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发起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1917年前后形成规模,“五四”运动后达到高潮,1925年结束。为了推动这一运动的开展,便留法俭学生达到留法后边做工边学习的要求,他们在国内相继设立了二十余所专供赴法青年学习法语和劳动技能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班)。在河北境内先后设立的有高阳布里村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保定育德中学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保定农专留法预备班和长辛店机车车辆厂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在这些预备学校(班)学习后赴法留学的学生,后来许多成为优秀的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新民学会积极发起组织会员和湖湘青年西渡赴法,为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旅法会员通过勤工俭学生涯的艰苦磨练和斗争实践,大都抛弃了工读主义等幻想,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救国道路,从而奠定了学会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基础,为日后肩负起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保定作为该运动的发祥地、留学预备培训基地及发展核心地,对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蓬勃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年的留法经历是徐特立从"教育救国论者"到"人民教育家"的重要转折点。目前,论者普遍认为张敬尧的通缉是促使徐特立赴法的直接原因。但实际上,在张敬尧以通匪之名通缉徐特立时,徐特立早已远赴法国。通过分析和梳理文献可知,"教育救国"理想的破灭和"劳工神圣"学说的鼓舞是徐特立赴法的主要原因,而当时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则是其赴法的契机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远渡重洋,赴法学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的历史几度辉煌几多灿烂。勤工俭学光照千秋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847年前后,就有来自中国的学生自费到法国留学,1872年首批官派生赴法学习,辛亥革命以后,各种形式的留法学生大量出现。尤其是1920年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风靡全国,在中国近代留学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后来,其中的许多人成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创业者。中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当时中国的知识青年追求新思潮,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在这次大规模的向西方学习活动中,留法勤…  相似文献   

6.
弄清湖南省赴法勤工俭学人员的数目和人员众多的原因以及他们的去向,对于正确估价该省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作用将会有所裨益。一、人员的数目及其活动  相似文献   

7.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曲中思想解放的先声。这一运动的发轫,可以追溯到1912年李石曾、吴玉章等“拟振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而发起留法俭学会,但直到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才如狂飙突起,蔚为时尚,吸引着一代中国青年的精英。从1919年3月到1920年底,国内就先后有20批1,600多莘莘学子远涉重洋,赴法求学。据周恩来在法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由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吴玉章同志等倡导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曾受到当时国内广大青年的热烈响应.从1919年到1920年底,在我国最早一批共产主义者赵世炎、周恩来、蔡和森等同志的率领下,全国约有一千六百多名青年学生,先后赴法勤工俭学,开创了我国留学生运动史上的新篇章.他们到达法国后,借助于勤工俭学这一形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考察了西欧工人运动的状况,从事革命斗争活动,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中国革命事业最杰出的领导骨干.1919年到1920年间,大批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研讨了蔡和森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思想飞跃和重大贡献:(1)倡导组织和领导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2)从尊崇墨翟信奉工读主义到笃信马克思主义;(3)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引导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0.
2004 年6月中旬,欧美同学会在法国巴黎成功地举办了“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与中外交流”研讨会。在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大力支持下,研讨会期间举办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图片展览”成为一大亮点,获得与会者的广泛好评。为了广泛宣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精神,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为了弘扬留学人员留学救国、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使更多的海外学人从历史文献资料和事件记载中受到教育,旅法中国同学会决定向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捐赠成套办公设备。2004年7月9日上午,捐赠仪式在纪念馆隆重举行。欧美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