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种广告创作理念,主元素正被广泛运用。本文试就其起源及传播提出一个引论。广告目标受众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主元素意识的兴起.而这种兴起又会导致广告目标受众的更扩大化,主元素理念的建构正是从不同类型受众各自独立的文化观念复杂的交汇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结果,是创造的成果。主元素理念通常呈现为一个创造性的词语(或语词),统领其广泛的表现形式,而这种形式所指代的愿景往往是乌托邦式的,并以商品或服务作为其愿景实现的预设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辨析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三种学说:摹仿说、表现说、劳动说,指出这三种学说的理论预设之误:跨文化语境当成同文化语境。为克服这些理论预设的错误,本文引进"跨文化"研究方法,认为从文化哲学上进行总体把握是超越单个学说偏见的较好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变化更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共传播的格局与模式。在“生命共同体”理念下,以自然、生态为核心的公共传播叙事更加凸显人类命运的共同内涵和丰富的生态情感。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公共传播叙事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担的角度扭转叙事的逻辑,关注生态理念与生态事件,充分挖掘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价值,强调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的情感联络。以公共传播叙事策略的转变与完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发展的责任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应对,以此全面推动生态对话机制的建设以及“生命共同体”的达成。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赋予了受众更多传播主动权,受众与传者的联系更加紧密,大众传播原有的传播模式正面临被解构的冲击。在新媒体环境下,为有效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建立和谐传受关系,有必要提出"表达共同体"概念,以依托新媒体,促使传播者重视协商传播、信任传播、行为传播。这是新闻传播理念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出版活动产生以前,人类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和简单的符号记录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保存,但是由于口头语言和原始符合记录受到时间、空间和内容的限制,人类的许多早期活动资料很难保存下来.而早期的出版活动产生以后,人类文明才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通过对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人类遗迹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文明起源的历史也是传播媒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并呈现出从身体媒介(人体系统)向体外媒介(实物系统)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杨跃辉 《今传媒》2021,29(4):1-3
新媒体的出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借助新媒体渠道讲好中国故事,掌握对外传播的主导权,是中国"走出去"战略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和现实课题。如何能够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效传播途径,是本文重点所探讨的问题,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提倡国家之间共同发展,还呼吁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这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中存在对中国"和平崛起"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错误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加之我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所以要优化传播方式,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好地宣传。  相似文献   

8.
李佳  魏冰 《中国出版》2023,(7):11-16
莫斯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传播的第一站。长期以来,该理念成为俄语新闻界、学界、政界关注的热点,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俄语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背景下,研究通过对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俄语新闻报道、图书著述、学术文章等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与文本分析,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俄语世界的传播路径与范围,以期深入解读其在俄语世界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冯菲 《大观周刊》2012,(16):223-224
语文教学课堂需要“预设”,而实际教学中往往被“预设”束缚,老师总是想法设法把学生“引”进“预设”中来,这就冲淡了课堂上师生真正意义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一堂课的经历,让老师和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生成”带来的阅读教学的新境界。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预设,还要充分重视和巧妙利用课堂生成的种种机会,追求更加优质、鲜活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0.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讨论,是围绕“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的。其中,他对印刷品与“想象的共同体”的关联论述,启发我们去思考广播对听觉共同体的想象。从“想象”到“听觉”,广播在技术驱动、文化规范和价值认同上团结着民族的力量,人们通过广播创造的共时性经验,展开沟通、表达、连接,继而形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新闻框架作为新闻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不仅能够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态度和判断,也是媒体机构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框架研究成为了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研究主题,不少传播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随着新闻框架研究的不断增加,新闻框架的概念却变的越来越模糊。其结果使得新闻框架效应无法与其他说服效果相区分,丧失了其理论特色。厘清新闻框架的理论起源,坚持以“一般框架”为研究导向,是明确新闻框架的概念,推动新闻传播中框架理论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的讲话精神,结合典型案例探讨卫生健康领域国际传播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并结合国际战略传播的理论视角,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文佳 《新闻世界》2012,(1):114-1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广告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对如何运用“中国元素”打造成功的广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福柯的生命政治研究阐释了生物性的身体与政治性的权力之间的融合与渗透,生命政治研究开始了历史性的变迁,并影响了哲学的生命政治思考。继承福柯、阿甘本等人的生命政治思想与德里达的免疫思考,埃斯波西托从词源学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考“免疫”概念。埃斯波西托不仅哲学地思考免疫学,而且从免疫学科学的角度看待哲学,呼吁一种肯定性免疫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厘清库恩反思科学的两个重要概念——科学共同体和范式,并将这种"库恩式"的思考引入传播研究领域,对该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和范式进行考察和分析。由于长期以来传播研究领域主要存在着两个分立的"亚学术"传统——人际传播研究和大众传播研究,且多种流派(学派)共存于传播研究领域,因此整个传播研究领域不存在一个相对统一的"学术共同体"及其共同范式。尽管如此,在大众传播研究的"亚学术"分支里却孕育出了一种以效果研究为重心的"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16.
当恐怖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正在危及人类共同发展的未来时,中国向世界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智慧。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该理念不仅为传播学科带来了研究的新思潮,更被认为是转变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国家形象,甚至重建全球传播秩序和全球认同的新的契机。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人类命运共同"理念下共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平等对话的新世界尤为重要,而其路径与方法这是新闻传播学科未来的方向与担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这次重大外交行动,硕果累累,最重要的是传递了中国将坚定不移以“互利共赢”理念开创周边外交新局面、把中国的发展寓于亚太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打造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8.
碧山共同体是左靖与欧宁等策划团队在反思中国农村现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尝试。其初衷是对农业传统的忧虑和对过度城市化的批判。碧山共同体计划动员各地的知识分子、艺术家前来碧山,通过让知识分子、艺术家与农村居民共同协作,试图提供一种新的乡村建设思路,从而避免农村被简化为旅游景点或迅速地被城市吞噬。  相似文献   

19.
李婧 《新闻世界》2009,(7):177-178
中央电视台举办了2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中国观众必不可少的年夜饭,它除了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提供狂欢之外,还是一种重现民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一种全新的方式。春晚是一场合谋,参加这场合谋的是时间、晚会的各个版块以及晚会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它唤起了观众的民族记忆,构建了民族这个想象共同体。这场合谋是完美的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0.
陆地  杨雪 《当代传播》2020,(2):61-66
庚子鼠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部分地区肆虐,中国以举国之力应对。在此次疫情中,中国人民并非孤军奋战,很多国家或雪中送炭,或真情寄语,表现了人类大家庭应有的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但是,也有极少数国家或视而不见,或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这次疫情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损失,但也刷新了中国人的国际观,让中国人看清了谁是患难与共的朋友,谁是生意上的朋友,谁是真正的对手,让我们认识到了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