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打来电话,第一个问题总是问‘人大代表在哪里’。”3月6日,来自浙江义乌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位42岁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因为自费打广告征集议案,成为本次两会上的热点人物。  相似文献   

2.
何成明 《新闻实践》2006,(12):53-54
十多年的记者工作,我写过不少新闻稿。这些新闻作品多数都成了明日黄花,但当年有关报道周晓光和陈有德事迹的文字,至今还留有余香。回顾发现并跟踪采写周晓光和陈有德的经过,除了觉得有意义之外,还有一些新闻采访方面的东西探讨价值。周晓光是义乌一位私营企业主、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下半年,她在义乌建设大楼的907房间设立了“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同  相似文献   

3.
她是一个因为使用“非常规手段”生产提案而著称的人大代表,10年前刚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之初,周晓光就做了两件比较轰动的“大事”:一个是设立“全国人大代表联络点”,一个是运用媒体广告征集议案,十年来,周晓光向全国人大提交并被采纳的议案、建议分别达到233份和221份。她并不觉得自己的非常规手段多出格,她只是使用经商的经验,试图在制度事实上找到生产好议案的“工业流水线”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下旬的一天夜里,我又一次拿起了《当代》2003年第6期。此书中的其他作品我都看了,就因为不喜欢农村题材的作品,我一直没兴趣去看占了很大篇幅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但那一个夜晚,因为无书可读,我硬着头皮开始读《中国农民调查》。没有想到,我读它几近读到了清晨。我的心海  相似文献   

5.
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康健我这个人看书不多,然而,在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新闻战线》却一直是我必读的报刊之一,几乎没有间断过。如今,我从新闻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经五年了,但是,我仍然在坚持阅读《新闻战线》。因为,它使我受益匪浅,它是我的良师益友。一1958年初,...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  新年伊始,《新闻与成才》更名为《军事记者》。对我这个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刚刚起步的同志来说,心里多少有一些遗憾。因为,在我陷入写作困境时,是《新闻与成才》帮助我走出了误区;在我因找不到新闻线索而迷茫时,是《新闻与成才》引导我如何使新闻稿写得更有新意;在我因不上稿而苦恼时,是《新闻与成才》上发表我的稿件而使我重新树立信心。所以,我对《新闻与成才》很是留恋。然而,它的更名,犹如凤凰涅,是升华和飞跃。我又为它高兴,并祝愿它越办越好!  我相信《军事记者》会像《新闻与成才》一样,是我们基层广大通…  相似文献   

7.
听到田晓光同志不幸去世的消息,心里溢出阵阵酸楚,不胜惋惜之情。我和田晓光同志是1949年在南京相识,又一起在新闻单位工作,至今已45年了。她的丈夫韦敏士(海军旅顺基地原政治部主任)又是老战友,所以经常有来往,感情至深。在田晓光同志住院期间,听说她病情加重,我曾去医院看望,她深挚地看着我,哺响自语地说:“我对国画还是很有兴趣的,过去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次出院以后,我一定认真地画下去。”没想到这个愿望竟成了她终生的遗憾。田晓光同志在西南军区(人民战士)报社工作期间,群众关系好,事业心很强,具有坚韧、刻…  相似文献   

8.
如果人们把图书馆誉为人类“文化的宝库,知识的喷泉”的话,那么,我要把《图书馆杂志》称为图书馆工作者的老师和助手。因为,我在与《图书馆杂志》短短的几年交往中,它给我的帮助确实是很大的。 1988年,我在期刊目录中看到了《图书馆杂志》,出于职业习惯,我怀着试试看的心理订了一本。没想到我阅读了之后,一下子便与它难舍难分。这倒不是因为《图书馆杂志》它样式新颖,内容丰富,而是里面的  相似文献   

9.
别了,手稿     
别了,手稿谌容这次《人到老年》成册时,上海文艺出版社来电要我的手稿,可让我出了一身汗。因为我没有手稿。自人人这台电脑进了我的书房,两年来,我与它为伍,朝夕相伴,苦乐共享。我在它的键盘上敲来敲去,直到摸清了它的习性,建立了感情,又拿它写开了小说之后,简...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位新读者,今年2月底为写一篇文章查找关于我国新闻界发展情况的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便“对号入座”向我推荐了《新闻战线》第2期。读后爱不释手,便又找来去年的杂志翻阅起来,虽然我不是搞新闻专业的,但我觉得这是一本好杂志,个性很鲜明,是读者的良师益友。 说它是良师,因为它具有权威性、指导性,《专稿专论》、《台长论坛》等专栏发表的各级领导的文章,还有新闻界权威人士的经验介绍、心得体会,都是高屋建瓴,对如何办好广播电视和报刊具有指导性,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讲也可以开阔眼界。 说它是益友,因为它越办越活泼了,只…  相似文献   

