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杰 《现代语文》2008,(2):107-108
人物称谓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能够映射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面貌及其深刻文化内涵.绰号是人物称谓中的一个独特现象,与其他人物称谓一样附带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影响,通过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人物绰号的梳理,我们发现绰号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审美意识,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作家塞谬尔·贝克特的小说《马龙之死》是一部典型的现代主义小说。他在小说中颠覆了传统小说的所有手法,表现了非小说的主要特点——无情节、无人物、无结构。  相似文献   

3.
张资平是中国20世纪市民小说最早的尝试者,他的小说对中国明清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市民小说传统加以现代改写,故事大都具有悲剧性质和苦难性质,然而人物的生存烦恼和生存幻想却具有一种市民化的理想主义精神.他开辟的市民文学空间更加注重个人幸福实现的可能,其后期情恋人物大多从个性主义者转变为幻想性革命者,描写了一种独特的个性主义革命者.其情恋人物表现了中国古典传统的礼制文明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文明交错中的市民生命情景,反映了市民知识分子来自生命的爱欲解放与文明对爱欲进行压抑的冲突,他们对于文明规范的踰越,主要来自生命的感性生存动力与理性控制之间的不平衡,其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对生命激情的理性控制意识,而其理性控制的特点是以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理性规范取代了东方礼制文明的理性秩序.  相似文献   

4.
从五个方面探析鲁迅小说中人物称谓的象征意义、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寓含的时代特征、地域色彩和讽刺意义,并涉及鲁迅小说人物称谓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描述苦难以记述乡民的生存,叙写冥想以显示乡民精神上的达观与略带无奈的精神自乐是陈占敏小说创作的重要特色。陈占敏的小说贴近农村,审视农村,关注农民在历史中的艰难生存。他的写作徘徊于苦难生存与悠然生活、悲情底蕴与诙谐叙事之间,他总是借助细节推进故事,丰盈人物,以言语构建想象空间,这不仅成就了他笔下的世界,而且于苦难中时见灵动,这使他的小说具有着别样的神采。  相似文献   

6.
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作为抗战小说题材不断延续的一枝,在情节结构的设计上也具有传统的草莽英雄小说的影子,其主要特点就体现在将主要人物关系放置在传统文化背景的架构中,用传统的绿营、草莽小说的人物结构关系来展现其与众不同的视角。本文将从这些小说的人物关系特点入手,具体研析这样一种情节结构设置对该类作品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意象独特的人物塑造是刘震云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他的"故乡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群体意象,主要表现在奴性化人物、符号化人物、非人化人物、戏剧化人物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推动现代小说向通俗化和大众化方面,徐訏小说做了有益的尝试。他的小说赓续传统的志怪、言情小说的精神余脉,在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背后,巧妙地借鉴了传统小说的某些叙述方法和言情模式;他小说的另一个表现维度就是对爱情与人性、生命与宗教的现代性追问,尤其是将精神分析学说引入文学创作中,通过复杂的心理分析,突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而极大拓展人性表现的力度和深度,这是徐訏小说的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亨利·詹姆斯的《梅西知道什么》是一部开启他后期作品风格的先驱作品,文中独特的叙述视角和人物的网状结构使其显著区别于传统小说.本文主要分析了这种网状结构的特点和在这种独特写作下的人物情感特点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人物”是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要素,传统的小说阅读对“人物”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作用等方面。2018~2020 年语文全国卷中的小说阅读对“人物”这一要素的考查呈现出了从重知识到重能力、从重“静态”到重“动态”的转变。这些转变和特点启示当下的小说阅读教学应注意指导学生培养“关键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知识背后深层次的动态路径;创设生动情境,关注文本细节,引导学生科学地树立“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近20年小说叙事中的少儿视角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视角艺术的建构方式,并探讨它对于文本内容传达以及文本叙事形式突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叙事作品形式技巧的重视,严格以时间为标准,使得当代叙事学的时序研究在传统叙事理论的叙述顺序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单片机应用产品的使用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干扰现象.本文就各种干扰源的产生及干扰的传输途径进行分析,并从硬件方面就抗干扰设计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4.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充满许多矛盾和冲突的因素。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是个有双重性格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冲突。他原是个自命不凡的人物,在与三位女性的交际中发生了激烈的意识交锋,自尊心屡屡受挫,从而意识到自己的可鄙可怜之处,最终获得自我认识和"精神顿悟";然而故事的结尾并未明示他发生精神变化后的最终走向,是个开放性的结尾。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厚重的人文精神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种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真与善的赞美和对假恶的鞭挞,对独立人格的肯定和礼赞。  相似文献   

16.
论《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交织融合及密切联系。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通过一系列自然意象,将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紧密结合,揭示了20世纪黑人女性遭受白人文化和男性双重压迫的真相,批判压迫黑人女性和自然的统治逻辑,说明解放女性与自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自然,重建黑人女性意识,才能使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7.
曹霞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24-126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为读者展示了一幅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画卷:丰裕物质生活的背后是人们的精神荒原,荒原中的人们醉生梦死。主要从人物刻画、象征隐喻入手,探索"荒原"在小说中的表征,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荒原时代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历史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8.
作为17世纪英国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治·赫伯特的诗歌向人们传达了无处不在的人神观念。赫伯特的诗歌《祭坛》,除了在形式上巧用圣经元素以外,从诗歌题目的选取到意象再到人神观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诗中丰富的圣经原型不仅很好地体现了赫伯特对于宗教的虔诚之心,同时也将诗歌的形式、内容和主题完美融合,赋予诗歌一种整体性和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古罗马著名军事家与政治家凯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记述了罗马共和国末期进行的高卢战争。高卢战争的实质是不同文明在高卢地区彼此遭遇而发生的冲突,在冲突之中,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卢人战败,其自发的社会转型被迫终止,最终在罗马人的统治下逐渐实现了向农耕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姜苓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79-80
在现代性的关照下,从现代性对传统英雄原型的消解、现代性对人性的消解两方面分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得出结论霍尔顿不过是个懦弱的反抗者,是在现代性母题下的无奈的探询者。他的一切努力都归于荒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