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以不同发展的理念逐步成为共识。高中数学既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高中数学这一学科性质的定位,正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三维教学目标的建立,即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教育部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概念。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对于高中数学课程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具体如何实现高中数学三维目标,还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一、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整体,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前提和基础,在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一、何为"卓越课堂""卓越课堂"即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教学目标上,整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准备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根据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堂是由师生共同去实施"六要素教学方式"的一个平台。知识、能力、情意,主动、互动、能动,前三者是新课程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后三者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或教学策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一个也不能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选择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兴趣的迁移原理,创设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交流等活动,让小学英语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确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制定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很有必要深入学习理解课程标准中与“三维目标”相关的理论,以便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使得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知识的传授成为教师教学的目标之一,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德育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意义、现状以及策略,希望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玉林 《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91-192
在新课程改革下,进行高中数学教师的教与学是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本文论述了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学生的情绪,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一种行为,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高中数学教学原有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往往是一种在压力下的被动学习,这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数学教师新的工作内涵和要求,作为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必须尽快在各方面加以转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在中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是众望所归,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高中数学教学中违背"轻负高质"的体现1.过度扩展知识面致使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新课程提倡教学目标综合化、多元化和均衡化,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补充一些公式及特殊的解题方法,这在高中数学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新课程明确要求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钳制,要以高品质、高效率的有效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实现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体系中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要在教学中实现这三维目标就必须深入了解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是当前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该教学改革倡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笔者的教学实践是,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乐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探究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学习应用能力.一、情感先行,营造课堂乐学氛围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这样的阐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重视知识和结果,而轻视能力和过程;忽视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了新课程多元目标的实现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新课程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实现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多注重语法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而这一单维目标的教学已被证明不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背景下,如何把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起来并落实到语法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获取语法知识的同时,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与形成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整体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目标要求.本文针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话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逐步深入人心。由此,阶梯式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这样的“阶梯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背景下,随着教材、学生学习观念及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怎样更好更有效地学习是学生和教育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问题出发,从教学目标、学生兴趣、师生关系及教学方式等方面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一种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高中数学教学原有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往往是一种在压力下的被动学习,这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高分低能由此而来.新课程标准赋予了中学数学教师新的工作内涵和要求,作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我们必须尽快在各方面加以转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丽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为形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奠定基础。随着课程的改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萝岗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在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全区推行"知识一能力一情意,互动一主动一能动"六要素教学方式,取得初步成效.所谓"六要素教学方式",前三个要素是指新课程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后三个要素,是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学习目标要素和学习方式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主要教学建议之一,也是解决当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种种问题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改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