相似文献   

19.
张坚 《中国教师》2004,(8):58-59
据报载,沈阳市中山中学出台了“学生罢免教师”的“新举措”,班级要不要某个老师,学生说了算。如果一个班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某个老师不合格,那么,这个老师就会在三天之内被调换。该举措自推行后,社会上不乏叫好之声。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对这种“学生罢免教师”的做法,实在不敢苟同。诚然,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满意的教师,“罢免”他们不喜欢的教师,这是对学生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是重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危机感,使他们树立民主、平等的服务意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优…  相似文献   

20.
一枝独秀不是春,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优秀生和后进生都在少数,而中等生所占比例最大,但教师们却对他们的关注最少。许多班主任试图用“依靠抓两头来带动中间”的方法搞好班级工作,结果却导致“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往往把鲜花样的微笑、阳光班的温暖给了尖子生,把个别辅导的机会和一些鼓励性的话语给了后进生,而那些“不上不下,不饥不饱”的中等生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能待在被遗忘的角落,没有阳光雨露,甚至雨雪风霜都没有。久而久之,他们便渐渐失去了对成功的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赏识的心也渐渐冷却下来。有的学生有时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或发泄一种反抗情绪,课内、课外故意捣乱,渐渐便加入了后进生的行列。可见,对中等生的爱与关注是班级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