11.
去年,浙江义乌的私营企业主周晓光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年初,周晓光花了8000元,在义乌电视台连续20天播出广告,公开向选民征集人大议案,并公布了联系点的电话和地址。  相似文献   

12.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06,25(1):74-75
去年的今夜,我在为即将交给出版社的《顾廷龙年谱》写序,而现在我又在为我自己的集子写序了。我的心情仍然是那么不平静,因为在前几天,我还在为我的另外二本书写序。写序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它和写别的文章不一样,但因为是自己的书,又不得不写,而且还得抓紧写。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曾经在《新闻战线》杂志工作多年的编辑,现在回过头来谈这本杂志,似乎有点不妥,原因是难免有感情色彩。但是因为我现在毕竟是在大学教书,也算得上是《新闻战线》杂志的标准读者了。从编者到读者是一种角色转换,更能体会编辑这本杂志的不易,也更能发现它的进步。最近,我发现《新闻战线》用了几期的跨度,在新开办的《服务热线》专栏中介绍了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机关报领导成员名单,这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据我所知,新闻界许多人都非常希望得到这种实用的信息,有许多人要经常和新闻界领导机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新闻战线》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新闻杂志。我在50年代做记者时,个人订了三份杂志,其中一份就是《新闻战线》。从创刊号起,我一直挨期把它保存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抄走。后来它复刊了,我仍经常翻阅。因为我把《新闻战线》当做新闻业务老师,从它身...  相似文献   

15.
这是8年前的事了。这些年,我不知瞧了多少回镶在相框里现有些发黄的那张在北京前门城楼上与《新闻与成才》编辑的合影。每瞧一回,总有一种激情激励我向着人生制高点不停地攀登。第一次见到《新闻与成才》(当时叫《解放军报通讯》)是1981年。在我刚当兵的新兵连里,见一名叫刘长江的新兵班长手中有一本《解放军报通讯》,是讲如何写稿子的。后来我便经常借阅它并试着写起稿子来。不久,我就在驻地的广播站中了稿。虽是篇广播稿,我却非常珍惜她,因为她是《解放军报通讯》引我后来走上新闻干事岗位所播下的第一粒种子。后来,我当上《人…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刊》的记者来信,希望我写一写《万象》杂志背后的故事。我暗自一笑,因为正是在约稿前不久,我离开了辽宁,也离开了《万象》,不再担任这本小众杂志的主编。两件事情的偶然碰头,让我的思绪翻滚了好一阵子。《万象》是我从事出版工作28年间,亲手编辑的唯一一本杂志。现在,它离我而去了;不,是我离它而去了。我真的有些感慨么?  相似文献   

17.
我是石家庄市运管处的,非常感谢河北交通台邀请我们还有我们出租车司机代表来参加这个会,我非常关注交通台的节目,因为有个《出租车你好》,就是《你好TAXI》,过去叫《出租车之家》,这个节目和我们行业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经常教育出租车司机的好手段,好方法,好形式,  相似文献   

18.
写这个题目时,似乎和《新闻与成才》毫无关系,然而我讲的这个故事,他却真真实实地把我和《新闻与成才》联系起来。每每看到《新闻与成才》,那段往事使历历在目,让我怎么也挥之不去。因为它使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延续着一段永恒的爱。那是1992年的一个春天,我刚从鄂西南一个村庄走入军营。来军营不到两个月的我,也许是我爱看书的缘故,班长李连奇发现了我的特长,而且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为我送了一件改变我人生命运的礼物──《新闻与成才》。那天从训练场回来,吃晚饭前班长宣布了一件事,说今天晚上班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访美国《科学》周刊李慧应美国《科学》周刊的邀请,我这个中国撰稿人于6月10日至25日对该刊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工作访问,目的是了解该刊新闻选题的政策,熟悉它的新闻采编程序。中国特稿社是从去年4月开始向《科学》周刊供稿的,已有7篇特稿被采用。每篇特稿在采写...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本刊开设“我的书”专栏,请名人名家自述“我的处女作”和“我的成名作”,目的是为了匡正以往的“莫衷一是混乱现象“,”“为今后提供准确可釜底抽薪资料”引言《中国图书评论》要求我写《我的处女作和成名作》。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当然,我并不是不知道处女作好写,因为它只限于自己Z成名作不好写,因为它不能不牵涉到别人。不过,我又想,我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就应当立即依照事实写下去,不要考虑那么多。一、我的处女作《易通》是我的处女作。我写《易通》以前,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所以《易通》是我货真价实的处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