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靖 《地理教育》2009,(6):30-31
一、创设教学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根据图像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疑,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有疑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做出科学推理和正确判断,最终抓住事物本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独立阅读课文时,怎样才能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呢? 一、引导学生运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技巧,自学阅读课文。 “独立阅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用从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去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是独立阅读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一条途径。在上阅读课前,我首先做到深钻教材,精心备课。  相似文献   

3.
一、编写高质量教材,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教材是函授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有:最基本的内容、重点,难点不突出;叙述繁琐,学生看了许多页仍抓不住要领;盲目抄日校教材,求全、求多、求细、求深;实质性问题分析不够深透。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在课件的使用上,不能求全、求多、求细.教师用课件将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相似文献   

5.
《我和企鹅》是义教小语第五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讲的是“我”随我国南极考察队来到南极,看到企鹅的情况,表达了“我”在南极考察时的喜悦心情.这篇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较强,但文章篇幅较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可采用“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自己多阅读多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  相似文献   

6.
“思维从疑问而始” ,因问题而进行思考 ,由思考而提出问题 ,是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老师讲“问题” ,学生背“问题”(答案 )状况 ,就必须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善于提问 ,求疑解惑。一、不问现象严重第一 ,现在的中学生 ,因受“学会”教法的影响 ,在他们的脑海里每科知识主要是一个教学模式获取的。此模式为“教师问 (讲 )———学生答 (记 )”。就是教师先把问题“标准答案”解答、讲解给学生 ,要求学生“掌握、理解” ,然后学生根据所“掌握、理解”的知识回答问题 (或搞题海战术 )。在此模式…  相似文献   

7.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又云:“先足够的退到我们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这就是以退为进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是我们解证数学问题时的唯物辩证思想的一种体现.一、从抽象退到具体“抽象”是透过事物现象,深入内部,抽取事物本质的过程的一种认识方法.“具体”是把抽象出的概念、原理同相应的感性材料联系起来,从而更具体的理解概念的一种认识方法,抽象与具体是对立的统一.高度的抽象是数学的一个基本特点,要解决数学问题或解数学题,有…  相似文献   

8.
一、举一反三,培养能力1.教师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1)这一段主要表现了小猫的什么特点?(2)文中哪一个词可以概括小猫的性格?学生弄清上述问题后,再一次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完成下表。随后引导学生弄清本段的结构关系,并结合语境理解“任免”‘’屏息凝视”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加深理解。2.教师要求学生按此方法自学课文第二三四段,自学填写下表:在完成上表的基础上理解“生气勃勃”“变化多端”的含义。厂‘方法的学习可是最重要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成为“不待教师教,自能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算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练”,是提高算术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我所了解的算术教师的经验,认为指导学生“多练”,应明确如下几个问题。一、全面理解“多练”的含义有些教师把多练仅仅理解为练习的数量要“多”。数量固然是必要的,没有一定数量的练,是不能形成技能技巧的。但“多练”的“多”,还  相似文献   

10.
“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问”与“答”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掌握汲取知识的方法。“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它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任务。其优势突出地体现在:  相似文献   

11.
抓活思想进行教育上期开学初,我们发现在教改工作中,部分教师有走回头路的倾向,有的严重忽视放学的思想性,教书不教人,知识第一;有的仍然采取加重学生负担的办法来“提高质量”,把过多的作业压到课外,课堂上求全、求多、求细,教师唱“独脚戏”,学生在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何为“扶放’”阅读课文,是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后的半独立阅读性质的文章。“半独立阅读”,就是有“扶”有“放”,“扶放结合”。“扶”就是教师引导、讲解与小结。“放”,就是学生自学和知识的运用。阅读课为对么要“扶放结合”呢7就阅读课文的作用来看,教材安排阅读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本组讲读课文中重在训练的语文基本功在阅读中加以运用,逐步形成阅读能力。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就阅读段文内容特点来说,多数简单易懂。这两点决定了阅读课文的“要放”与“能放”。而就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是循序…  相似文献   

13.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入概念 一个概念在学生思想上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使他们在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从问题“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的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怎样剪?”出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把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150cm^2,长比宽多5cm,求长方形的长与宽。”  相似文献   

14.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入概念一个概念在学生思想上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使他们在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从问题“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的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怎样剪?”出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把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150cm~2,长比宽多5cm,求长方形的长与宽。”  相似文献   

15.
对于习惯了传统教材、教法以及学法的“老”学生,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要以文火熬药的心态,降低要求,从积累知识、指导方法、培养思维习惯做起,引导学生逐渐从“读不懂”、“学不了”中走出来,共同度过适应新型学习方式的磨合期。一、夯其基:建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弱,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推荐学生补背一些古诗词,要求学生多读整本的书,做到每天写读书笔记一则。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因为知识面较窄,而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应根据学生的需要补充文学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历史地理知识、民俗风情、生命价值、生…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中,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课文范例,坚持“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方法。一、利用课文的基本结构格式讲解作文的章法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固有的最基本的结构格式并结合具体文题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如讲《故宫博物院》一文时,可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弄清本文的说明顺序,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文最基本的结构格式:说明顺序与故宫的建筑顺序是一致的,即由南到…  相似文献   

17.
阅读课文《落花生》(第十一册)通过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借物明理,含义深刻,教学时应注意“挖深,联紧”。挖深。本文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要抓住课文中一家人议论花生的部分,引导学生边读边议,搞清“有用的人”和“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两种人?“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为什么不好?这样一步步深入理解“父亲”所说的那段话,把言中之旨挖出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趣有味,这是大家的共识。这里所说的“趣”,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所讲授知识的内容,采用适当的手段,运用语言表达的技巧,配以相应的动作、手势,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使学生能在“趣”中求“味”。这里所说的“味”,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始终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这些又必须在教师知识面广、深、精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否则,一堂课下来,只有“趣”而无“味”,或“趣”多“味”少,劳而无功,或者无“趣”有“味”,而学生便觉得枯燥无“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趣味教学…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特点之一是倾向于“综合”,在表达上往往是笼统而不能具体,模糊而欠准确,而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提出的问题也往往是笼统模糊,大而不当.如,“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通过这些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品质”等等,这样的提问,学生摸不着头脑,只好“贴标签”、说“套话”.我们应该从训练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出发,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具体的语言现象去感知、观察、想象,经过由综合到分析,由分析到综合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在受到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认真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整体教学观是“整体语言教学法”的核心观点,其流程是“整体→部分→整体”(即Whole1→Part→wh01e2)。阅读课文整体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整体理解阅读文本,知道文本大意,从文本中寻找具体信息和细节,在全面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化理解,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