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今学生的作文,不是再现自己生命的真切体验,不是率真感性的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不是再现自己个性的语言;而是在包装,在掩饰,在刻意炫示“诗意”与“文化”,以吸引老师的眼球,以获得自己“理想的分数”。  相似文献   

2.
生命与审美     
宇宙是活的生命。宇宙生命自我展现为万物的生命;万物实现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实现着宇宙生命;体验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体验着宇宙的生命。当我们通过体验万物的生命而体验自我的生命,并同时体验着宇宙生命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之火与万物的生命之火,以及宇宙生命之火在同一个交点上燃烧了。在那一个瞬间,所有生命的节奏韵律在同频共振了。这是对宇宙场与能贯通万物并将万物熔为一体的体验;在这一刻,我们体验到活的生命向大自然的复归,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合一。这就是儒家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谓“物我两忘”的境界,亦即禅宗所谓“空无妙有,瞬间永恒”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曾在一篇文章里读到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长期以来,我们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讲究亦步亦趋,学生难以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和学习生活的幸福,更谈不上品味生命的价值。孩子们富有个性色彩和生命光彩的思维火花在教师循规蹈矩的说教下泯灭,在课堂上不乏这样的镜头:  相似文献   

4.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五个步骤:从别人逼着读转变为我自己要求读;从我自己要读变为我喜欢读;从我喜欢读到我会读;从我会读到我读懂;从读懂到生活中体验。  相似文献   

5.
一.中小学德育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重建研究 课程是人投入其中的“生命流”,人在课程中表现自己的生命,并在表现的同时体验自己的生命。当我们把课程的着眼点从知识转向生命时,课程的“德育性”就随之产生了。当我们关心自己的生命时,就会有对于人生方向之思量,而这本身就是一个道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课程,当它成为真正的生命历程和生命资源时,也就是广义的德育课程了。  相似文献   

6.
“构建理想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是我们的理想,是教师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事业,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永不停歇的探索。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了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使儿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即把“学情”作为课堂教学之源、动力之源和能量之源,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天性、释放学生个性潜能,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和人生的发展。然而由于在课堂生成中,学习个体必须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和已有经验的筛选理解和接纳,才能使自己的经验得以更新,使新的经验不断生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自己的能力技巧和动机信念,不失时机地把握“学情”,把教和学中诸多有效教学因素有机结合,灵活调整,才能使我们预设的教学设计和方案显露出勃勃生机,才会使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8.
清澈小舟,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试图从自己的实践反思中破解“差生”问题的许多困惑,用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工作体验和感悟去警示可能制造“差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用一个个动人的案例去启发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和影响学生身心成长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那场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让我们刻骨铭心:覆盖地区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灾害之重实属罕见。学生们部直接或间接经历了这场灾害,应该有自己的体验,我们布置了以“雪”为话题的作文,但结果并不理想:选材狭窄,主题俗套,缺乏个性。这让我想到,作文最忌人云亦云,要显示自己的个性,做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亮出你自己。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应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借助文本“再度体验”,同凝聚在作品的生命体验沟通、交流、碰撞,进行探究生命价值和奥秘的对话,从而获得生命的启示和审美的乐趣。这是文学作品审美接受欣赏的真谛。 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即是一种对生命的“再度体验”。在审美体验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的愉悦;在审美体验中,我们再度咀嚼体验着宇宙人生的奥秘和意义,审视着生命  相似文献   

11.
<正>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创造性表述是基于对事物深刻体验的基础之上的。习作时,学生因缺乏深度体验,所以往往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写出的习作干瘪、空洞,缺乏真情实感。为此,笔者推出了“淘宝式习作”,引领学生走入生活,体验生活,进而从生活中汲取习作之源。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习作就是要抒写真性情。何为“真性情”?真性情直指生命的真实体验。为抒发真性情而教,就是直面学生生命的内在需要,唤醒学生对生命体验的觉知,引领学生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掘,真诚而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并在这一自我表达、自我抒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教学目标1.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能够比较形象生动地描写“我”与动物的亲密接触。2.感受动物的可爱,并将与动物的感情具体化,比较本真地表达真情实感,进行个性化习作。两个目标,紧紧围绕“抒写真性情”这一核心理念展开。目标一,从行文结构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感受生命的涌动与成长。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从“习题化”走向“人文化”,关注生命价值,让语文课堂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与生命情趣。  相似文献   

14.
绿色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作文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中的阅读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我们也不妨把这种理想中作文教学称之为“绿色作文”。绿色作文是发展作文绿色作文是发展作文、发展生命、发展智慧、发展个性。应该通过教学和评价,引导学生明白:文章是人生智慧的火花,是人的生活创新的体验,是人的心灵个性的张扬。给文章注入生命,文章因此而鲜活;给生命注入知识,知识因此而厚重。指导学生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通过习作的练习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习作就是要抒写真性情。何为“真性情”?真性情直指生命的真实体验。为抒发真性情而教,就是直面学生生命的内在需要,唤醒学生对生命体验的觉知,引领学生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掘,真诚而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并在这一自我表达、自我抒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6.
职校生就读于职业学校 ,很难说是源自于其父母和本人的初衷 ,往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如何让初入职校的学生从失落中、从新环境的无所适从中走出来 ,新生入学教育是关键。一、自信心的唤醒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学生的自信表现为学生“理想之我”对“现实之我”的接纳程度。由于新生对职业教育缺乏了解 ,对“理想之我”的认识比较模糊 ,所以唤醒学生自信心就必须让学生从认识职业教育中的“理想之我”开始。首先 ,着力营造整洁、温暖和向上的教育环境 ,让学生在现实的、而又能令他认为是理想的环境中接纳自己 ,视自己为其中一员 ,并为成为其中…  相似文献   

17.
【篇章导读】王勃,生命之花凋谢在28岁的年少有为之时,给世人留下的是一份难言的遗憾与伤痛。流星般划过文学的天空,留下的是永恒的光芒。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我们读到了他的乐观与旷达;从“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中,我们又读到了他的缠绵与深情。在1300多年前的那场盛宴上,他用唯美的笔调述说着他的所见所想,述说着他的欢乐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 珍爱生命是生命教育“人与自我”范畴里的重要话题。本课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美感,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活动体验,唤起学生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感受经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享受生命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 珍爱生命是生命教育“人与自我”范畴里的重要话题。本课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美感,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活动体验,唤起学生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感受经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享受生命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韩桂军 《黑河教育》2011,(12):21-2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从作文的“源”问题与培养学生良好写作心理入手,引导学生多层面关注社会“源”,多角度感悟生活“源”,多方位把握审美“源”,多形式开发激励“源”。这样,学生的作文才更具生命的活力和自主的灵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