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素主义教育见解独到精辟,追求对社会文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强调对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共同要素的继承和发扬,强调并注重教师在学生发展上的训练和主导作用;倡导接受式学习。这些于今天追求多元发展、走出单一对立格局萌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网上或者各媒体上搜索一下布鲁纳,就会发现,当今教育界对布鲁纳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他的认知主义教育理论上,停留在他的结构论上,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但早在16年前,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就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已经从认知主义教育观转向了文化主义教育观。布鲁纳是参与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建筑师。1960年,布鲁纳出版《教育过程》一书,使他代表了皮亚杰的结构理论而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之作。但是,在享誉36年之后,布  相似文献   

3.
在网上或者各媒体上搜索一下布鲁纳,就会发现,当今教育界对布鲁纳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他的认知主义教育理论上,停留在他的结构论上,并以此来指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公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参与的、积极的加拿大人。相互尊重应被视为多元文化社会中加拿大人的基本素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特别是对相异文化的欣赏、包容和尊重,通过文化的相互尊重为文化间的互惠合作提供重要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6.
教育思维是一个新教育理论范畴。所谓教育思维,是人类的教育实践理性,是教育理论认识在教育实践面前的凝结,也是教育实践经验在人们认识中的凝结;就其实质来说,是一定的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教育观和教育操作思路在教育思维中的统一是必然的,其实质是人的意识功能在教育认识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者提出“教育本质”问题本身的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质”的追问方式。作者认为,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局限,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存在上,当代教育哲学的任务就是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周淑媛 《海外英语》2013,(9X):175-178
自我东方主义指的是东方世界用东方主义话语方式言说自身。翻译,作为东方世界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作为不同文化间的桥梁,不可避免的受到自我东方主义现象的影响,成为巩固殖民主义话语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英译本中的典型例证,文章旨在揭示中国译者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探索张爱玲翻译中自我东方主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并就中国译者如何重塑自身文化身份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以期帮助有自我东方主义倾向的中国译者走出困境,找到自己真正的文化根基,在推动中国特色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杰罗姆·布鲁纳是当今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其基于认知心理学对"教育的过程"的研究被誉为教育理论上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末,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开始将基于"文化论"的心理学用于对"教育的文化"进行探究。其教育思想历经了以认识科学为基础的"第一次认知革命"向以文化心理学为依据的"第二次认知革命"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影响到美国的教育发展,同时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也具有发人深思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育中的文化主义方法是霍尔斯在汉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专家会议上正式提出的。该方法丰富了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化主义方法的产生、组成要素,以及它的目的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一、怀特海主义与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过程研究领域,东西方思想家的深入交流描绘了一种广阔的前景:两种文化协同发展,相互激活对方的创造潜力,进而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这种前景最充分地体现于教育领域,各种形式的人类探索和好奇心都蕴含在教育中.本文试图把过程哲学创造性地应用于教育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思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本文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审视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研究,梳理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领域中的多学科艺术教育的学术谱系,将有利于现代艺术教育的重构和发展,也标志着当代世界艺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与形成.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育的"生产"与"自我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学教育过程及其效率、效果等为研究内容 ,认为大学教育是一个“生产”与“自我生产”有机统一的双重“生产过程”,从人才质量的角度探讨了优秀人才的培养与“批量产出”问题 ,研究并提出了大学教育的“自我生产”机制及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本体论问题本身具有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内在地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体”或“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体”和“本质”的追问方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贫困,教育本体论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价值上,当代教育哲学就是教育本体论;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这种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化研究的主导范式是"消费主义"与"文化主义",并对与其相对的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主义"、"自然主义"进行了批评。本文通过对相关思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文化主义的落脚点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自然主义的落脚点是"人与物之间的自然关系",而这种自然关系在马克思物质生产论中又具体落实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消费主义快感论强调的是立足于人人间社会差异关系的某种"观念变换",而生产主义强调人的享受也可生发自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梳理出文化研究的四个基本维度,有助于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概述布鲁纳学术思想巨变的基础上,评介其对文化心理学缘起与未来走向、叙事研究方法、文化与心智关系、民俗心理学及其教育意义等基本问题的论述。最后评介了台湾学术界兴起与此有些相关的"本土心理学运动",略论其进一步开展反身批判的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deological change of Bruner from his first cognition revolution to the second cognition revolution and introduces an important peak i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ultural psychology.It also discusses Bruner’s statements about cultural psychology on issues of its origin,future trend,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mind,folk psychology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educational studies.Finally,the writer makes comments on the indigenous psychological movement started in Taiwan academic circl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reflexivity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7.
一布鲁纳简介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中上阶层家庭,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布鲁纳1937年毕业于杜克大学,即行进入杜克的心理学研究生院,翌年转学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动物知觉和社会心理学,在著名实验心理学家拉什利(K·S·Lashleg)指导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数学观和教育观对新世纪数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中国文化传统为东亚各国的主导文化,也是世界的主要文化之一,探索这个伟大文化的思想对当代教育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此外,中国传统的数学观和教育观对新世纪数学教育可能提供不容低估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是由美国犹太裔哲学家喀兰于1915年首次提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则在20世纪中期以后受到世人的关注。后因多元文化主义倡导者的哲学立场与教育主张有出入,而导致其陷入困境。文章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探究了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战后三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浪潮,不仅使联邦德国出现了严重的移民融入问题,也滋生了少数德国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倾向。为了应对移民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德国逐渐形成了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即要求保护移民文化的多样性,又强调构建以《基本法》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价值标准。以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德国发展出针对移民社会的"存异求同"教育理念与政策,一方面承认当今德国多元文化并存的事实,教育学会尊重、包容异文化,学会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保护移民非主流文化和社会文化多样性;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认同一种社会共同价值观,倡导融入主流文化,实现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移民社会的教育理念与政策从入学要求、课程设置与标准、毕业资格考试、师资培养等方面对德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构成了冲击。以"一体多元、存异求同"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有利于德国构建文化多元性和谐社会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