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严家其在接受广东记者专访时指出,新闻改革是“关系到建立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大事”,并认为报纸“应该多元化”,而用新闻监督政府则是“无疑的”!  相似文献   

2.
既要提高开放程度又要把握好适当的“度”既要提高新闻报道的开放程度,又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度”,这是新闻改革中需要继续进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理解开放程度?光明日报总编辑姚锡华认为,开放度,就是相信群众。读  相似文献   

3.
强化新的现代新闻意识刘扬在《青年报人》上撰文指出,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在自己的头脑里注入或强化新的现代的新闻意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历史意识”和“读者意识”。所谓“历史意识”,就是新闻记者(和编辑),能够站在  相似文献   

4.
中共湖北省委于5月29日召开了新闻工作座谈会。省委书记关广富同志、副书记钱运录同志在座谈会上讲了话。现将他们的讲话内容整理如下:一、要抓好典型宣传各新闻单位都要抓群众创造的先进经验,好的典型的宣传。这些典型,无论对领导机关,还是对广大群众,意义都很大。湖北省这么大一个地方,总会有一些突出的典型,发人深省的典型。群众的创造有没有?一个生产队有没有?一个乡有没有?一个地区有没有?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抓  相似文献   

5.
解放思想是深化新闻改革的总开关。解放思想的思路,当然可以从外国涉猎一些好东西,但根本的思路应当是用党的十三大精神,对过去我们新闻报道的实践,经验及理论,进行再研究和再认识。过去指导我们报道工作的新闻理论和经验,其形成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一是革命战争或阶级斗争;二是计划产品经济;三是闭关锁国;四是“左”的错误。历史的经验应当接受新时代的检验。有的应当继承,有的应当扬弃,有的应有新的发展。我在学习十三大文件和阅读报刊中,断断续续产生了一些想法,难以集中,就算是浅谈新闻改革中的几种意识吧。 (一)关于喉舌意识一讲新闻改革,就会遇到这个传统观念。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倾向性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新华社要当喉舌或起喉舌作用,就只能讲党的观点,不能讲不同的意见。常说的一句话叫做“在政治上同中央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前后,我先后采访了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天津日报副总编辑邱允盛、北京日报总编辑刘虎山、光明日报总编辑姚锡华及解放军报社长吕梁,请他们谈谈去年“两会”以来新闻改革的情况。现将谈话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前后,我先后采访了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天津日报副总编辑邱允盛、北京日报总编辑刘虎山、光明日报总编辑姚锡华及解放军报社长吕梁,请他们谈谈去年“两会”以来新闻改革的情况。现将谈话摘要发表如下。新闻改革不会后退姚:有人评论今年两会报道,前期沉闷一点儿,后期放了一点儿,比较活跃了一些,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新闻改革的前景还要看形势,主要是政治形势。新闻改革的步伐,报纸的面孔,直接取决于政治形势的稳定。如果出现大的动乱,报纸肯定不好改,中国出现任何一场大的动乱,受害的都是老百姓、知识分子。用很大精力去处理这些问题,国家建设就会受影响,所以稳定是大局。我讲的稳定是包括不同声音的稳定。我们的党应该习惯于听取不同意见、反对意见,学会在不满、  相似文献   

8.
谈新闻立法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办事情有可盾,要好得多。新闻事业也不例外,立个新闻法很有必要。关于立新闻法,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法。这个新闻法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保障新闻自由;另一方面对违反法律的报道和言论给予必要的限制和制裁。  相似文献   

9.
谈新闻策划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的改革要比1979年以来的几个阶段的改革深刻得多,广泛得多。在这一时期,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会层出不穷,此伏彼起。因此,新闻策划作为正确导向的一个重要手段便受到普遍的重视。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新闻策划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选题。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新闻策划,其成功与否,首要的是选题问题。我们选题的原则是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 这几条选题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我们在新闻策划中选择的问题既是领导关心的,…  相似文献   

10.
谈新闻策划     
有人说,策划是使新闻出新的魔棒。 有人说,策划是新闻新的增长点。 有人说,目前新闻的竞争实际上是新闻策划的竞争。 我认为,新闻策划是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它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击精神的又一次增长,标志着报道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12.
谈新闻感觉     
新闻感觉,就是新闻敏感。 正确把握形势,注意用政策的眼光来衡量素材,是新闻感觉产生的依据和采访成功的关键。 我们接触客观事物,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觉。这种种感觉,并不是都可以报道的。该不该报道,需要从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来把握,需要用政策标准来衡量。1993年2月初,大连机床厂的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三人,同时出走,到当地一家乡镇企业领办了一个机床厂,并且又从厂里挖走50多人。这家乡镇企业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而那家国有大  相似文献   

13.
谈新闻由头     
新闻写作中令人头痛的事很多,譬如,有些事件性新闻在事件发生时漏报,事隔一段时间后被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报道吧,已是旧闻,不报道,又有些可惜;又如,一些非事件性新闻,有很多是报道实际工作、生产、经营或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获得或形成,写这类报道真让人有点“斗大的馒头不知从何下口”之感。 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新闻由头”。那么,何谓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包括两层意思:一、它是寻找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把旧闻赋予“新闻味”的借助手段;二、它是以借助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对一个专题或一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层次挖掘,进行综合分析,向人们揭示一个宏观事实或新的思想认识问题。 在具体的新闻写作中究竟如何寻找“新闻由头”呢?下面笔者就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分别谈谈“新闻由头”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本刊记者请几位代表就目前形势下的新闻报道问题发表見解。三位分别来自沿海开放地区、西北边贫地区和內地改革试点地区的领导同志挥洒自如,侃侃而谈,侧重点虽有不同,其內涵却颇为一致。他们的谈话对新闻界认识自我、改进工作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谈新闻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播作为人类创造的具有其特质的事物现象,以其特质构成了 有价值、有意义的世界,从它产生那一天开始,按其本性来说,就存在着结构和功能 上的不合理性,存在着自我相关的矛盾性,存在着价值和意义上的混乱、模糊和不确 切性。但“新闻悖论”的概念是与一般形式逻辑中的悖论概念不相同的;也不像哲 学社会科学中“异化”的概念用得那样广泛和混乱。另外,作者还就新闻价值体系 自我相关的悖谬如何排除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2月18日-2月24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杭召开。会议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请他们就新闻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代表们在充分肯定我省新闻事业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着重就新闻舆论的导向性,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等问题,发表了十分中肯的意见,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谈新闻现场     
《视听纵横》杂志2001年第6期刊登了金华电视台倪琦君同志《走出现场报道的误区》一,阅后颇有同感。确实,现场报道不仅仅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形式,更有其在新闻内容上的限制,不能只是记在现场简单地、随意地说一通。顺着这个话题,本人想再深入谈谈现场报道中的一个最主要的元素“新闻现场”。这里所说的新闻现场主要是指组成现场报道的有新闻记出现的新闻现场镜头。  相似文献   

18.
谈新闻漫画     
漫画和其他画种之不同,在于它是一种多功能的艺术,这是由它的语言功能的谐趣性造成的。漫画用在报刊上,主要借用这两种功能:一是用作评议,这就是新闻漫画;一是作谐趣艺术品,发表在副刊或专刊上,满足读者对趣味的要求,也以此扩大发行,既有利于新闻传播,也有助于...  相似文献   

19.
谈新闻侵权     
温仲慧 《新闻传播》2005,(5):32-32,34
本文所要研究的“新闻侵权”是指有关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等人权的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20.
1 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情况下,在新闻界普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端正新闻思想和作风,不仅有着现实的针对性,而且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道德,是社会意识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新闻职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