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浪潮, 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一、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就是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有以下两个途径: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激起他们探索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加思维活动。其次,鼓励、诱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只有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问题教学中注重学生养成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使他们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对此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3.
课标指出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 ,为了贯彻课标精神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想方设法 ,激活学生思维 ,落实思维训练 ,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 ,怎样激活学生思维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好的问题 ,紧扣学生的心 ,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带他们进入学习的新天地 ,使大脑处于亢亩状态 ,进行积极思维。1.以奇入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惊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思维高度集中 ,并产生一种想知道来龙去脉的强烈愿望 ,从而使思维处于积极状…  相似文献   

4.
黄敏 《考试周刊》2011,(73):39-39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当调动他们积极的创新兴趣.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必须从更新教学观念着手,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观”,努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扩大语文课的外延,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变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活动,真正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激活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顺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教师问题提得好,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仍很普遍,这种“问答式”教学表面上看气氛热烈,学生情感被调动,思维被激活。然而这些由老师设计的问题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它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控制着学生思维的方向,阻碍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7.
顾滨 《广西教育》2009,(28):45-46
“思源于疑”,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带着怀疑的目光观察世界,敢于提出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顾滨 《广西教育》2009,(29):45-46
“思源于疑”,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带着怀疑的目光观察世界,敢于提出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沈建明 《教师》2010,(6):91-91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特殊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体现。本文试就“特殊学生”的情感教育作探析.旨在阐述该教学思维模式的运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促进作用。对“特殊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命价值尊严的基础上,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提出 ,数学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 ,有意识的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意志、情感的培养 ,激活他们的心理素质 ,完善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 ,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这就是数学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本文就如何贯彻教育性原则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1.充分揭示数学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强烈的学习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需要有创新思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12.
颜桂兰 《考试周刊》2009,(16):86-86
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因此,数学教师应敏于发现,着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人着重探讨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他们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其特点就是要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化学现象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重要性就在于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必要性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在历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需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说:“科学始于问题。”他认为,科学的发现,就是寻找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人脑的机能。创新能力不是少数头脑聪明学生的“专利”,而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因此,教师循序渐进、有意识、积极地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角度入手,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发其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要造就具备创新能力的人首先就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彻底地转变观念,从“教学”转向“学教”,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重视知识的积累”转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教师清醒…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采取“数形结合,活跃学生思维”“动手操作,激活学生思维”“一题多解,扩宽学生思维”“启发教学,培养思维品质”等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倾玉玺 《考试周刊》2011,(47):167-168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已成为时代的浪潮,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任命。一、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当代青年科学家卡尔·波普说:"科学始于问题。"他认为,  相似文献   

18.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恰当的思维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本文从①用“实例”创设思维情境,②用“故事”创设思维情境,③用“活动”创设思维情境,④用“媒体”创设思维情境四个方面对课堂情境的创设进行阐述,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 ,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 ,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像能力”。朱绍禹先生指出 :“语文科也是思维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思维 ,能增进科学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的想像力 ,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可见训练学生的思维多么重要。在阅读过程中 ,思维伴随阅读的始终 ,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鉴赏、评价文章。这说明 ,语文教学 ,尤其是阅读教学 ,必须以训练…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关键处引导学生回头看,是对探究过程的补充和深化,延伸和拓展,能再次激活学生思维,提升认知深度,拓宽思维广度,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在“回头看”中大踏步“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