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今社会,中国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与重点。古代大哲学家王夫之曾言":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他是从阴阳的角度论证动与静之间的关系,证明动与静是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绝对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而在相对静止中又蕴含绝对运动,两者有一种辩证关系的存在。在动静发展之中也就会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现象,进而促进着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舒佑辉 《武当》2005,(12):15-16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经:经系径路,譬如途径,贯通上下,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络是脉络,譬如网络,它比经脉细微,纵横交错,网布全身,是经络系统的分支部分。经络与人体五脏六腑密不可分,经络中的经气,源于脏腑之气。所以,经气的虚实,又决定于脏腑的盛衰,人体通过经络的作用,把所有的  相似文献   

3.
薛蔚昌 《中华武术》2007,(12):43-44
(一)太极拳概论太极拳的前辈宗师和经典著作讲,打太极拳用的是"虚无劲",即"意"。准此道者,谓之正路。可惜,时下少之又少。打太极拳用的是"习惯力"。以此行拳,谓之歧路。这成太极拳的主流。太极拳传至当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相似文献   

4.
(一)从"内三合"说起武术名谚: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话听起来简单明了,做起来恐怕就不一定到位。太极拳的理论丰富,自给自足,自成系统,似乎无人提及"内三合"。然而笔者在长期的太极拳实践中,却逐渐感到了它的存在,试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内三合"对于内家拳来说,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要领。太极拳属于内家拳,这"内三合"当然也应是太极拳的要领,应加以探讨和吸纳。  相似文献   

5.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八个字是太极拳法和某些内功拳法所特有,他种绝大多数运动、日常行卧起坐、劳作及绝大多数外功拳都不具有这个特性。  相似文献   

6.
胡伟容 《武当》2005,(9):15-16
太极拳是内家拳,拳谚云“内功拳首在练意”。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如何加强意识的修炼、如何用意识指导实践,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习练太极拳,“意”是很重要的。故前人有“凡此皆是意”之说, 而拳论中“有意却无意,无意出真意。”孙禄堂大师《拳意述真》中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  相似文献   

7.
刘军 《中华武术》2003,(11):24-24
太极拳运动动作变化多端,每一动作既要求手、腿、身、步的高度配合,还要求身体运动与内在精神意气的协同一致。即所谓“外三合”“内三合”之说,意与气合是内三合中所强调的主要关于“意”与“气”的凋节配合。意与气合广泛地存在于体育运动之中,而太极拳在意与气的要求或体验上特别突出和明显,它是太极拳教学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简要阐述简化太极拳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功能,在总结了简化太极拳的动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学中练习简化太极拳的注意事项,即要达到简化太极拳的健身强益心的功能就要从"意"、"气"、"顺"和"拧"四方面加以练习。  相似文献   

9.
赵堡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但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赵堡太极拳和其它几个主要太极拳种一样,有它鲜明的特点和独到的要求。概述了赵堡太极拳的起源、特点和练习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兴洲  李仲良 《武当》2003,(6):13-14
基本特点及练法 张祖意合太极拳的特点为脱胎、换骨易筋、洗髓。它有五种功法:坐、卧、站、行、动。 坐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站则筑基养气,行则借足于坦途,动则练养结合。它有内外五形十大练法: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练法共分三部。  相似文献   

11.
论陈式太极拳的腰裆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练习陈式太极拳中怎样掌握腰裆.对腰裆的练习要求及方法进行了论述与分析。认为无论是在盘架子还是在推手格斗中,腰与裆都应密切配合,而裆部的运行路线应该“锅底型”与“∞字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一门融哲学、心理学、力学、美学等为一体,并注重以慢求快、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技击艺术。要想学好太极拳,必须先明理,后练拳,即由先"心知"而后"身知",只有经过无数次"体用结合"的练习方能领略太极拳神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浅析太极拳教学中的“意”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水平,使太极拳练习者技能得到进一步增强。本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太极拳“意”与“气”进行了阐述,提出太极拳教学中应注重“意”与“呼吸”及“气”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它对身体各部位都具有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它强调阴阳平衡,内修外练,注重和发挥“调心”的作用,形、气、神融合一体,从内到外,从动到静,养练结合,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安逸稳定,净化心灵,宁静致远,使人与自然、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达到和谐统一,对人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高校太极拳“意”与“气”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太极拳"意"与"气"教学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意"与"气"认识;强调"意"与"气"的配合和对太极拳内气和用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兰海 《精武》2005,(4):43-45
现在,我们通过杂志将原作的相关部分刊登出来,并请广大读者给予公正的评价,既是还两位老人一个公道,也是以此为鉴,将太极拳发展过程中的一点真实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如何才能提高腰部力量和腰部的柔韧性以及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用腰、练腰,从而为太极拳爱好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及理论指导,同时也加深太极拳练习者对“腰”的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并为练好太极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太极拳教学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有效的安排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起到进一步普及和推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与伦理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智 《中华武术》2002,(7):28-29
一、从太极拳修炼的“运劲之功夫。先化硬为柔”,从“柔”之属性析老子“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无为人生。太极拳起步修炼要求人们全身放松,内心清静,以柔软的姿势去原有的拙劲、蛮力。通过这个“柔”的手段“无欲以观其妙”(老子言),太极拳以“无欲”的方式,求它的最高境界,其实人间万象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