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静  金波 《培训与研究》2010,27(1):41-42,52
大众十分喜爱通俗的图像形式,人们对于美感的认知由单一的高雅艺术逐渐转移到更加贴近生活的通俗艺术,其审美心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态度,站在一个开放的、互动的、信息化的时代,大众有权利认定自己的好恶是否具有品位,并决定其是否符合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2.
大众消费时代图像文化的勃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怎样面对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尤其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变化规律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论文从大众消费时代的消费对象、图像文化的特征和图像时代审美取向特征等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54):186-187
现如今,我国大众审美面临着无个人审美阶段,究其根本是缺少审美经验、理论,人们并未对审美进行思考。因此大众审美存在明显的从众心理,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没有形成个性化差别,人们没有深入理解到审美的核心价值所在。文章对国人审美现状进行分析,并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探讨培育大众审美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久居芝兰之室不闻花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我们身处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紧密交织。本文基于对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的理解,分析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在文化参与上的大众性、商业性、复制性的契合;以及在审美方面之个性化、多元化、娱乐化的契合,并以此让读者对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有更深地了解。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艺的叙事特点、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文艺是乡间民众的精神生活方式,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生存观、价值观,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精神图像和审美追求,在叙事上体现出神话传奇式的叙事、因果分明的叙事逻辑、全能的叙事人、简约的结构方式、线性推进的故事进程等特点。因此,大众文艺的审美规律有别于现代文学艺术,具有独特性,它所蕴涵的思想元素、艺术旨趣和审美习惯具有原生态价值,化繁为简的审美模式、道德教化功能成为中国文学吸取的宝贵资源,普世情怀的价值追求及其表达为中国文学艺术确立了一种维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部曲》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但由于创作者的思想之根深深扎在黄土地上,情感之绳紧紧系于人民大众心上,才使作品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本文深刻揭示出创作舞台剧的艺术规律,必须以讴歌大众精神、大众理想、大众情怀为内核,以人民喜闻乐见形式为特点,这不仅是人民艺术家应坚守的信条,也是要成为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操守。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与高校审美文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审美文化教育是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背景下,高校审美文化教育不应亦步亦趋,丧失高等教育的宗旨,而应找到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切合点,使之成为能够迎合青年学生接受心理的审美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大众审美文化是一种商品,因而具有消费性,拥有自己的消费主体与消费载体,其核心消费动机是娱乐动机,还有审美、认知、社交等其他动机。消费性对大众审美文化既有正面影响,亦有负面影响:一方面,使大众审美文化具备发展的活力,促进其普及;另一方面,导致文化个性的丧失,弱化大众的审美能力,并产生媚俗倾向。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文化已成为今天的主流文化情况下,“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的条件下,工业产品的设计一方面要体现大众审美情趣,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要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以提升大众对工业设计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大众审美的教育应当从设计入手.设计的目的在于构筑经典的生活模式.民众对审美的认可是盲目的,从众的.设计如果没有自身的归属感,和对传统的充分自信,就无法引导民众建立起当代的经典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艺术化、产品市场化、复制标准化、平面快餐化和媚众媚俗化是现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在对其作认识价值判断的同时,本文还深入简要地讨论了当前普遍流行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大众审美文化对人类生活和文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即最广泛的平民性和大众参与性消除了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的意识形态模式,凸显了感性特征,在游戏的快乐和消遣中使生活日益审美化。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最主要的在于过度追求感性快乐与享乐主义,淡化和丢失了理性,造成价值观念的误导,当前大学美育的新课题应是加强感性教育,培养提高青年学生高尚的趣味格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绘画艺术审美性的归纳、审美问题复杂性和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观念的积淀等多方面深层次剖析了大众审美与个体审美的矛盾根源,相互转换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大众审美与个体审美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对体,而是可以相互转化融合的关于审美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学属于精英化诗学,草根大众属于无言的沉默者。当前,大众文化已经成为时代审美主潮,当代诗学却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在此情况下,有必要构建大众审美诗学。  相似文献   

15.
当代动画视觉形象引导大众审美,视觉文化与动画视觉形象审美互相影响,文章以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审美变迁为例,简述了视觉文化的大众性。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大众审美变迁说明:动画视觉形象的构成条件、表现形式、媒介之间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6.
生存感性化和审美世俗化在今天的生命个体上已经融为一体,而这也成为当今人们对于文学认识的期待视野。文学研究乃至文学理论的教学应该加强对于这一时代审美精神和审美主流的关注。文学研究和高校文学理论教学应将消费时代的大众审美作为新的切入点纳入课程体系,激活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7.
当下“超女”类娱乐节目充斥荧屏,并一度受到大众的欢迎。娱乐文化走红,一方面大众的日常生活得到了丰富,平民有了亮相的平台;另一方面娱乐文化视野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大众审美走向?特别是对和谐社会中的文化建设又形成了怎样的冲击呢?面对如火如荼的娱乐热潮及热情参与其中的大众,必须做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
汪雪丹 《天津教育》2020,(21):109-110
在《图像学研究》中,潘诺夫斯基清晰地阐述了图像识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重在解释图像的自然特征或其形象;第二层:关注图像所再现的故事或特定主题的解释;第三层:重在挖掘图像的内在意义及其象征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解释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来探析大众审美观念的心理因素,以期从审美主体自身找到大众审美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