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中的学术语境和叙事学理论的发展状况,从文体、情节、人物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研究文章进行归纳,揭示出《左传》叙事研究的思路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三.《左传》与《史记》之不合 《左传》与《史记》记事,时有不合。细考其不合的原因,当是多方面的.就多数情况而论,是司马迁失考误采.班固批评《史记》“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柢梧”.其论并非诬罔太史公,这是一种情况.也有《左传》失误而《史记》正之者,这  相似文献   

3.
沈玉成先生的《左传译文》对于普及和宏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功莫大焉。然而,书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错误和漏洞。今举其典型,连缀成文,以期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行人这一外交群体依循周礼,运用辞令开展外交活动。礼对行人辞令有着积极的影响,使行人辞令呈现出委婉含蓄、文缓旨远、语设虚境等典雅特征;同时,礼的约束也使行人辞令在称谓和礼节性套语以及引《诗》取义上呈现出某些模式化倾向。礼与行人辞令之美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贿赂是国家的伴生物,在《左传》中也有相关记载。本文着重分析《左传》中的贿赂所涉及的受贿者、行贿目的、以及贿赂的危害等。《左传》中的受贿者大致可分为国家与个人两类;诸侯国之间行贿多是为了避免战争或追讨叛乱之人,个人行贿一般是为了一己私利。贿赂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可喜的是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用实际言行来反对贿赂。  相似文献   

6.
《左传》作者是否为左丘明至今仍有争议,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左丘明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左传》却成书在公元前403年之后。本文借助一些史料推理分析,认为左丘明当是《左传》的始撰写者,撰写内容传授给弟子,其弟子据自己亲眼所见对预言及某些内容按照左丘明的思维轨迹进行了调整增删,最后的定稿人至少活到了公元前403年。关于左丘明与《国语》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写作过程的逻辑推理,认为编撰《国语》是撰写《左传》的必经步骤,但是左丘明编撰之《国语》今已不传了。  相似文献   

7.
对《左传》、《史记》判断句作了穷尽考察:从结构形式、构成成分、语义关系等三方面对二书判断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从中管窥上古汉语判断句的共时面貌和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8.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诗经》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二者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而具有密切关联。先秦文献有关引《诗》的文献中,《左传》最具有代表性。已有众多学者对《左传》引《诗》的原由和引《诗》方法做了大量研究。试就其引用《诗经》的篇目、次数和引用的特点而言,对引《诗》情况作全面的考证和分析,为研究《左传》和《诗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钿钿 《考试周刊》2012,(31):32-33
《左传》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详细而又具体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大体勾勒出春秋时期周王室及诸侯国的兴亡史。但是关于《左传》的作者问题却成为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有言左丘明所著,有称非左氏所成,更有说非出自一人之手者。本文拟根据大量史料,通过寻找史料中的疑点,论证《左传》的作者应为左丘明。  相似文献   

10.
庾信的诗赋以善于用典著称。这些典故,大多数出自史书,其中尤以引用《左传》最多,其引用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这与庾信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状况,他的家教、学识以及他的思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胡萍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47-149
《左传》中的“谣”句式整齐,讲究韵律,字数较多,以发布消息、导向舆论为目的;“谚”则句子明显偏短,句式灵活多样,以传授经验、讲解道理为宗旨。  相似文献   

12.
"没有女性便没有文学",女性永远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因为她们的存在,文学才如此多姿多彩,《左传》中就出现大量形象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从总体上来说,《左传》秉承"书美以彰善,记恶以惩戒"的宗旨,将女性形象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两大类,那些具有敏锐政治洞察力和卓越才识的女性是作者褒扬的"善"的典范,而那些荒淫糜乱、心地恶毒的女性则是作者贬斥的"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在外交辞令的记录整理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充分展示了这部历史散文著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左传》大量引述谚、谣、歌、诵、讴等,或作为论理、推断之证据,或作为事件发生之预言,或作为时事政治的一种评价,其叙述的立场带有很强的民间性。谚为“传言”、“故训”、“善谣”,是口语中的经典,乃古人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积淀及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总结,在古时享有崇高之地位。谣为“徒歌”、“随从”,与远古占筮渊源甚深,后之巫卜习惯将反映民心的谣歌通过卜筮上升到“天意”、“天命”的高度,以使统治者重视来自民间的声音。歌、诵、讴等泛言之则皆为歌谣,均具当下性和评判性,就事论事、因人论人,务去陈言,往往直捣要害;而当时民间之出类拔萃者完全拥有创作歌谣的能力和用歌谣表达政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导入】 师:同学们初次接触《丑小鸭》大约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礼是宗法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它维持着整个国家社会的既定秩序,也包括国家的军事政治生活。以《左传》为依据对春秋战争礼进行研究,战争礼包括战争中的礼仪制度,如治兵、祭社、卜战、致师、犒师、战祷、献捷、饮至及受降等,也包括战争中的礼义思想,即君子之间的"贵族精神"和高于一切的"贵义精神"。此外,战争礼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社会变革"相因损益",而这些变化在春秋时还未达到"礼崩乐坏"的程度,有些只是为了"更合时宜"。  相似文献   

17.
李梦生先生的《左传译注》是近年较有特色,影响较大的一本古籍整理专著,然璧有微瑕,在古文异例、修辞、通假字、句读等未曾措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春秋)(左传)谥号研究》是研究《春秋》、《左传》谥号的一部力作。论著显著特色是遵循“尊尊”原则,以“礼”统领全书;详细统计并细致分析了《春秋》、《左传》的谥号情况,体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论著对学术界关于春秋赐谥礼制中的多有分歧的相关问题也做了深入的探析,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春秋》《左传》谥号的原貌。  相似文献   

19.
刘娟 《文教资料》2009,(18):50-52
中华书局本<春秋左传正义>后附阮元<校勘记>,与较早的单行本的阮元<左传校勘记>有相当大的出入,存在删减、增改等大量异文.通过对二者细致的比对、分析,时<左传校勘记>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以期对<左传>研究提供更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比较分析法,将《史记》与《左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史记》在采用《左传》的材料时,显现出以下特点:表现出司马迁独特的思想《史记》立场;兼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处理;显现出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语言更加通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