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般来说,生态学是自然学科,而美学则是人文学科.由于这两门学科性质上的不同,就导致了由生态学与美学相结合而产生的生态美学学科性质的不确定性及两者之间的不可通约性.生态美学既不能解决美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又不能为现实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某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反而将美学置于一种与自身基本特性相矛盾的尴尬境地.生态美学只能是一门有学无美的致用之学.  相似文献   

2.
电影《马语者》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与生态美学思想不期而遇,主要体现了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之美。影片所体现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万物皆有灵的生态美学理念;万物平等的生态美学本质;仁爱的生态美学精神,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美学理想。电影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进而延伸到人与动物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从而体现了生态美学的最高境界,这也是影片《马语者》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3.
丛玮 《文教资料》2011,(36):8-9
生态电影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并在好莱坞电影中大量存在。尤其是近年来,《世界末日》、《2012》、《阿凡达》等大手笔、大制作的电影在全球上映,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生态电影的非凡崛起。关注生态电影.并运用生态美学和生态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去对它们进行研究并发掘其美学价值就显得意义格外重大了。本文就将对生态电影的美学意蕴和美学价值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是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学术回应,有着强大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学理渊源,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态危机与中国芙学学术焦虑的应对;其思想切入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人、自然与社会应遵循的生态规律,三者的有机结合升华为一种超越现象界的、不在场的“存在”层面,从而营造芙好的精神家园,获得高层次的情感慰藉和精神升华。生态存在论荧学是在生态存在观哲学基础上产生的新型美学思想;它的视角是把审美当作人最根本的生存方式。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芙学的提出丰富了当代美学,由此而派生出相应的文学生态批评方法;为中外美学思想的交流搭建了一座平等对话的平台,打通了中西美学的交流通道。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里面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学界对其中的文体论、创作论等已经作了充分的研究,文章将从生态美学的视角,以《原道》、《明诗》、《物色》三篇为例,从“自然会妙”、“顺美匡正”、“情以物迁”三个层面对其生态美学智慧进行探索研究,并力图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当对工业文明反思和超越的“生态文明”时代到来时,中国学者在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了新的研究空间——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考人之生态本性的建构,探讨人诗意栖居的存在状态。正当生态美学思想从哲学到生态学再到美学层层推进研究之时,当代作家迟子建悉心创作了长篇小说《候鸟的勇敢》,该书从自然生态维度的审美书写、人物形象的生态本性建构、独特的生态空间构建和生态人文主义精神的传达四个维度,以生动的文学画境具体诠释了当代生态美学的思想,为读者带来一场穿行于文学画卷和美学思想之间的阅读盛宴。  相似文献   

7.
《周易》具有一种"重生"精神,肯定与歌颂"生""生生"品格,以"生"为"美"与最高审美域。这种"重生"精神具有一种浓厚的质朴、率真的风韵品性。并且,《周易》还对"乾元"与"坤元"等两种"阴阳"元素的生命底蕴与生命潜核进行了深入考察,极力赞美"大哉乾元""至哉坤元",推举生命的"动静结合"之"美",推崇"保合太和"之生态审美域。运用现代生态美学理论,对其"重生"美学精神以及"生""生生"等概念作一阐释,揭示其生态美学意义,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生态学是一门以物理、生物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学科,而美学是一门以人类精神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显然,这两门学科之间在性质上具有根本的不同之处,两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可通约性.正是由于这两门学科在性质上的异质性,就决定了由生态学与美学相结合而产生的生态美学学科性质的不确定性.这种缺陷必然使生态美学既不能解决美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又不能为现实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某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反而将美学置于一种与自身基本特性相矛盾的尴尬境地.因此,所谓的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一个时髦的伪命题,充其量它只是一种有学无美的致用之学.  相似文献   

9.
《太平经》作为道教最早的典籍,其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包含着深刻的生态美学思想。本文首先论证和阐发《太平经》最本质的哲学思想,继而与当代生态美学思想进行联系,从生态美学中的大道本源论和生态存在论来论证《太平经》的思想内容具有生态美学思想品格,以便对《太平经》进行生态美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关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关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关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关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关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183;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关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关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关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1.
生态美学关注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在广告语言中生态美学的体现也无处不在。英汉广告语言从语言层面体现了和谐、崇高、朴素、共生、选择等生态美学纬度,同时生态美学也给英汉广告语创作启示和反思,从而避免英汉广告语创作的不良倾向,生成生态美的广告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2.
袁鼎生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卓有成效的理论家。他以美学的元理论研究和美学史研究为基础,结合生态学方法论和景观生态的应用研究,最终上升到生态艺术哲学的思考,以系统整体创新的姿态,建构了当代独特的生态美学体系。整生范式是其生态芙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应用研究构成其生态美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超循环研究是其生态芙学体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建构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最高审美原则,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处于和谐协调的审美状态和生态存在,这也正是生态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标。因此,生态美学理论的研究、丰富和完善将给建设和谐社会以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7,(2):12-15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吉光片羽的佳作。"桃花源"营造的空灵润秀、神奇轩举美境,千百年来成了古今作家援景寄情的一片沃土,同时也构筑了广大民众神往渴盼的洞天福地。"桃花源"貌似东方式的乌托邦世界,其实是自然生态乐园的诗意呈现。从生态美学视野审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发现"桃花源"体现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有机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文史知识的丰富对读写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懂得文史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之,文史知识很贪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253-256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的概念内涵、政策依据及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仪器设备维修价值的评判依据及数量标准,探讨了仪器设备维修价格的计价形式、内在构成及定价方式,概括了仪器设备维修的实施方式和机构选择,梳理了仪器设备维修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界定了仪器设备维修经费的筹措渠道及其使用范围,为提高仪器设备维修的管理质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了一种理论概括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思政课的内在属性,二者相统一是办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对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但在思政课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去理论化...  相似文献   

19.
从词源学考证,异化是一个含义丰富且有争议的概念。而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时期,异化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外化、异化和对象化。从异化观中引申出来的美学观点在异化与对象化关系、人的本质和审美层面等问题上表现出不足,因此可以从历史和唯物的、自由和实践的角度提出:美是具体的肯定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最自由的显现,其显现过程就是自由的实践,显现方式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20.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