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际交往是个体最基本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身心健康。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探讨了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宿舍是学生生活、休息、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构建柔性化和谐的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就要让柔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进宿舍.  相似文献   

3.
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出发,论证了体育无论作为内容还是手段,对调整矛盾、解决冲突,以及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进而提出如何提高体育在人际关系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仁爱、忠恕的和谐人际关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灵魂、和谐班级构建的基石,和谐班级的构建是培育学生道德智慧的具体实践、道德智慧生成的源泉。和谐班级的构建要以培育学生的道德智慧为基石,道德智慧的培育要以和谐班级的构建为源泉,使道德智慧与和谐班级的构建互动共生。以精神关怀唤醒学生的道德智慧、以生活事件培育学生的道德智慧、以道德实践促发学生的道德智慧、以道德智慧推动和谐班级的构建是使其互动共生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的人际关系属于上层建筑中生产关系范畴,是精神内容,生产力则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是物质内容。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与人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国际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兴旺,民族才能昌盛,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一个劳动集体产生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社会的实践证明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健康的心理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先进社会制度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当下很多大学生很难适应大学公共宿舍的人际关系格局,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会成为持久而顽固的困扰个体日常生活的因素。因此,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在校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引发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有:生活习惯引发的冲突,"唯我独尊"引发的冲突,"消极、封闭"的性格特点引发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与主体性道德的源流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传统道德思想为主体性道德提供了思想资源;其次,传统道德环境的变化是主体性道德发展的社会动因;最后,传统的道德教育为主体性道德教育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9.
肖安  吕晓霞 《职大学报》2015,(2):97-99,112
针对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以五步法对大学生予以全面系统的团体辅导和帮助,从而使他们获得新的人际关系体验,改变自身人际关系模式,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模式,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论中华武术道德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首先论述了武术道德的原始内涵后,指出了中华武术道德的当代意义.认为新时期武术道德具有“树立正确理想,努力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等现代教育、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释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对武术领域中武德下堕和"德艺双馨"之一体格局被拆分的局面进行的批评,提出了重塑武德的途径以及武德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积极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德的现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传统武德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其现代内涵进行诠释,以期更好地发挥武术在当代和谐社会中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探源和逻辑分析研究的方法,对中华武德受不同时期主流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所谓文化性格是指一定时期独特而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如侠文化、封建农耕文化、儒家文化、新文化等等。它们都能对一个时期的官风民俗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儒家思想对传统武德的影响。认为,儒家文化中的中和思想、仁爱思想、修身思想和义利思想对中华武术传统武德思想的内容体系、价值标准,尤其是习武者的动机和行为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儒家的中和、仁爱、修身和义利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视和肯定,促进了传统武德思想观念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析现代武德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探究武德的渊源、归纳旧武德的内涵及弊端人手,从继承和时代要求的角度提出现代武德涵盖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挖掘儒家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十分重视儒家道德思想在青少年品性养成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儒家师德观谈当今师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作为一个世人熟知的道德范畴,已是个古老话题,但这个话题常言常新,它不断吸收时代新的精神和理念,永远都不会逃逸出世人的视野。探讨"师德"的真谛具有深远历史与现实意义。文章从儒家代表人孔子、孟子、荀子师德教育观入手,阐释当代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文化的特征看当今中国公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伦理本位的社会,其伦理原则尽管不乏"公"的提法,但与现代意义上的"公德"观念相去甚远。"公德"有积极参与和不作为两个层面的涵义。在现代社会,最基本意义上的社会公德指涉的是"公德"的不作为涵义,即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对个人基本权利的尊重。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这样的道德应该是一种具有最广泛受众和可行性的道德,这种社会公德的内涵是底线伦理,即人们必须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或最基本的行为伦理规范。这种底线伦理要求人们履行的正是不作为,对他人正当利益不加侵害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由"实然"状态的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难题,以及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等现象和原因,表明公民的人格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人格是一个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它是个体人独特的心性结构、动力组织和对环境的反应模式及精神素质。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品行、智慧与意志力这五个要素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的魅力,这是个体人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学习实践中文化与人的心灵互动的产物。传统伦理在公民人格建构中的应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公民人格的灵魂——理想、信仰与意义世界的建构。建构公民人格必须回到传统,检视我们自己的生命存在,重视开发和利用优秀的文化传统,充分开掘和利用中西方人格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